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7774
在突破堑壕的革命性武器——坦克发明之前,基本上就是谁出堑壕谁倒霉。1915年西线英法联军的损失超过德军一倍半以上,主要原因就是英法采取了攻势。
1706457775
1706457776
当时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也烦透了堑壕战。1914年圣诞节时他就说,“难道除了把我们的军队送到弗兰德去啃带刺的铁丝网以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1706457777
1706457778
丘吉尔是搞战略的,不是搞武器的,他说的“别的办法”不是坦克,而是在外围战场上取得突破。说得具体点,就是突破土耳其固守的达达尼尔海峡,建立一条从地中海到黑海的补给线,支援俄国,隔断土耳其和奥匈帝国,最后把这两个敌国各个击破。
1706457779
1706457780
于是,就有了从1915年2月19日开始的加利波利作战。
1706457781
1706457782
加利波利作战是英国发动的,旨在夺取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加利波利半岛。这一战没有德国的参与,我也就不细说了,只说一下结果。
1706457783
1706457784
加利波利是英国的一个大悲剧。从1915年2月19日开始发动进攻,到12月19日开始全面撤退,由于劳师袭远,后勤不力,参战的41万英国远征军伤亡了21.4万,7.9万法国远征军损失了4.7万,也就是说,协约国在这一仗加在一起差不多损失了一半人。
1706457785
1706457786
尽管参战的50万土耳其军队也损失了25.1万,加利波利战役还是被英国人称为“介于萨拉托加(指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一支英军主力在萨拉托加被美军围歼)和新加坡(指1942年,二战期间日军攻占英属新加坡)之间,英国人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
1706457787
1706457788
由此可见,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土耳其在一战期间也打过漂亮仗。
1706457789
1706457790
还是在1915年,一场漂亮仗都没打过的真正高手终于登场了。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它就是意大利。
1706457791
1706457792
前面说过,意大利本来是三国同盟的成员。一战开始时,意大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就援引三国同盟条约的相关条款,表示中立。
1706457793
1706457794
到了1915年,意大利看到所谓的同盟国集团里面,也就是德国还是那么回事,什么奥匈帝国、土耳其统统不好使;再加上英国强大的海军几乎完全控制了地中海,要是和英国为敌,自己说不定很快就要被对方掐死。于是,抱着趁机捞一把的心态,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正式参战,站到协约国一面,对奥匈帝国宣战,8月21日,又对土耳其宣战。
1706457795
1706457796
意大利动员了36个师总计87万军队,远远超过国境对面的奥匈军队。6月23日开始,意大利打响了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
1706457797
1706457798
1915年意大利一共打了4次伊松佐河战役,(后3年还打过8次),结果完全是徒劳无功。四次战役前后损失了16.1万人,加上在边境其它地区的损失,1915年意大利一共损失25万多人,奥地利的损失比他们少:除了没让人数远远多过自己的意大利军队前进一步以外,只损失了大约16万人。
1706457799
1706457800
到了这个时候,一战的食物链正式形成:装备精良、作风强悍的德军天下无敌,在东西两线都占据优势,特别是在东线,打俄军就跟玩儿一样;俄军尽管打不过德军,但仗着民族认同感,欺负欺负奥匈帝国还是不在话下;奥匈帝国尽管干不过俄军,可对付昔日盟友意大利同样没有问题;至于打不过意大利的呢?
1706457801
1706457802
对不起,这个真没有。
1706457803
1706457804
到了1916年,德国的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1706457805
1706457806
作为皇帝,威廉二世对战局和国内形势的掌控已经越来越弱——整个国家已经完全转入了战时体制,军人开始领导一切,西线由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完全控制,东线则由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彻底掌握,国内的事情也由他们三个人商量着办。威廉二世已经逐渐无法控制德国这个庞然大物了。
1706457807
1706457808
所以,大部分历史学家都认为,从1916年初开始,德国已经转入军事独裁体制,威廉二世对历史的影响力逐渐地可以忽略不计了。
1706457809
1706457810
由于1915年德国在东线打得太顺利,俄国已经无法对自己构成什么像样的威胁了,到1916年初,有大约50万东线德军被抽调到西线,法尔肯海因认为,这一年完全可以把西线的英法联军打垮。
1706457811
1706457812
法尔肯海因还认为,堑壕是没有办法突破的障碍,所以,要打垮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对方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地区,在这里发动进攻,让法国“把血流干”。
1706457813
1706457814
这位德军总参谋长选择的地区,就是法国的凡尔登。
1706457815
1706457816
凡尔登位于法国西北,距离巴黎大约200公里,距离德国最前沿的铁路系统只有不到20公里,法尔肯海因制定了一个代号叫“处决地”的庞大计划,准备在这里耗尽法国的人力物力。
1706457817
1706457818
为了这个“处决地”计划,德军一开始就集结了超过15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不到15公里长的战线上准备了1400多门克虏伯大炮,其中包括13尊惊天动地的420毫米攻城榴弹炮(就是2年前进攻比利时的列日要塞时使用过的那种大家伙),德军还准备了542个掷雷器,这种更要命的大家伙能把五六十公斤重的高爆炸弹扔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
1706457819
1706457820
跟德军的紧锣密鼓不一样,法国人可不认为凡尔登有什么重要的。在德军准备的同时,有4000多门炮却被法国人被从凡尔登的炮台上拆下来,准备用在接下来的另一场大战——索姆河战役上面。
1706457821
1706457822
1916年2月21日早晨7时15分,随着德军大炮以每小时10万发的惊人速度向法军阵地发起齐射,一战期间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号称“地狱”的凡尔登大战正式打响。
1706457823
[
上一页 ]
[ :1.7064577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