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57358e+09
1706457358 八国联军起初只有3万多人,后来增长到大约10来万。其中,日本小鬼子最多,超过2万人,俄国老毛子第二多,大约1.5万人。相比之下,德军少得可怜,一开始只有900人,后来也没增加多少。
1706457359
1706457360 可是,威廉二世觉得,凡是这种侵略扩张的事情,还是俺们德国当老大比较妥当。所以他就强烈要求,逼着联军撤换了首任司令官英国人克林德,让自己那个心腹爱将瓦德西不远万里来中国当联军的头头。
1706457361
1706457362 7月2日,威廉二世派瓦德西出发上任的时候,居然发出了这样一个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的是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
1706457363
1706457364 据说,威廉二世这么说是因为他把中国人想像成了当年横扫欧洲的匈奴人,所以这道命令被人叫做“消灭匈奴人宣言”。
1706457365
1706457366 不过,瓦德西坐着船漂洋过海,到北京上任的时候已经是9月了,联军刚进北京时的奸淫掳掠跟他关系不大。而且,总体上说八国联军的暴行跟他们的人数成正比,日本小鬼子和俄国老毛子对中国人们犯下的罪行最重,相比之下,只有千八百人的德军还算老实得多。
1706457367
1706457368 所以,威廉二世这段话也基本上就是扯淡,知道它的中国人并不多。反倒是同样属于八国联军的英国人,把这段话牢牢记住了,在一战期间反复宣传,来证明威廉二世这厮是多么样地穷凶极恶。
1706457369
1706457370 (3)
1706457371
1706457372 到了1900年12月14日,大清朝廷彻底撑不住了,被迫答应了八国联军的议和大纲,最后更在1901年7月15日跟列强签了《辛丑条约》。
1706457373
1706457374 《辛丑条约》要求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大约9.8亿两。按这个条约,只出了一点兵,但是死了一个公使的德国大约能分到9000万两以上的白银。(后来中国十几年紧还慢还,大约给了德国一两千万两,然后就赶上一战了,中国也就不再还了。)
1706457375
1706457376 除此之外,清朝还给被打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立了个牌坊,其规格大致不低于守寡满30年的中国妇女。
1706457377
1706457378 中国闹义和团的时候,美国和西班牙正在打美西战争。趁着西班牙节节败退的机会,德国又找到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做生意,半是买半是抢,把西班牙在太平洋上的几块殖民地,像什么关岛、加洛林群岛,还有帕劳什么的都捞到了自己手里。
1706457379
1706457380 在中国和远东大肆扩张之后,德国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中近东。
1706457381
1706457382 1903年,德国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3B计划,就是要把铁路从柏林(Berlin)经过拜占庭(Byzantion,就是伊斯坦布尔的旧称)一直修到巴格达(Bagdad)去,让德国的势力一直渗透到中东。
1706457383
1706457384 可是,英国此前就有了一个连通欧亚非的3C计划(从开普敦Cape Town经开罗Cairo一直连到加尔各答Calcutta)。找张世界地图把这两个计划标出来就能发现,德国的3B计划,就是要把英国的3C计划拦腰斩断。
1706457385
1706457386 到了这个时候,英德两国就彻底没有了和好的可能。
1706457387
1706457388 威廉二世还嫌闹腾得不够。接下来到了1905年3月31日,他又坐着军舰去访问北非摩洛哥的丹吉尔港。
1706457389
1706457390 摩洛哥当时名义上是个独立国家,可实际上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威廉二世不请自来,而且还是坐着德国军舰来的,这就严重影响了法国在摩洛哥的利益。
1706457391
1706457392 威廉二世呢,对这事满不在乎,还公开表示支持摩洛哥独立,这就引发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706457393
1706457394 威廉二世挑起的这次德法冲突,很快演变成剑拔弩张的态势:到了年底,德国开始调动后备军队,准备打仗;1906年初,法国更是把军队派到了德法边境。
1706457395
1706457396 1906年1月,欧洲各国和美国在西班牙开会,讨论摩洛哥危机的解决。列强们纷纷站队——只有奥匈帝国支持德国,像什么英国啊,美国啊,俄国啊,西班牙,甚至还有已经跟德奥结盟的意大利,都表态支持法国。威廉二世没办法,只好在5月底同意了关于摩洛哥问题的协定:法国撤出在摩洛哥的一部分军队,但是仍然控制着摩洛哥的军事要地。
1706457397
1706457398 德国尽管窝火,但是也不敢公开对抗那么多的列强,只好暂时忍气吞声,再找机会。
1706457399
1706457400 按倒葫芦起来瓢,摩洛哥的事情刚暂时平息,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就又出事了。
1706457401
1706457402 十九世纪末,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奥斯曼土耳其手里。这个奥斯曼土耳其自从15世纪初崛起之后,靠着励精图治逐渐控制了整个近东和大部分中东,曾几何时也算是个厉害角色。
1706457403
1706457404 可是,经过差不多五百年的风吹雨打,当年强大无比的奥斯曼巨人早就变成了一个弱不禁风的烂人,被列强称为“欧洲病夫”,跟远东的另一个病夫交相辉映。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南部斯拉夫各民族,更是蠢蠢欲动,都想找机会独立。
1706457405
1706457406 1908年,驻扎在马其顿的土耳其军队发生兵变,把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大人(相当于皇帝)阿卜杜勒·哈米德轰下了台。可兵变的军人又控制不住全国,土耳其的政局就开始动荡不安。
1706457407
[ 上一页 ]  [ :1.7064573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