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56439e+09
1706456439
1706456440 俾斯麦的这个最后通牒就是个圈套,丹麦作为一个立宪国家,法令可不是国王一个人说撤销就能撤销的——那得议会开会批准才行。所以就算人家想撤,无论如何48小时之内都弄不完。
1706456441
1706456442 与此同时,俾斯麦还照会英法俄那几个大国,说你们看看,丹麦要吞并德意志的领土,我们普鲁士实在看不过去了,何况奥地利跟我们还站在一条线上,你们有啥意见就赶紧提,不然我们就要自己动手维护德意志邦联的团结统一和领土完整啦!
1706456443
1706456444 英国法国和俄国都不是傻子,谁也不愿意为了和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一个丹麦,同时和普奥两个国家翻脸。于是,普鲁士就要动手了。
1706456445
1706456446 俾斯麦是一个天才的政治家和伟大的外交家,可是从来没有人说过他是个军事家——他对打仗基本上一窍不通,真要动手,那得另请高明才成。至于陆军大臣罗恩呢,是个军事管理和制度建设的绝顶高手,对运筹帷幄、排兵布阵什么的反而不在行。
1706456447
1706456448 就这样,“德意志统一三杰”当中的第三位,就要登场了。
1706456449
1706456450 这位与俾斯麦和罗恩并称“德意志统一三杰”的人物,叫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
1706456451
1706456452 1800年,毛奇出生在丹麦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里,11岁时进了哥本哈根的军校,毕业后从军,当然从的是丹麦军队。因为丹麦军队规模太小,晋升的机会少,为了个人发展,1821年毛奇转入普鲁士陆军。这对毛奇倒没啥困难,因为他是个语言天才,通7国语言,就是转到意大利或者土耳其也没语言障碍。
1706456453
1706456454 在普鲁士战争学院短期深造以后,1822年毛奇加入了普鲁士军队的总参谋部,然后一干就是25年。在此期间,除了1835年当过几个月的“亚历山大皇帝近卫掷弹团”的一个连长以外,毛奇都是在参谋部里工作,没指挥过部队里的一兵一卒。
1706456455
1706456456 到了1847年,毛奇被当时的威廉亲王,后来的威廉一世国王任命成自己长子腓特烈的副官和军事老师。1857年威廉成为摄政王之后,就把已经熬到了少将军衔的毛奇提拔成了普鲁士全军的参谋长。
1706456457
1706456458 要说威廉一世当时有多么慧眼识珠,把一个宫廷教师和前任连长一下子提升到总参谋长这么重要的位置上,那也不太靠谱。因为那时的总参谋部可跟后来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总参谋部不是一个概念——当时的总参谋部就管两件事,一是画地图,二是编战史,跟现在大国企里面那些个调研室的工作差不多,往好里说也就是个所谓的“战略研究部”。
1706456459
1706456460 至于总参谋长呢,论权力,微乎其微,连晋见国王的资格都没有,出席内阁会议更是痴心妄想;论工作,还得向普鲁士陆军部长汇报;论职位,就相当于一个师长;论工资,普鲁士陆军全部8个军长和18个师长里面,不管谁的工资都比他高。
1706456461
1706456462 真正把普鲁士的总参谋部变成后来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全军统帅机构,捎带着还让全世界的参谋们抬起头来的,正是毛奇。
1706456463
1706456464 毛奇认识到,随着国家的工业化,军队管理和战争指挥越来越复杂,像过去那样一切都靠统帅一个人说了算是不现实的。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出详尽可行的作战计划,再对庞大的战前动员和战时后勤工作进行管理,工作量大得惊人,这都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由于当时没有别人意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毛奇领导的总参谋部就承担起了这个职责。
1706456465
1706456466 俾斯麦担任代理宰相之后的第十天,就正式要求毛奇领导总参谋部研究对丹麦战争的可能性。时年64岁的毛奇总算等来了一试身手的机会。
1706456467
1706456468 1964年1月下旬,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的联合最后通牒的期限过后,普鲁士、萨克森和汉诺威的联军就发动了进攻,轻取荷尔施泰因。
1706456469
1706456470 2月1日,奥地利军队赶到,和联军会合,一起渡过艾达河,丹麦宰相随后做出了后撤的决定。2月5日深夜,4万丹麦士兵拖着177门火炮,一部分撤到迪博尔,一部分撤到日德兰半岛最北端。2月18日,普鲁士骑兵最先越过丹麦边界,3月17日,丹麦海军在吕根岛附近击败了普鲁士的舰队,4月18日,普鲁士军队攻克迪博尔。4月29日,丹麦军队放弃了日德兰半岛上的各个要塞,被迫撤退到阿尔斯岛和菲英岛,日德兰半岛就此被德意志联军完全占领。
1706456471
1706456472 看到仗打得差不多了,英国就联合俄国、法国和瑞典出面调停了。普鲁士希望吞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可奥地利觉得自己的民族问题已经够复杂的了,就表示,只要这两地不正式加入丹麦王国,那它们可以继续当丹麦国王的私人领地。至于丹麦呢,他们觉得自己还能打,就拒绝英国提出来的把两个地方交给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建议。
1706456473
1706456474 到了6月25日,英国组织的调停会议在伦敦结束,没有达成协议。6月29日,普奥联军再次发动进攻,丹麦这下子撑不住了。8月1日,双方初步议和,10月30日,丹麦同普鲁士、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了和约。
1706456475
1706456476 维也纳条约最后确认,丹麦放弃对两个小公国的统治,把它们转交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1706456477
1706456478 就这样,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第一仗——普丹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1706456479
1706456480 战后论功行赏,俾斯麦受封伯爵,毛奇晋升成中将,进入最高决策圈。从此以后,普鲁士统一战争的最高决策圈正式成形,它包括:性格软弱、啥都不会,可是有决策权,而且听得进别人正确意见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运筹帷幄、一肚子主意,对付议会和外国游刃有余,但是一沾军事就犯晕的宰相俾斯麦;学识渊博,擅长军队管理和制度建设,可没临场打过仗的陆军部长罗恩;除了军事啥都不会,可指挥若定,把军事计划、指挥和后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总参谋长毛奇。当时威廉一世67岁,毛奇64岁,罗恩61岁,只有俾斯麦年轻一点,49岁,整个一个中老年俱乐部,谁都没想到他们能够开创德意志的千秋伟业。
1706456481
1706456482 维也纳条约签订之后,俾斯麦躲在柏林的宰相官邸里整整俩月没露面——他在筹划下一步,准备对付奥地利。
1706456483
1706456484 尽管自从施泰因-哈登堡改革之后,普鲁士蒸蒸日上,还主持了关税同盟,可德意志的老大依然是奥地利。人家奥地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面积广大,在侵占斯拉夫人领土的事业上搞得有声有色,德意志邦联的大部分小弟也都是听它的而不听普鲁士的。
1706456485
1706456486 可是,奥地利对统一德意志这件事情始终不感冒——统治境内那些斯拉夫人已经够烦人的了,实在没有那个精力再统一这么多的德意志人。
1706456487
1706456488 面对这么一个占着位置又不干事的老大,普鲁士要想统一德国,就只好把它从老大的位置上给撵下来。
[ 上一页 ]  [ :1.7064564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