1706456291
1706456292
既然普鲁士国王不接受这个议会的结果,奥地利和南德各邦更是因为反对小德意志方案而离开法兰克福,大部分议会代表们就都被各自的邦政府给领回家了,剩下少数的顽固派也被普鲁士军队给轰走了。
1706456293
1706456294
这些顽固的代表们跑到斯图加特,想继续折腾,可是到了6月18日,又被符腾堡的军队给轰走了。7月份,从法兰克福开始的国民议会最终解散,最坚决的革命派们逃到了美国。随着法兰克福议会的散伙,1848年德意志的革命就此结束了。
1706456295
1706456296
腓特烈·威廉四世不接受法兰克福议会的结果,只是因为他不想得罪奥地利,更不想当这么个被没权力的议会所控制的傀儡皇帝,至于德国统一和自己当货真价实的皇帝,他还是很感兴趣的。
1706456297
1706456298
法兰克福议会解散之后,他曾经尝试成立爱尔福特联盟议会,也是搞小德意志方案,结果奥地利反应强烈,先是派兵进入和普鲁士站在一条线上的黑森,然后又派了自己的跟班巴伐利亚跟普鲁士军队对峙,甚至还鼓动俄国出面威胁普鲁士。
1706456299
1706456300
腓特烈·威廉四世只好服软,转而在1850年11月29日签订奥尔莫茨和约,放弃了领导德国统一的计划,继续维持维也纳会议之后的德意志邦联。
1706456301
1706456302
至于在1848年革命里上窜下跳,死命保王的俾斯麦呢,尽管没能在新政府里捞到一官半职,但是他的保王立场得到了王室的一致认可。1850年4月23日,俾斯麦被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驻在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代表,7月份又正式升级为大使,年俸3000塔勒。
1706456303
1706456304
俾斯麦刚到法兰克福,就发现这个德意志邦联根本就是奥地利一家的买卖,什么事情都得听人家奥地利的。甚至于各邦大使每次会谈的时候,也是奥地利大使坐着,别的大使站着;奥地利大使雪茄抽着,别的大使看着。
1706456305
1706456306
俾斯麦根本不理那一套,有一次他会见奥地利大使托恩伯爵的时候,也大刺刺地拉了张椅子,对着托恩就坐了下来,还掏出雪茄找托恩借火,硬是把这两个惯例给废了。
1706456307
1706456308
当然,俾斯麦可不光做这些表面功夫——普鲁士逐年扩大德意志关税同盟,硬是不让奥地利参加,也有俾斯麦在法兰克福百般阻挠的一份功劳。
1706456309
1706456310
俾斯麦在驻法兰克福邦联大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期间两次访问了法国。
1706456311
1706456312
俾斯麦访问法国的最大收获,就是他发现法国的统治者,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就是小矬子拿破仑的侄子)是个志大才疏的家伙。
1706456313
1706456314
后面我会谈到,俾斯麦的这个发现对于德意志的重要性,几乎不亚于1492年哥伦布为西班牙发现了新大陆。
1706456315
1706456316
1857年10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中风了,身体局部瘫痪,而且因为中风损伤了脑子,他的精神也不太正常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可这位国王又没儿没女,于是从1858年10月7日开始,他的二弟威廉就出任了摄政王。
1706456317
1706456318
摄政王威廉这时候也已经60岁了,跟他哥哥不一样,他对保王派没啥好感,对自由派倒是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刚刚掌权就解散了保王派的政府。自由派随后再接再厉,又在议会选举里大获全胜。
1706456319
1706456320
保王派暂时失势,身为铁杆保王派的俾斯麦也就不再吃香了。1859年3月,他的普鲁士驻法兰克福德意志邦联大使的职务被撤销了,摄政王威廉把他远远地派到俄国去当了大使。
1706456321
1706456322
俾斯麦在驻俄国大使的位置上一干又是两年多。他在彼得堡挺吃得开的,原因说起来比较跳跃:各位还记得俾斯麦那个出身名门的妈妈维廉明娜吗?就是那个小时候跟后来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和摄政王威廉一起在王宫里长大的那位。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他妈妈——俄国皇太后她老人家当年也跟维廉明娜玩过过家家。由于有这么一层关系,俄国宫廷都不把俾斯麦当外人看。
1706456323
1706456324
虽然吃得开,可是俾斯麦仍然身在彼得堡,心怀普鲁士。1860年3月,他听说国王想换外交大臣,就连忙赶回柏林走门路,可是国王这时早就中风在床,管事的是他弟弟摄政王威廉。威廉对俾斯麦这个老保王派一点好感都没有,压根没理他。俾斯麦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冰天雪地的彼得堡,继续当他的那个大使。
1706456325
1706456326
(3)
1706456327
1706456328
1861年初,腓特烈·威廉四世去世了,终年67岁。摄政王威廉正式继位,称为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1706456329
1706456330
这位威廉一世生于1797年,正式继位时已经64岁了。按道理说,到了这个年龄,只要身体没坏掉,那么政治手腕应该是比较厉害的了。可惜,因为这位威廉一世本来只是国王的弟弟,并不是王储,所以年轻的时候严重缺乏政治历练。他大哥忽然中风,又没儿子,普鲁士就只好赶威廉这只鸭子上架。结果上架没几年,威廉一世就遇到了棘手的局面。
1706456331
1706456332
1860年,当威廉还是摄政王的时候,他让陆军大臣罗恩在议会里提出了军事改革法案。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把普鲁士的常备军从14万增加到21.7万,服役期限从2年延长到3年,同时取消后备军,另外再拨款1000万塔勒作为改革的军费。
1706456333
1706456334
这个改革摆明了是用来对付普鲁士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当时普鲁士的常备军都掌握在容克地主手里,而后备军的军官大多来自资产阶级。增加常备军而取消后备军,就是要加强容克地主们在军队里的力量,而让资产阶级彻底和军队绝缘。这样一来,国家暴力机器就都掌握在容克的手里了,有朝一日普鲁士王室要想联合容克地主,一起对付议会,那就容易多了。
1706456335
1706456336
可是资产阶级在议会里占多数。按照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议会就拒绝批准军事拨款,以这个为理由否决了整个军事改革法案。
1706456337
1706456338
因为议会的否决,1861年摄政王威廉解散了议会,重新大选,可在新选举中获胜的还是资产阶级。
1706456339
1706456340
1862年,新议会开幕,议会的多数派,资产阶级的进步党不仅否决了军事拨款,而且还向政府提出两项新要求:第一,由议会监督政府的开支;第二,国家经费严格按照议会批准的计划开支。
[
上一页 ]
[ :1.7064562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