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533872
我正沿着达菲尼街前行。(接下去是三行感伤的废话。)一个人被撞倒在地,人们喊道:“快停车!”马车夫,一个没有心肝的畜生——那个撞了人的马车夫挥舞着他那可憎的鞭子驾车逃跑了。车轮碾过那可怜人的胸口。(又是三行痛骂。)血如泉涌。马车消失
1706533873
1706533874
了。我原来的敏捷都没有了,追不上那马车。(下面是一旁女孩的伤心故事:被撞的是她父亲。)那人在半夜时死去。
1706533875
1706533876
——雷蒂夫·德·拉布雷东《巴黎之夜》(1794年)
1706533877
1706533878
雷蒂夫通过写作全力以赴促进道德改革。比如,在《色情作者》(据说是他发明的这个词)中,他提出了卖淫的社会学,并讲到如何减少它的危害。该书是他就大问题写的一系列“某某者”之一。他建议的许多改革得到了采纳,但不是因为他的说理如何有力。他的文学风格被誉为一种改革,但也同样不高明。雷蒂夫文笔粗疏,经常词不达意,使用短句子来表达感伤的情绪,有点儿像海明威的文体,但并不巧妙,很快就令人感到单调乏味。雷蒂夫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文章的形式:他把头脑中翻滚起伏的思想不加修饰地写在纸上。这种笔法更突出了一位不知疲倦的怪僻的旁观者对一个时代的衰落进行观察的形象。[可读雷蒂夫·德拉布雷东(Restif de la Bretonne)所著《巴黎之夜》(Paris Nights)。]
1706533879
1706533880
读了雷蒂夫的书就会相信,维德科克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确有其人。他出书叙述了自己的生平,巴尔扎克利用维德科克自叙的生平做素材,创造了伏脱冷这位小说中第一个犯罪大师。维德科克也是双面间谍的原型。他开始是罪犯,曾被罚做过苦工,把一些头脑稍差的同伙组织起来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抢劫团伙,后来他却成了警察。他做警察不是简单地为了利益或自我保全的目的,而是把它看作新的使命。这种使命感促使他成立了一支由最好的专家——先前也是罪犯——组成的保安部队。维德科克要求他们精通法式拳击,那是一种允许用腿和脚的拳击法,如今在法国又重新时兴起来。他招募的这些人在新岗位上表现得同干老本行时一样能干。[可读《回忆录》(可能是由别人代笔)的一卷本英文译文。]维德科克退休时已经是名利双收。后来他却因为他的善举败了家:他的工厂里雇用了获释的罪犯。
1706533881
1706533882
有一位小说家和社会批评家的著作与刚才介绍的两位小说家截然不同。她是路易十六最后一位财政大臣,瑞士人雅克·内克的女儿。她很早就与一位瑞典男爵结婚,但她作家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丈夫分居的,不过,她写作和出版用的名字还是她的婚后名字,叫——
1706533883
1706533884
热尔曼娜·德·斯塔尔
1706533885
1706533886
她很早就开始写作,写关于卢梭、小说和幸福的散文。后来,她写了小说《黛尔菲娜》,里面的女主人公可以称为新女性的原型——她冰雪聪明,意志坚强,因而卓尔不群。几年后,这一主题在另一本小说《高丽娜》中再次出现,小说中的另一个因素成为斯塔尔夫人对她当代人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一部分。那些对她的其他作品敬而远之的读者读了她的第二本小说后,发现生活可以通过引起快感和美感的东西来塑造,而这正是讲求理性的18世纪所缺乏的。故事本身并不出奇,文笔也不是作者最好的,但书中清楚地显示出艺术和艺术的质量有着又一种意义:它们改造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改造社会。19世纪和20世纪的艺术宗教即在这段时期出现,斯塔尔夫人与她的同代人夏多布里昂则是首要倡导者(467>)。
1706533887
1706533888
在两部小说之间,斯塔尔夫人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开创性著作《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这本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写到中世纪和以后的时期;工程浩大,600页的篇幅几乎不够,所有的诗歌都只得忽略不计。“文学”等于思想和文化,“建制”指礼仪和道德。斯塔尔夫人在著作中提出了“艺术家必须和时代站在一起”的信条。高级文化的试金石是美德、自由、光荣、幸福和宗教——看它们如何兴旺发达,产生什么效果。该书最受赞扬的结论部分预言,自由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将把文学推向新的高度,从而促进所谓人类的可完善性,也就是知识和观念的不断增加和应用。
1706533889
1706533890
在一个民主国家中,必须不断警惕受人拥戴的愿望。它会导致模仿最坏的行为。很快人们就会觉得,在自己想争取的大众面前明显地表现出自己比他们高明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危险的。
1706533891
1706533892
——斯塔尔夫人《论文学与社会》(1800年)
1706533893
1706533894
波拿巴执政官钦佩但不喜欢斯塔尔夫人,因为她是政治家。她孩提时期就跟着她敬爱的父亲去参加百科全书派的聚会。她曾同布丰、魁奈和杜尔哥共座交谈,后来,她自己的思想谈吐也直追这些世界导师的水平。她的情夫本杰明·贡斯当是立法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在执政府时期负责就提出的法律草案进行辩论。波拿巴怀疑贡斯当作为反对派领导所做的演讲是由他的情妇撰稿。斯塔尔夫人的沙龙也是棘手人物的聚集之处。她那本在结尾时呼唤自由的巨著出版3年后,斯塔尔夫人被勒令离开巴黎,到1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
1706533895
1706533896
她决定去魏玛,但不久因父亲去世回到她家在瑞士的农庄科佩。在那里,她写了父亲的传记,然后去意大利,饱受艺术熏陶之后回来写了《高丽娜》。在法国呆了不久,她又被她的对头、已当上了皇帝的波拿巴再次放逐。第二次德意志之旅为她的第二部杰作提供了素材,经过两年的准备后,她写成了《论德国》。
1706533897
1706533898
她因与瑞士的关系对德意志的生活和文学已经略有了解;周游法兰克福、慕尼黑、柏林以及重访魏玛后,她便熟悉了这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情况。她采访了歌德和席勒、维兰德、施莱格尔兄弟和任何能为她提供情况或帮她判断的人,采访中刨根问底,必要使被采访的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的书向欧洲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确实,她对德意志人的描述与别人并无不同,说他们行动迟缓,爱好音乐,喜欢冥想;对思想比对行动更感兴趣,宁肯看书,不愿去沙龙。但她书中提到了诗人和剧作家的名字和著作,哲学家的体系,德意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们不同程度的虔诚,以及他们道德良知的深度。这些新内容被她写得生动活泼,细致入微。
1706533899
1706533900
这本书向欧洲人灌输了两个新概念,永远地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一是德国文化源自骑士精神的理想和这方面的文学。从这个角度看来,中世纪不仅不是野蛮的时代,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文明。另一个新概念是“古典”和“浪漫”的鲜明对比,这不仅反映在诗歌中,也反映在感情和兴趣上。古典派来自历史上在南欧占主导地位的多神教的古罗马,浪漫派则源于盛行骑士和基督教的北方。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骑士文学的创始人是行吟诗人,这些人来自普罗旺斯,连他们的称呼也是普罗旺斯的方言(<233)。但这并不重要。斯塔尔夫人提出了浪漫这个思想史上伟大的常用语,并通过盛赞人类先前遭到批评的两个特点——热情和想象力——为这个常用语注入了成果丰饶的活力。
1706533901
1706533902
《论德意志》这本书差一点儿被禁毁。法国的审查官没有看出多少问题,本来可以允许它无需大删大改即可通过。但警务总监显然摸透了主人的心思,下令没收并销毁全部印好的10000册书,如找到手稿和清样也一并销毁。幸好有一份清样逃脱了厄运,在英国出版后大受欢迎。她赞扬莎士比亚(尽管语带保留),这使英国和德意志地区零散的几个拥护莎士比亚的人大为振奋,她说法国文学“了无生气”,也同样使他们高兴。
1706533903
1706533904
斯塔尔夫人本来情人一个接一个,但在生命的最后五六年中,她和一个年轻的意大利人结了婚,出游奥地利、俄罗斯和瑞典,之后到了英国,那里许多接受她采访的作家被她吓得战战兢兢。后来,她又访问了意大利,滑铁卢战役后回到法国。她在去世一年前又结了一次婚,这次嫁入了名门德布罗意家族。她完成了《法国大革命之思索》一书的部分写作,尽管已经半身瘫痪,但她仍然继续主持沙龙。
1706533905
1706533906
尚福和儒贝尔这两位以箴言表达思想的道德家名气不大,因而没有得到广泛的了解和赞誉,甚为可惜。尚福为免上断头台在监狱中自杀,他在被捕之前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和爱国者,以言辞辛辣著称。尚福比斯威夫特和拉罗什富科(<349)更坚定地认为群众行动是可恨或可鄙的。像斯威夫特一样,他憎恶群众是因为他热爱个人(<323)。
1706533907
1706533908
至于儒贝尔,他安全地度过了恐怖时期,成为后20年中最受欢迎的健谈者。他不像尚福那样言辞锋利,但与他一样观察敏锐。他的讽刺短诗不为针砭时世,而是意在劝喻。当然,这两位格言作家都是浓缩思想的艺术大师,因而相应地更加难以翻译。
1706533909
1706533910
任何年届40还不憎恨人类的人从未爱过人类。/正直的人只是人类的一种。/公众,公众——需要多少蠢人来形成公众?/我们在社会中看到的爱只是两种幻想的交流和两层皮的接触。
1706533911
1706533912
——尚福
1706533913
1706533914
娶妻要娶若作为男人你会与她交友的人。/要想让耳聋的公众听到你的意见,小点儿声说。/写作自如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比实际更聪明。/如果我的一个朋友是独眼,我就只看他的侧面。
1706533915
1706533916
——儒贝尔
1706533917
1706533918
那个时期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德斯蒂·德特拉西,他和一位名叫卡巴尼斯的内科医生共同组织了一个称为观念学派(Idéologues)的小组。这个词并无现代的含义,指的是研究思想、头脑的专家,即心理学家。他们的创新与前文提到过的医学进步有关(<437),他们研究病态的头脑以了解健康的人如何思想。他们研究大脑和神经的职能以及人的感官感觉和思想之间的联系,得出的成果使拿破仑大为不满。他需要教皇和教会的支持,所以必须谴责他们的“唯物主义”。他们虽未遭流放,但工作受到很大的压力。不过,他们并非孤立无援,无人注意。司汤达自认是他们的信徒,在他的小说和其他作品中(476>)应用了德斯蒂关于推动人达到其目的的动力的观点。
1706533919
1706533920
观念学派的成员、雷蒂夫、萨德、热尔曼娜·德斯塔尔和那两位道德箴言作家都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努力证明了自我意识范围的不断扩张。与他们同时的歌德为这种扩张感到忧虑,不知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会如何影响艺术和人际关系的自然性。有意识的思想并不总是有自我意识的,苏格拉底就不得不经常发出“认识自己”的呼吁。中世纪的教会要求忏悔罪孽,因此人们不可避免地经常要自我检讨。从宗教改革以来,重新燃起的强烈的宗教感情迫使人们自问:“我的灵魂会得救吗?”路德和班扬告诉世人说,对答案的求索极为痛苦,可能历时数年之久。但这种努力还有确定的范围和目的,而世俗的自我意识是没有界限的,也很少有明确的目标;这种探索永无止境,甚至可能使人不能自拔,丧失行动的能力(785>)。
1706533921
[
上一页 ]
[ :1.7065338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