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31e+09
1706531000
1706531001 对方的答复慷慨之极,反而勾起他疑窦重重:难道真的是为了他吗?还是要打击埃斯特家族?他拒绝了罗马的欢迎,回到费拉拉,爱上了一位新来的美人。他认定公爵会烧毁他尚未完成的杰作诗稿,还用刀砍了一个佣人。阿方索用不能再温和的方式把他关在房间里,派医生给他治疗。塔索在给一些朋友的信中说他得到了亲兄弟般的照顾,但在给另外一些朋友的信中,他说他遭到了“罪犯一样”的对待。与此同时,公爵尽了全力防止他的史诗被其他城市的人窃抄。
1706531002
1706531003 塔索第一次离开费拉拉以后的事情详述起来太琐碎了,基本是这样一个模式:他恳求另外一个城市的朋友接待他,他们遂了他的愿,两个月以后他又要离开。正如我们这个世纪的D·H·劳伦斯所说的那样,最初的几个星期处处遂心,然后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好的”。塔索渴望回到费拉拉,公爵愿意原谅他,而且不止一次地原谅了他。他看上了一个修道院,决心出家,然后却逃往那不勒斯的寡妇姐姐家。他孤身旅行,为了安全打扮成牧羊人,到的时候憔悴枯槁,他姐姐险些没有认出他。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但没有用。他执意去罗马,于是这个圈子又从头开始:罗马、曼托亚、那不勒斯、佛罗伦萨、都灵、乌尔比诺、费拉拉,在每个地方都是呆上几个月就走。最后,在他35岁那年,他认为他终于可以最后润色完成关于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的伟大故事了。
1706531004
1706531005 不巧,那时公爵正忙于第三次结婚,全府上下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工夫去管这位回头的浪子。塔索气得发疯,满街叫骂,说阿方索和他手下的人是一群忘恩负义的流氓和懦夫。塔索被送到了接纳穷人和疯子的圣安妮医院。这个打击如晴天霹雳,他乞求公爵释放他,但是他确实患有妄想症。他看见圣母马利亚现身,并“为了能睡着”而暴饮暴食,还求医生不要把药弄得太苦。但同时他仍能写十四行诗,还旁征博引,理智地回答对他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的评论。当时,这部史诗终于出版了,虽然有的地方被改得面目全非。对这部作品的所有评论,他都热切地阅读。当他于1595年去世时,教皇已答应在罗马授予他桂冠诗人的荣誉。
1706531006
1706531007 和前三部作品一样,《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把战争与爱情、逼真的冒险与神秘的魔力结合在一起。诗中对决斗和战斗的描写激烈生动,并写到一只会说话的鸟和一个能在水面行走的男巫,还有头上长角身拖尾巴的魔鬼。如同前面介绍过的,可爱的女巫阿尔米达曾经用邪恶的巫术帮助异教徒,但最后因为爱上了她热诚正直的敌人而皈依正果。奥兰多本人时而精明,时而令人同情。这部史诗对“奇迹”的描述扣人心弦,如果真读进去的话,能产生现代科幻小说的效果。
1706531008
1706531009 这部作品被恰如其分地称为情人们的史诗。查理曼大帝的武士一定会厌恶它,古人一定会把它称为浪漫诗,而不是史诗。作品中意大利式的色情和魔法的描写精彩绝伦,为后来无数的伟大歌剧提供了人物和情节的素材——从歌剧体裁开始萌芽(174>),一直到它成为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从蒙特维尔第、亨德尔、格鲁克和罗西尼到梅耶贝尔(498;499>)。
1706531010
1706531011 如果像评论家所公认的那样,史诗是英雄的故事,那么意大利人在这方面的尝试是失败的,或者说他们的作品应该划分为其他的类别。[参阅W·P·克尔(W.P.Ker)的《史诗与浪漫文学》(Epic and Romance)。]这几位作者虽然知道,但没有记取或者误解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即史诗中让人感兴趣的是“有个性的人”的个性。英雄必须临危不惧,坚守岗位。《伊利亚特》开头时,阿基里斯的叛变是权力斗争的一部分;埃涅阿斯敢于宣称:“我是忠诚的埃涅阿斯。”他所说的忠诚指的是对他使命的忠诚,因此对狄多就不忠诚了。这种艺术原则排除了失恋者的自怜自伤。确实,《奥德赛》和《埃涅伊特》也有爱情的内容,但是出现的地方不多,篇幅简短,而且是当作障碍而不是作为正事来写的。在8世纪的《罗兰之歌》中,唯一提到一个恋爱的女子——罗兰的未婚妻奥德——的地方只有半个诗节,描述罗兰被杀害后,她悲伤地死去了。在后来的这些意大利史诗中,女子比男子更加高尚和坚强,这再次证明这些诗的调子是符合时代特征的。
1706531012
1706531013 但是,这些作品中不管有哪些地方不符合史诗的特性,我们都知道,直至19世纪前25年的时间,它们倾倒了最有判断力的人,部分地是由于一个现已被人遗忘的文化原因:除了法文之外,意大利文是当时受过教育的人必懂的语言,对艺术之母不得轻慢;所以除了拜伦和歌德之外,伏尔泰、兰多、托马斯·洛夫·皮科克都能背诵意大利诗歌,并为其中的美而击节赞叹。雪莱也是崇拜者之一,他在《捍卫诗歌》中,说塔索是称诗人为创作者的第一人。这一点现已尽人皆知,但是研究塔索的学者并没有发现他说过此话。
1706531014
1706531015 很难确知某一部经典著作为什么会失去光彩。塔索和阿里奥斯托的影响退回到他们国界之内的时候,正值西方发现德意志文化之际。有文化的人都要学德文,有可能的话访问德意志。但这个时间上的联系可能只是巧合而已。更说得通的解释是塔索和他的前辈们的长处在于文学,而不是哲理或道德。他们的作品从来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翻译,而但丁由于有一套思想体系,因此不断引诱着外国人去翻译他的作品。
1706531016
1706531017 此外,还有厌倦这个无时不在的幽灵。人们一旦对某部作品欣赏或赞扬得太多,这个幽灵就会跳出来把作品摧毁。当新事物像在文艺复兴时代那样层出不穷时,它们只靠数量就淹没了旧的东西。最后,还有社会革命的压力。我们所生活的这500年中,主导体裁的先后顺序是与个人走向平等的趋势并行的,它们的顺序是:史诗、悲剧、表达自我的抒情诗歌和批评生活的小说和剧本。也就是说,从整个民族的英雄走向悲剧的伟大英雄,然后是普通人的英雄,最后是反英雄。
1706531018
1706531019 当塔索的作品为人称誉的时候,在南方的另一块土地上有一位诗人在创作真正的史诗。如果人们不熟稔卡蒙斯这个名字或《鲁西亚德》的标题的话,原因还是在于语言:葡萄牙语的书不普及,也仅仅在欧洲和美国有人学葡萄牙语。卡蒙斯所选择的主题比十二武士更接近现实,他的经历也比那几个意大利人的经历更有利于史诗的创作。他是军人,也是水手,曾在北非与摩尔人作战,在战斗中失去了右眼,因伤退伍。但他再度从军,去东印度群岛闯天下。在那里,他一度负责管理一个贸易站,曾以贪污罪被打入监狱,但随后设法出狱,坐船回国。和所有能动动笔的人一样,他写了剧本和十四行诗,并开始创作他的史诗,这部史诗使他成为他的国家的伟大诗人——应该说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应算作伟大的诗人。
1706531020
1706531021 他选择的是当代的主题,即葡萄牙人征服海洋的经历。史诗中的英雄表面上是一个近期的历史人物,瓦斯科·达·伽马,但真正的英雄是葡萄牙人民,“卢西塔尼亚的辉煌的心”。卢西塔尼亚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个省的名字,史诗的标题“鲁西亚德”就由此而来。诗中英雄作为个人和代表人民所经历的冒险活动是那位探险家从东方回国途中的真事,或者传说。故事中的奇迹并非魔法造成,而是众所周知的古代众神的所作所为。因此,在关于爱情岛——维纳斯的领地——的精彩的一节中,水手们娶海中女仙涅瑞伊德做新娘,而她们的女王,在那之前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西蒂斯则选择伽马做了情人。在象征葡萄牙敌人的可恶巨人阿达马斯特失败以后,伽马的求爱获得成功。天仙的美貌与人的勇气相结合,就将产生葡萄牙未来的英雄。在希腊神话里,西蒂斯被爱情征服,她的后代就是无所畏惧的阿基里斯。
1706531022
1706531023 从《鲁西亚德》中选出的这一段足以说明它是人文主义的史诗。在不少重要情节中,主角是女人而不是女神,其中一个是以抒情的温柔笔调描述的伊内斯·德卡斯特罗的故事,她是历史上葡萄牙王子佩德罗的情妇,王子被贴身顾问逼迫,不得以把她处死。不论是在语气还是在构思上,这首诗虽然模仿别的史诗,但也从民歌那里借鉴了大量的东西。有人指责卡蒙斯把多神教的神话与基督教混合在一起,但这是人文主义常见的做法(<52)。这不是亵渎,而是取其精神上的近似。在《鲁西亚德》中,寓言和历史通过人物的行动连成了一体,描绘得神气十足,栩栩如生。这在卡蒙斯来说全不费工夫。他的史诗尽管是在陆地上创作的,但是他曾在船上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卡蒙斯满怀热情地歌颂各种征服的事迹,先是绕过非洲的风暴之角,征服了海洋,然后又征服了东南印度群岛的土人,并与他们开展贸易。这使他的诗成为第一首同时也是最后一首国家史诗,而当时却是西方各个国家还未成熟,仍处于形成阶段的时候。这部作品可以与维吉尔宏大壮丽的《埃涅伊特》相媲美。卡蒙斯的诗句比意大利史诗的句子长,因此更容易显得华丽,尤其是对话部分。卡蒙斯和古人以及北欧的传奇作者一样,有一种史诗式的悲观。他被认为是葡萄牙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他的诗确定了葡萄牙语言的形成。
1706531024
1706531025 《鲁西亚德》曾先后4次被译成英文,最新的译本是散文体的。[可读列奥纳德·培根(Leonard Bacon)的诗体译本。]倘若懂西班牙文的话,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先研究西班牙文和葡萄牙语法的不同之处,然后手执字典,一头扎进诗中。
1706531026
1706531027 西班牙人也是探险家,拥有和卡蒙斯同样好的冒险素材,但是,埃尔西利亚的《阿劳加纳》是他们在这方面的唯一尝试。它描述的是发生在南美洲的事情,根据行家的判断,只有描述当地人反抗殖民者的一段可以称得上是史诗。在以后的两个世纪里,法国人也试过写这种体裁的诗歌,他们的意图与卡蒙斯一样,要歌颂国家;到那时国家的形式已经完全成熟。但是他们的成绩还不如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德意志地区当时还只有民歌和喜剧探险诗《梯尔·欧伊伦施皮格尔》。剩下来的就是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了。他们倒是有一位自己的阿里奥斯托,并且不同程度地受了他的影响,可能反而因此受害。斯宾塞的《仙后》是一篇颂扬伊丽莎白女王的叙事长诗,但其中并未迸发出民族感情。诗的可爱之处在于描述美丽风景和高尚道德的精美诗句,与所谓的冒险史诗毫无关系;甚至有人说诗中的语言不是真正的英文,即当时人们平常使用的英文。但是济慈的诗沿袭的就是斯宾塞的风格,仰慕济慈的人倘若还没有读过斯宾塞的诗作的话,应该赶快去读。
1706531028
1706531029 菲利普·锡德尼爵士的《阿卡迪亚》比斯宾塞的诗更加生动,变化多端,或许可以称得上是“史诗性的”。它由诗歌和散文组成,尽管从桑纳扎罗的一部意大利作品那里借来的标题是田园式的,但它的人物鲜明,构思巧妙。它的一个特点是包括了诗人的妹妹,博学而又可人的彭布鲁克夫人的作品。锡德尼起初并不认为这是一部传统的史诗,而是把它看作一部浪漫作品。随着他不断地加进冒险的故事,英雄的成分增加了,但是他又花了更多的篇幅议论政治、道德、美学、自杀和上帝的存在这些问题。作品中洋溢着作者的骑士精神。锡德尼是一个“完美而温和的骑士”,在战场上受伤阵亡,他之所以受伤是因为当他看见另外一个军官拒绝披挂和他同样结实的甲胄时,就把自己的护腿甲褪了下来。
1706531030
1706531031 直到20世纪中叶发明了慢转唱片以后,人们才领略到文艺复兴音乐的丰富和美妙。19世纪中叶,维克多·雨果写了一首题为“音乐始自16世纪”的长诗。这个标题表现了那时以及后来对音乐的认识。这种说法如此斩钉截铁,当然是错误的。标题应该说现代音乐。其实,诗中并没有谈及音乐本身——雨果对音乐一窍不通——却谈了不少16世纪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情况。还有一个麻烦,对于文艺复兴音乐的创新程度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正如对文艺复兴这个时期有争议一样(<47)。这并不令人吃惊。音乐的创作有许多不同的方面,关于音乐的品味也不断变化,因此有不同看法是自然的。此外,如同前面表明的那样,几乎任何创新都有先驱。所谓新的作品或艺术风格并不是说它是绝对空前的,而是因为它的创新性是明显的,有力量的。
1706531032
1706531033 在这个前提上,有几点可以确定,第一点就是文艺复兴为音乐找到了新的格式。“格式”一词在这里是有意使用的,以后还将作为一个批评用语出现(639>)。所有的音乐都有格式,它是一种形式上的规划,但也必须有功能性的作用。作曲家把音符组合起来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如配舞、配词、呼应宗教仪式各部分的特点,或为了任何其他激发作曲家想象力的目的。他可以应人所求为某个活动作曲,或者是受到自己的某个念头或回忆的启发而谱写乐章——音乐的范围是无穷的。这也是为什么音乐也是一门艺术的理由。
1706531034
1706531035 从15世纪晚期以来,音乐的格式越来越世俗化,与这段时期对于人的行为和感情的重视相吻合。如前所述(<121),这些格式来自于宫廷的活动、城市的各种节日、大小家庭的娱乐需要、丰富的诗歌创作(包括对彼特拉克诗歌兴趣的广泛复兴),以及人文主义者效仿古希腊人的狂热,因为古希腊人在著作中宣称音乐在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1706531036
1706531037 他们的所有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都用来模仿和表达激情。这些音乐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无论赞美诗的主题是快乐的,还是为了安慰受折磨的人,或者是要表达悲伤和悔恨的感情,音乐都能表达主题的意思,引起激情,使人内心受到深深的感动。
1706531038
1706531039 ——莫尔《乌托邦》(1516年)
1706531040
1706531041 宫廷的活动包括婚嫁、官方宴席、葬礼、比武和战争。比如,雅内坎创作了题为《马里亚那诺战役》的大合唱,还创作了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如《狩猎》和《巴黎在哭喊》。合唱团中许多人分成不同的组来唱不同的声部,乱中有序,这是对音乐主题的模仿。通过把不同嗓音合在一起造成的层次,通过各种强弱唱法(音量)、节奏和各种和声的可能性,16世纪的大合唱预示了交响乐的效果——各声部之间的对话、音色的多样以及气势上的效果。
1706531042
1706531043 这个时期见证了音乐的扩展。教堂的合唱团规模越来越大,管风琴也更大更好,城镇乐队的乐器和队员也不断地扩充。越来越多的艺术赞助人鼓励了这样的发展。卡斯蒂廖内在《廷臣论》里规定,绅士和淑女必须会弹奏乐器。他还决定了他们消磨时间的背景:当男女好友聚会的时候,谈话中应该穿插音乐。也有人提出了精神上的理由,说艺术有利于在私人生活和国家中建立秩序与和谐。新式音乐是在几个意大利城市里,在某个爵爷或博学的夫人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那里的人可没有仅是把音乐看作消遣。在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费拉拉、曼图亚、乌尔比诺和那不勒斯,诗人、音乐家和数学家都在辩论音乐应当是什么样子。他们努力发明新的形式和技巧,写出了音乐理论,并把他们的发明拿到学者和哲学家聚集的学院里去试验。
1706531044
1706531045 这种努力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作品。宫廷御用诗人写出分为不同章节的田园故事或寓言故事,需要配上抒情的或戏剧性的音乐,中间还穿插舞蹈。再次走红的彼特拉克树立了就一个主题写出一系列诗歌的模式。文艺复兴的作曲家也如法炮制,围绕一个主题写一组牧歌,或者用组歌来叙述一个故事。意大利音乐家韦基把这种形式称为牧歌喜剧。这使人们立刻想起联篇歌曲或套曲的大师舒曼和舒伯特。在16世纪的意大利,诗歌和音乐众多的配合形式是后来的大合唱与清唱剧的先驱,另外还有一种形式一猜就着,很快就会提到。
1706531046
1706531047 教堂的仪式向来是用音乐来强化虔诚情绪的。这些仪式为了更加适应音乐的表达而作了改革。长期以来,作曲家一直把弥撒看作是举办音乐会的好机会,经调整后,各部音乐和歌词完全配合起来了,而且特别注意不能在一个词的中间断音,也不能歪曲重音。
1706531048
1706531049 新教徒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好,由所有教众齐声高唱赞美诗。这些改变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努力,要赋予音乐表现力,要通过音乐来达意。这种趋势表现了艺术的现代特征,着眼于具体,而不是全体,并全力以赴地去反映独特性,也就是个人。
[ 上一页 ]  [ :1.7065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