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553844e+09
1706553844
1706553845 尽管罗马那命中注定的霸权被认为是通过第二次布匿战争而得以确立的,但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标志着罗马开始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衰退期。在波利比乌斯——他的观点为许多身为元老的罗马精英(以及希腊世界的广大知识分子群体)认同——看来,最终的没落是所有强权不可避免的命运。[6]因此,尽管完善的罗马体制能够暂时阻止它走向下坡路,但迦太基的今天同样是罗马的明天。然而,按照波利比乌斯的政治观点,未来罗马没落的原因不在于取代其地位的政权的崛起,而在于毁灭性内战的爆发,以及不合理制度的出现。因而,迦太基的没落、失败与最终毁灭的命运,被认为是巴卡家族的煽动与民主政治在该城的影响力日增的结果。就连汉尼拔,这位波利比乌斯极为钦佩的军事指挥官,也被视为受到了象征着这座城市最后几年里的不理性与冲动的致命毒害。[7]就这样,随着迦太基被毁灭,罗马人证实了一个预示着他们自己终将灭亡的理论。
1706553846
1706553847 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数十年间,当罗马共和国陷入政治危机与血腥的内战之中时,预言罗马将没落的政治观点无疑越发显得有先见之明。被毁灭的迦太基不仅成了罗马的混乱未来的不祥模板,还在罗马元老阶层内部所爆发的激烈冲突的生成阶段扮演了一个耀眼的角色。事实上,罗马元老院的精英因迦太基而起的内部纷争,即使是在这座城市尚未陷落时就已经公开化了。罗马指挥官霍斯提里乌斯·曼西努斯因他的功绩得不到承认而感到愤怒,与之相反的是赞誉和荣耀雨点般地落到西庇阿·埃米利阿努斯的头上。曼西努斯托人精心绘制了一幅关于迦太基与自己指挥的对迦太基战役的画作,而后他把这幅画立在了屠牛广场上。曼西努斯甚至站在这幅画旁边,向观者解说着自己的英雄壮举对攻陷这座城市有多么大的帮助。[8]
1706553848
1706553849 然而,个人荣耀并非第三次布匿战争时期唯一被争夺的奖品,已成为罗马领土的辽阔而肥沃的北非地区也成了冲突爆发的主要诱因。土地的重新分配——特别是针对那些在辉煌胜利中立下汗马功劳,日后结局却往往是沦为日益壮大的,被剥夺了公民权的贫民队伍中一员的老兵——成了元老院内部日益激烈的争执的关键所在。公元前123年,改良派元老盖乌斯·森普罗尼乌斯·格拉古(Gaius Sempronius Gracchus)及其支持者成功地推进了一项举措,其不但允许人们移民至某些前迦太基领土,还批准在旧迦太基城的遗址上建立一个名叫朱诺尼亚(Junonia)的新殖民地。这一举动遭到了以西庇阿·埃米利阿努斯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据说格拉古援引了西庇阿·纳斯西亚昔日的论点——迦太基的灭亡将导致蛊惑人心的政客和意欲成为独裁者的人在罗马出现(这显然是在影射西庇阿·埃米利阿努斯),从而在辩论中胜出。埃米利阿努斯理所当然地对这种指控很敏感,转而将元老院内发生党派之争的责任,归咎到罗马对东方的征服所引发的奢欲和贪欲上。[9]尽管如此,双方似乎一致认为:当前罗马正处于道德滑坡的阶段,而对外征服行动是其起因。
1706553850
1706553851 尽管改革派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不久之后他们就发现自己的努力被挫败了,因为他们的对手散布谣言,说新殖民地的界标被狼群刨出(预言家们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从而令公众舆论转向。建立朱诺尼亚殖民地的计划没过多久就戏剧性地中止了。[10]即便如此,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并于一年后达到顶峰:公元前121年,在执政官卢基乌斯·欧皮米乌斯(Lucius Opimius)发动的一场血腥暴乱中,格拉古与3000名支持者被杀害。随后,欧皮米乌斯按照事先的计划,恬不知耻地做了个颇有争议的决定:托人在卡匹托尔山修建了一座献给协和(Concordia/Concord)这种神圣美德的神庙(叫协和神庙)。[11]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座神庙的作用在于以讽刺而令人悲伤的方式提醒着他们:不要忘却当年那场遍及全罗马的流血冲突。这座建筑的外面刻着这么一句话:“一场疯狂的冲突造就了一座和平神庙。”[12]
1706553852
1706553853 格拉古的死丝毫没有缓解那些想要迁往迦太基人的土地上的人,与那些并不赞成建立一座新迦太基城(就算是罗马人的也不行)的人之间的矛盾。公元前81年,罗马将军庞培(Pompey)为了证明自己是一名保守派,庄严地延续了对迦太基遗址的诅咒。[13]但公元前64年元老院之中的一个派系再一次试图做出改变,他们提议廉价出售迦太基领土以便为土地分配计划筹集资金。然而,这些计划又一次遭到保守派的成功抵制,他们认为,忽视加诸在迦太基遗址上面的诅咒无异于危险的渎神之举,此外,被重新修复的迦太基城可能会成为罗马未来的威胁。[14]
1706553854
1706553855 当共和国步履蹒跚地从一个政治危机走向另一个政治危机的时候,关于罗马没落的争论进一步加剧了。事实上,盖乌斯·格拉古与西庇阿·埃米利阿努斯已殊途同归地证明了一个无情的结论:是罗马统治阶层的贪婪和野心导致了罗马迅速走向下坡路,而罗马对迦太基的毁灭,使得这一历史进程加速了。[15]实际上,罗马人的自尊心下降得如此厉害,以至于历史学家萨鲁斯特(Sallust)认为,传说中的迦太基人菲雷尼(Philaeni)兄弟——他们以被活埋的方式牺牲了自己,从而保护了迦太基的东部边境——是无私精神的典范,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彼此敌对、冲突不断的罗马将军们正缺乏这种精神。[16]因此,在沦落为一处处无人居住的废墟仅一个世纪后,迦太基所体现的就不再是罗马人民那不屈不挠的力量,而是作为一座记录着那些令罗马走向衰落,给它带来被撕成碎片的危险的冲突的阴郁石碑,屹立于斯。考虑到其历史地位是有争议的,那位最后自封为罗马共和国救世主的人才会着眼于解决令人痛苦、迁延日久的迦太基问题。
1706553856
1706553857
1706553858
1706553859
1706553860 迦太基必须毁灭:古文明的兴衰 [:1706548060]
1706553861 迦太基必须毁灭:古文明的兴衰 罗马人的美德,迦太基人的恶行
1706553862
1706553863 至公元前31年时,随着自己所有的政治强敌要么死去,要么被以其他手段使其失去了威胁,屋大维(Octavian),这位尤利乌斯·恺撒的养子,以奥古斯都之名成了罗马的第一任皇帝,成功接掌了罗马政权。奥古斯都既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权力追求者,他很好地汲取了自己养父之死的教训。一切关于他的目的是戴上皇冠(一直有谣言说这是导致尤利乌斯·恺撒被刺杀的原因)的猜疑,均因新政权不断强调奥古斯都重现了罗马昔日的荣耀、权威与安定而平息。尽管他的地位与那些独裁者越来越相似,但奥古斯都宁愿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他只是复旧如初、生机勃勃的共和国的“平等者中的第一人”(first among equals)而已。奥古斯都政权有着强有力的中心思想,即只有恢复罗马的传统美德如“信任”(fides,忠诚、守信)和“虔诚”(pietas,尽到一个人对神灵、国家和家庭应尽的义务),才能保证罗马达到伟大的境界。[17]这些主题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艺术及文学作品——通常是由那些大体上支持新政权的决定与成就的人创作的——中频频出现。[18]
1706553864
1706553865 关于诚信和虔诚是罗马作为一个伟大国度的根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布匿战争时期,当那个时期的罗马越来越频繁地参与海外的军事及外交事务时,这一观念变得更为流行。罗马的首任独裁官,率军在海外作战(公元前249年在西西里)的奥卢斯·阿蒂利乌斯·卡拉蒂努斯(Aulus Atilius Calatinus)为罗马的第一座信任神庙举行了落成仪式。[19]实际上,对诚信是罗马人特有的品德这一概念的不断强调,可以说反映了这么一个事实:元老院的精英们日益意识到,同一种美德经常成为现实政治——它决定了新形势下的罗马该做什么——的头一个牺牲品。罗马对迦太基的处置方式被很多人(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的希腊人)视为罗马人越来越心口不一的证据。
1706553866
1706553867 在著作《历史》(Histories)末尾的一段附录中,波利比乌斯按照传闻,描述了一群希腊人对罗马摧毁迦太基之举的反应:两人支持,两人反对。尽管波利比乌斯借此巧妙地隐藏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明确看法,但实际上他极为详细地记录了反对者的观点,这有力地表明他对罗马人的做法心怀忧虑。[20]更为明显的是,他对这么一个观点予以了特别关注,即罗马人没有达到他们之前给自己在战争及对外关系领域中定下的高标准。
1706553868
1706553869 他人通常认为罗马人是一群文明人,朴实而高贵的作战风格是他们特有并引以为傲的优点,他们既不发动夜袭,也不搞伏击,反对使用任何形式的诈术和诡计。他们觉得,直接而公开的进攻对他们而言才是正当的作战方式。然而,在灭亡迦太基的战争这件事中,他们使用了诈术和诡计:他们每进行一次公开行动,都要进行几次秘密行动,直到他们彻底断绝这座城市从它的盟友那里获得帮助的希望。他们说,这种做法更像是暴君的阴谋,与罗马这样的文明国家的行为准则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要公正地评价的话,这只能被定义为某种邪恶而背信弃义的行径。[21]
1706553870
1706553871
1706553872
1706553873
1706553874
1706553875 这样的非难显然触到了罗马人的痛处,不久后,一些伪造的,洋洋洒洒地描述罗马人即使在面对严重挑衅的时候也能严守诚信原则的寓言,被添加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之中。毫不令人意外的是,最有名的寓言与迦太基有关。到公元前2世纪20年代时,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开始流传,在这个故事中,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可耻地当了俘虏的罗马将军雷古卢斯,带着一份和平提案从迦太基人那里回到了罗马。他敦促元老院拒绝这份和平提案。而后,为了信守自己许下的诺言,他回到了迦太基,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遭到折磨并被处死。[22]另一个历史学家描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关于雷古卢斯与迦太基人往来的故事。希腊裔西西里史学家狄奥多罗斯记载道,雷古卢斯的妻子因她的丈夫被长期囚禁而感到愤怒,于是将一个迦太基人锁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断其饮食,把这个人活活饿死了。雷古卢斯的家奴们被女主人的疯狂举动吓坏了,报了官。负责调查的官员对这一事件感到极为震惊,据说曾威胁要起诉这家人。[23]尽管如此,到了公元前2世纪末时,这个雷古卢斯为了遵守信誉而英勇牺牲的故事,还是成为罗马经典历史故事集中备受欢迎的一个篇章。[24]
1706553876
1706553877 绝非巧合的是,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雷古卢斯的传奇故事得到了进一步润色。在诗人贺拉斯(Horace)最具影响力的一篇颂诗中,他将这位皇帝以强硬手段制服了不列颠人和帕提亚人的做法,比作雷古卢斯无私地恳求罗马元老院拒绝迦太基人提出的任何和平提议——尽管对他自己而言,这样做的后果不堪设想——的行为。
1706553878
1706553879 据说他将妻子的纯洁的吻,以及幼小的孩子们弃之不顾,他认为这些并不重要。
1706553880
1706553881
1706553882
1706553883 他坚毅地像男子汉一样注视着大地,直到他或许可以通过这种前无古人的,自我殉节的方式来坚定元老院那摇摆不定的意志,他迫不及待地从那群悲伤不已的朋友中抽身离去,踏上伟大的被放逐之旅。
1706553884
1706553885
1706553886
1706553887 虽然他知道,残忍的行刑者在等着他。然而,他还是将挡在他面前的亲人,以及那些妨碍他上路的人推到一边。[25]
1706553888
1706553889
1706553890
1706553891
1706553892
1706553893 雷古卢斯的传说,只是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布匿战争被越来越多的在道德主义层面被提及,并特别强调迦太基人对罗马的传统美德构成威胁的事例之一。这些作者对奥古斯都时期的很多决定都表示支持,但他们完全不是愚忠分子,他们对混乱不清、缺乏自信的上个世纪持抵制态度,而对那些确信无疑的罗马人所取得的胜利以及他们的正直操守持支持态度。从本质上说,这类作者的作品体现了这么一个观点,即迦太基并不一定要以实体的形式存在才能最大限度地衬托出罗马的伟大与美德。
[ 上一页 ]  [ :1.7065538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