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33822e+09
1706533822 这些人平均年龄25岁。最年长的是同波拿巴成了朋友的数学家蒙日,他的年龄是平均年龄的两倍。他和他的朋友、化学家贝托莱,在大部分行动中共同担任领导。最年轻的还不满15岁,是从理工专科学校来的6名学生之一,同行的还有6名该校的教师和它的33名校友。剩下的人中有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师、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地质学家、医生和药学家、建筑师、画家、诗人、音乐家(其中一位是音乐学家),辅助人员中还有一位印刷大师。在受到邀请的人当中,只有2位科学家和4位艺术家因为年龄和家庭的原因拒绝了。许多人想跟着去,虽然那167人(和随行的军队)中没人知道他们要去“东方”的什么地方。必须在登陆前保守机密,因为纳尔逊正带领英国的舰队在地中海游弋。
1706533823
1706533824 如果才华横溢的数学家苏菲·热尔曼岁数够大的话,她会加入这一群人吗?原则上,远行不准妇女参加,但有人装扮成男人偷偷上了船。军队带有女厨师和女护士,但在船上帮助水手做零活的通常都是男孩子。
1706533825
1706533826 所带的东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除了足以建造一座城镇的给养和设备之外,船队还带有每一门机械艺术和科学所用的科学设备,配有希腊文、阿拉伯文和其他文字字型的印刷机,写字、绘图和画画的材料,还有500部参考书。1798年5月,土伦港桅杆林立。15艘军舰、6艘快速帆船,加上双桅横帆船、侦察船、单桅帆船等等,一共300艘船只,到科西嘉又加上了3支船队。这些船上共载有38000名军人和10000名平民。军队中的军官比平常配备得多,特别是将级军官。
1706533827
1706533828 学者中被定为“将军”级的是权威人士,包括多洛米厄[后来白云石山(Dolomite)因之命名的地质学家]、傅立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龚戴(化学家)、杰弗里·圣伊莱尔(动物学家)、凯诺(天文学家)、拉雷和德热内特(医生)、朗克雷(外科医生)、勒佩尔(工程师)、勒杜特(花卉画家)、维约托(音乐家)。学者中有两对兄弟和一对父子。去时没人了解埃及,回来后许多人都成了埃及专家。
1706533829
1706533830 旅途中的众多艰难困苦无法细表。对学者们来说,这次旅行期间过的是苦日子。士兵对他们心怀嫉恨,公开表示轻蔑,将军们倒是很友好。船队躲过了纳尔逊舰队的注意,不费力气地拿下了马耳他。波拿巴在那里显示出了统治和改革的才能。他废除了奴隶制,彻底改革了行政、财政和教育制度。在埃及登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目的地——可就没那么顺利了。纳尔逊潜入法国船队下碇的安全港,击沉了几艘船,造成了一些士兵和水手的死亡,所幸学者都安然无恙。
1706533831
1706533832 自上岸以后,这支学者军多次遇到激烈的战斗和当地人暴乱。可能比这更糟的是要多次穿越沙漠,向着不同方向进行艰难的长途跋涉。其间,学者们饱受疲惫、干渴、中暑、沙盲的折磨,还要忍受士兵的讥笑。这是他们为进行科学研究,做出惊人的发现所付的代价。如果研究一下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同样惊人的是这些刚从实验室、画室和教室中走出来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火线上的战士、建造碉堡的工人、管理被占领村庄的官员、废墟的发掘者和利用不熟悉的材料制造机器的技工。这些学者勇气无伦,一身多能。身为化学家和画家的龚德发明了一种新水泵,造出了不用石墨的铅笔,改进了水车的齿轮,并找到了一种复制彩色绘图的办法,这可是在平版印刷术问世的10年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在埃及遇到的困难。植物学家内克图研究当地的农业和叫作“fellahin”(农夫)的当地农民的习惯。数学家蒙日解开了摩西喷泉独特的流体力学原理。军事工程师勒佩尔为波拿巴征用做司令部的宫殿建造了一座阶梯和阳台。傅立叶研究微分方程之余还在一座临时建立起来的法庭主持审判。阿拉伯学家马塞负责出版一本旬刊,主要内容是为军队提供新闻,间或也有关于学者们的消息报道。拉雷医生对当地各族人口,包括埃及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犹太人和贝都因人,进行人类学研究,并记下笔记。发现了木乃伊之后,他又对尸体防腐处理法作了研究。在鼠疫和伤寒爆发的时候,天文学家变成了气象学家,为医生预测风向和天气。科学攻无不克。
1706533833
1706533834 工作就这样进行着。这次远征的官方计划是:(1)研究了解整个埃及;(2)传播启蒙的思想和习惯;(3)向政府提供它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这个计划的第一点和第三点充分实现了,第二点成绩平平。当地人并不觉得机器和技术有什么了不起。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这么多外国人学习阿拉伯语,为了不可理喻的原因在沙漠里跑来跑去。首都开罗的20万人口听从这些外国人的要求每天把主要街道清扫两次,把垃圾运走。他们为女人不戴面纱而震惊,看到自己的面貌被用铅笔勾画出来还勉强可以接受,但看到肖像上了色却惊骇万分,因为这使得肖像成了做巫法的工具。
1706533835
1706533836 在西方人这一边,他们喜欢当地的风情、生活方式和人民,几个月后,他们就把当地的人民当作了法国人。这是世界各地的法国殖民者(与英国人非常不同)的特点。除了不卫生的习惯以外,他们对埃及的一切都容忍接受。他们在当地找情妇(一位将军娶了个穆斯林妻子,皈依了伊斯兰教),对当地的道德行为进行研究,不抱任何优越感。音乐家维约托开始时对几个民族的音乐感到讨厌,但后来他学会了欣赏和甄别它们的长处,也体会到了它们所激起的情感。在调查研究当地疾病中,德热内特医生要求他的助手重视民间医药,“迷信可能会教给我们一些有用的东西”。除了最后这句话以外,学者军的行为和态度可以称为启蒙运动的实际体现。
1706533837
1706533838 波拿巴是启蒙的主要实施人。他提出建议,进行组织,发表批评,给予激励。他一出发,立即按国内各种学院的模式建立了一个(<432)研究所;需要记住的是,他自己也是研究所科学部的成员。在埃及,蒙日被任命为研究所所长,波拿巴任副所长,3个月后继任所长。各位学者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做出的发现马上写出论文供大家讨论。得到认可的论文同大家的家信一起绕过纳尔逊的监视运送回国。哪怕是宫中闲暇的时候,波拿巴也把思想寓于娱乐之中。他把一小组人分为两边,就事先准备好的哲学、政府、宗教或道德问题进行辩论。
1706533839
1706533840 要充分记述这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人才库在20个月间所取得的成就,几页纸的篇幅,甚至一整本书都远远不够。《埃及之旅见闻》这本皇皇巨著有整整20卷特大号本——大约54×28英寸。如此制版是为了在显示埃及历史遗迹,特别是其中一处遗迹(446>)的插图中表现出最微小的细节。埃及的地图占了47幅插图。回到法国后,这部书的出版步履维艰,用了四分之一世纪。版税收入是要给作者的,出书时他们大部分人按照当时的标准已经是老人了,有好多人已经去世。当时远征期间只有几人伤亡,造成打击最大的是克莱贝尔将军接任波拿巴成为统帅后被暗杀。
1706533841
1706533842 如果为这167人写一篇联合的墓志铭的话,可以写上以下的内容:他们收集了人迹所至的地方的所有动植物,发现了新的物种,填补了已知物种的空白。若弗鲁瓦·圣伊莱尔是位不知疲倦的搜集家,他收集的各种鱼和哺乳动物的标本在他自己和他之后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455>)。在化学、地质学、地理学和数学领域中,由于埃及的环境提供的新信息,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进步。仅举一例,贝托莱通过研究埃及天然生成的碳酸钠和碳酸镁证明了化学中亲和性概念的错误,并提出了一个更好的假设。埃及的古老文明被打开了,等待着进一步的研究。开始,习惯于希腊-罗马式艺术的探索者觉得人面狮身像和金字塔野蛮落后,但国王之谷、雕刻精美的石棺、木乃伊——其中一个手中还拿着一卷莎草纸、浮雕、庙宇天花板上的罗盘,这些赢得了他们衷心的钦佩。他们量取尺寸,勘察建筑物的规划,从遗址推想历史和宗教。维旺·德农孜孜不倦地用笔画下活着和死去的每一件东西和每一个人,此外还临摹了雕有象形文字的图版。
1706533843
1706533844 兵士在罗塞塔清除土地准备建造防御工事时,发现了那里本不该有的一大块黑色花岗石,使学者们欣喜若狂。它上面刻有三篇文字,一篇是象形文字,一篇是通俗文字(埃及人平常用的字母),一篇是希腊文;人们因此得以破译古埃及文字。20年后,商博良和托马斯·扬这两位留在国内的学者把各自独立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完成了译解的工作。在《见闻》一书中,石碑的图像与实物一样大。现在这块石碑存于大英博物馆,展览说明写道“被英军缴获(1801)”,写得一点儿不错。如果在前面加上“从在埃及撤退的法军那里”这些字样的话就更符合事实了。
1706533845
1706533846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者们尽量对埃及的社会、政府、法律、宗教、经济和技术进行统计勘察。这项工作的一个副产品是在开罗和其他地方扩大了社会服务和设施,特别是建立了19所医院和使用当地的通用交通工具——骆驼提供救护服务。学者们为自己建造了浴池、一所剧院和舞厅,还有阅读室,埃及的上层人士(只限男子)无疑也可以使用这类设施。波拿巴坚持说当地的名门望族是他的朋友,百姓是他的人民,他自称是对安拉最虔诚的崇拜者。
1706533847
1706533848 另外,还进行并完成了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勘测,目的是为了实现旧有的一个想法;或者应该说,重现过去的情景:在苏伊士造一条运河把红海与地中海连接起来。所有的地形测量都已完成,壕沟、水闸这类设施安放的地方也指示清楚并且建好以备使用。但因缺少资金,这项工程被搁置了起来,直到一代人以后,一位法国驻开罗的领事把它重新提出,(按另一个规划建造的)运河在1869年开启使用。
1706533849
1706533850 运河开通70年前那个时候,在各个方面的全力以赴是史无前例的。学者们发疯一样地工作,不是为赶时限,而是因为这是他们生活中的唯一目标,也是因为要尽量利用这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同样绝无仅有的是这么一大群知识分子被放到一个在艺术和科学方面落后得多,但有着高度的古代文明,“丑陋而又壮丽”的国家中去。另外一点不同寻常之处是这些平民竟然没有任何准备就被投入战争。只是当兵还不算;法军在埃及,也在叙利亚——波拿巴在那里开辟了分战场——都犯下了大规模的暴行,使被迫目击那种残忍杀戮的文弱书生触目惊心。直到电影和电视把类似的情景带入起居室之后,一般人才看到屠杀的恐怖。远在《埃及之旅见闻》出版之前,欧洲就从由学者军的一些成员写作绘图的几本书中对埃及这个国家有了一定了解。德农的书首先出版,立即被翻译为各种文字,连印40版。巴黎有些街道也以有关埃及的名词命名,有的还算准确,有的却似是而非。
1706533851
1706533852 魔鬼:和平太没意思。所以我支持波拿巴,因为他会使后人感到趣味。
1706533853
1706533854 ——哈代《列王》(1903年)
1706533855
1706533856 波拿巴也得了好处,虽然他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憧憬成了泡影。他把他的东方军扔在埃及,回到国内赶走了督政府,自立为第一执政官,后来又成为终身执政官,最后当上了皇帝。执政官这个头衔借用了古罗马共和国的官衔,波拿巴用它是为了安抚人们的戒惧。这样的氛围造成了衣着和礼仪方面拟古典风格的复兴。后来建立了帝国政权,这种风格就不适合了。既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复兴,埃及式的风格似乎成了填补空白的理想之选。它宏大、威严、易于适用。椅子脚雕成狮爪形以及埃及和近东的其他图案启发了设计师,由此而产生的帝国风格风行一时,持续的时间比执政官时代的风格长得多。各个城市都建起了方尖碑。执政官时期更持久的影响是波拿巴进行的行政改革:干脆利落、令行禁止的中央集权,外加一套杰出的法典。这套法典在国外被广泛模仿,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则把它全盘继承下来。
1706533857
1706533858 年轻的波拿巴成名之前的作品不算出色,但在当时质量普遍低劣的作品中也不算最差。在大革命期间和后来20年的时间内,文学成了政治和爱国主义的牺牲品。诗歌、剧本、小说充斥着流行的态度和套话。创作基本全部围绕公民博爱的美德和为自由和民族而奋斗的英雄主义这类主题,产生的作品只是些陈词滥调和夸张的传奇。贝多芬的《菲岱里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弗洛雷斯坦为捍卫真理遭囚禁两年,监狱长担心一位高官马上要来视察,怕他会向高官告发,于是决定把他杀害埋掉。弗洛雷斯坦的妻子化装成男人打乱了监狱长的计划并用手枪顶住他,这时国务部长来到,他惩恶扬善,维护了正义。歌词作家重改了布伊的剧作《莱奥诺雷,或爱情的结合》。其他剧作如《马拉松日,或自由的胜利》《国家舰队的返航》《解放者》等等,都表现出为宣传一个思想的牵强扭曲的重复。
1706533859
1706533860 在这片真正的文学和新颖思想的普遍匮乏之中,只有少数的几个例外:一位诗人、三位小说家、两位箴言作家、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位美食家。32岁时被送上断头台的安德烈·谢尼埃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的作品在1819年第一次出版时预示了抒情体和挽歌体诗歌的再生,也预示了不久之后即将出现的浪漫主义的一些手法方面的创新。
1706533861
1706533862 小说家中的第一位,萨德(Sade)伯爵(常被称为侯爵)在活着的时候时而被看作疯子,时而又被认为是罪犯,他生命的一大部分是在监狱和疯人院度过的。这是他对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自那时以来,他的名字成为为增加性快感而施虐这种精神病的名称。性虐待狂(sadist)不是以使人痛苦为乐那么简单,他是靠施虐使自己达到性高潮。萨德多次雇用妓女(或诱拐男孩和女孩)参加他设计的纵欲狂欢,事后遭到一些受虐人的揭发。结婚也没有使他停止这种作乐,反而是他的妻子也加入了狂欢。他被囚禁的时候有了闲暇进行写作。他的小说《120天的罪恶》《朱斯蒂娜》《朱丽叶》,还有一些其他作品大肆渲染他的所作所为。这些不仅是为了推广多种多样的性经验,也是为了把人从世俗的禁忌中解放出来——他宣称他的目的是追求科学真理:被他的后代烧毁了的一部未发表的手稿题为“揭露出来的自然”。
1706533863
1706533864 至于萨德的文学造诣,他无疑在淋漓尽致的叙述和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方面是有天赋的。他富有创意,机智风趣,平铺直叙中有一种现代的嘲弄:“恢复平静后,他们掩埋了那两具尸体。”我们这个世纪喜欢偏离常规,认为非正常才是规范,不过是原来被偏见掩盖住了,于是萨德的作为和作品当然就成了“思想和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时刻”。20世纪的德国剧作家彼得·魏斯写了一部剧,英文名字叫“马拉-萨德”(也拍成了电影),从法国大革命时代开始,忠实地表现了这两位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己时代一些名人的影子。
1706533865
1706533866 与萨德同期但默默无闻的雷蒂夫·德·拉布雷东也力图把他的小说、散文和日记写成“对自然的揭露”。他是来自下诺曼底的农民,名叫雷蒂夫(没有德字和后面附加的称号)。他在一所詹森教派的小学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他一生72年中写出了240卷著作,其中16卷是他的自传。10卷写他父亲的生平,42卷描述他生活中的女人,其余各卷全是逸闻和评论,共有1500多个虚构或是部分真实的故事。
1706533867
1706533868 他如此事无巨细地言无不尽,是想对卢梭的著作作补充。(按他所说)卢梭的著作表现了有思想的人,即天才的思想和行为;现在需要的是表现普通人的思想和行为。照保罗·瓦莱里的意见,雷蒂夫比卢梭更出色。但是,如果没有被连续不断的社会学“研究”眩花了眼睛,就会看到他只是偶尔有天才火花的一闪。他关心的事确实是“现代”的,他卖弄学问,刨根问底,多疑焦虑,严厉批评城市,满脑子都是与性有关的事。他为自己在这方面的记录沾沾自喜:他记下了与700个女人的关系(其中12个是他15岁之前的)以及他成年之前和别人生下的20个私生子。
1706533869
1706533870 他被比作卡萨诺瓦,后者叙述自己爱情奇遇的分期连载的第一期恰恰于雷蒂夫的写作高峰时期面世。但他们两人在勾引女人方面的相似只限于数字。卡萨诺瓦相貌英俊;雷蒂夫则身材短粗,面色黧黑,长着一个鹰钩鼻子和一双锐利的黑眼睛,并且邋里邋遢,性格暴躁,言语下流,绝不是他想把自己描绘成的普通人。他爱在夜间散步,在墙上涂鸦记下日期,以便周年的时候故地重游,把自己的感觉与当时的感觉相对比。他常去舞厅和异装癖者喜欢光顾的地方;想办法搭上了一位贵族,记下了那位贵族所能想起来的各类情妇的名单;他在一次由塔列朗主持的贵族男女参加的面具晚宴上做过演讲,告诉大家女人应如何装束:腰间勒紧以突出胸部,穿高跟鞋好“使双腿轻盈”。
1706533871
[ 上一页 ]  [ :1.7065338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