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0999e+09
1706609990 恰在这时,西乡隆盛与当时幕府的“海军奉行”(海军司令)胜海舟相会,彻底改变了他的认识。与其他封闭而颟顸的幕府官员不同,胜海舟多次出访欧美国家,思想解放。他告诉西乡隆盛,幕府已经无可救药,整个政权都极度虚弱,不能果断地采取行动,绝非更换一两个怯懦的官员就能够解决问题。对于日本来说,现在需要实行雄藩的联合。
1706609991
1706609992 胜海舟的一席话改变了西乡隆盛,他力主通过谈判解决长州问题。在长州藩妥协之后,征长军没有开一枪一炮就解散了。此事让西乡隆盛声誉遍及全国,也印证了胜海舟对他的评价:“也许西乡就是人们所说的那个能够肩负起天下之重担的人。”
1706609993
1706609994 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两个雄藩,萨摩藩和长州藩逐渐走近,形成了联盟,发誓“无论如何,以后双方当竭尽忠诚以报效皇国,光耀皇威,复兴皇权”。秘密进行谈判的,都是和西乡隆盛一样出身的下级武士,后来都为明治维新立下功勋。两个雄藩购买军火,以新式武器武装自己的军队,派人出国学习,引进西方技术人才。萨摩藩甚至以独立国家的地位参加了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
1706609995
1706609996 幕府也在努力挽回颓势,派官员赴欧洲学习,购买军舰,争取外国的援助。末任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任命有现代意识的能干官员担当大任,还将年幼的弟弟派往法国学习,以培养其领导能力。这是一场竞赛,从合法性和资源来看,幕府似乎更有可能胜出。
1706609997
1706609998 可是,幕府不断出现战略失误。最大的失误就是1866年再次征讨长州藩。这绝对是一场灾难。虽然幕府的军队里已经有一些新的建制,但是兵力明显不足。萨摩藩公然拒绝出兵,幕府军队只能同来自其他部分藩的旧式军队一起投入战斗,而长州藩士气高昂,还有不少民兵参战。双方交战不久,幕府军队就败退,不得不宣布停火。这次战败给幕府的威信造成沉重影响,从此再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1706609999
1706610000 西乡隆盛当然非常乐意看到幕府这种不光彩的收场,正如他本人所说:“我非常高兴看到事情发生如此荒诞至极的转折。”当时西乡隆盛回到鹿儿岛,重新整编萨摩军队。西乡隆盛会见英国大使时说,希望由朝廷来掌控大权,将来重新协议条约。这位大使说,条约修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本需要的是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变革,因为从国际视野来看,日本的政府机制有根本缺陷。在诞生一个拥有独立国家主权的政府之前,“日本在外国人面前都不会有脸面”。
1706610001
1706610002 听罢这番话,不知道当时西乡隆盛做何感想。不过,彼时西乡隆盛决心推翻幕府的想法已经很明确。而且当时幕府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1706610003
1706610004
1706610005
1706610006 当我参观京都的二条城时,深感幕府将军的权威。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也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御所四周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并挖有壕沟。而天皇所居住的皇居周围一片平旷,没有护城河。
1706610007
1706610008 跨过壕沟,穿过巨石砌成的城门,再穿过一个木门,眼前出现了一大片宫殿。这就是被誉为日本国宝的“二之丸御殿”。偌大的庭院里竟然没有一棵树。据说,幕府将军不想看到落叶,不愿意由落叶想起他将面对的死亡。看来,权力者尤其惧怕死亡。站在空荡荡的庭院里,面对深色的宫殿,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
1706610009
1706610010 走进雕刻精美、装饰华丽的宫门,就像进入了一座迷宫。里面有数不清的房间,回廊曲折,不辨南北,顿感权力的高深莫测。室内干净整洁,木质材料和绘画都被养护得一尘不染。每一组构件、每一处木棂、每一块金饰片都反映出细腻的匠心。走在名为“鹂鸣地板”的走廊,脚下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据说这是幕府统治者为保证自身安全而设的报警机关。殿内有不同的会见室,墙壁和隔门上画有狩野派画家的名画,精美绝伦。
1706610011
1706610012 其中一间会见室里有许多蜡像,最前方一人踞坐,一把精美的武士刀在其手边。对面许多人都匍匐于地,似乎在诺诺称是。这是149年前历史一幕的真实再现。公元1867年,末任幕府将军就在这里宣布“大政奉还”,将权力还给天皇。
1706610013
1706610014 此事让维新人士措手不及。他们没有料到德川庆喜如此痛快,但是他们不久就发现,由于许多藩主观望形势,不肯来京共商国策,朝廷只能让幕府继续掌管政权。西乡隆盛等提出,德川庆喜必须“辞官纳地”,辞职并将领地和辖区内臣民返还朝廷。也就是要求德川庆喜无条件投降。德川庆喜请求缓期实行“辞官纳地”,为了避免冲突,退走大阪城。在没有战争的和平状态下,讨幕派陷入了劣势:拥护德川幕府的藩毕竟占多数,他们要求任命德川将军为新政府的高官,参与国家大事。
1706610015
1706610016 双方的利益冲突根本不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虽然德川庆喜被逼到了墙角但维新派依然不肯罢手。于是,戊辰战争爆发。西乡隆盛指挥了这次决战。虽然幕府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在现代化装备的维新派军队面前,幕府军的战斗力和士气都处于劣势。战斗持续四天,最终幕府军被打败。
1706610017
1706610018 1868年3月,西乡隆盛率领军队抵达江户城下。此时,西乡隆盛已经被新政府任命为陆海军负责人。德川庆喜将军队解散,不再寻求抵抗。他本人也离开江户城,住进上野宽永寺,以示对新政府的不抵抗。海军司令胜海舟受命与西乡隆盛谈判。胜海舟当年的预言实现了,西乡隆盛果然成为“担负天下大任”之人。
1706610019
1706610020 胜海舟约西乡隆盛到爱宕山散步。看到眼下这座“巨大而雄伟的城市”,西乡隆盛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他对胜海舟说:“如果我们在此决一死战,那么,不知有多少无辜的人会因为我们的缘故将死于战火中啊!”
1706610021
1706610022 有一天,我走在东京港区的一条大道上,这条大道与海湾距离很近。在一座大厦前,我意外地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西乡海舟两名人会见处”。原来,148年前的那场决定江户城生死的谈判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可惜,四望都是摩天大厦,车水马龙,找不到一点儿当年的痕迹,只有这块石碑在无声地提醒着路人,停下来,想一下历史。
1706610023
1706610024 双方达成七项和平协议,新政府军队顺利开进江户城,日本历史称为“江户无血开城”。就这样,统治日本长达260年的德川幕府终于灭亡。天皇下诏书,把江户改名为东京,将年号改为明治,又从京都迁往东京。明治维新的序幕揭开。
1706610025
1706610026
1706610027
1706610028 因为在倒幕和国内战争中的功勋,他被授正三位官职,赏典禄为两千石,成为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受封最厚的人,也成为新政府的核心成员。
1706610029
1706610030 可是,作为一个武士阶级,西乡隆盛似乎没有太多的喜悦,而是对于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充满了忧虑。他在纪念月照和尚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相约投渊无后先,岂图波上再生缘。回头十有余年梦,空隔幽冥哭墓前。”
1706610031
1706610032 十三年过去了,推翻幕府的梦想实现了,可是新的改革才刚开始,而且充满艰难。西乡隆盛认为,面对西方的威胁,日本虚弱不堪,只有推翻幕府,才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中央集权的新政府,“与万国并立”。现在幕府已经被推翻,但是藩国体制仍然存在,于是各种“废藩”主张呈现在明治政府面前。
1706610033
1706610034 明治政府采取了收买策略:大名向政府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版籍奉还),大名今后不再世袭,原藩主改为“藩知事”,而且允许他们保留以往所占据领地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家用开支。这就保证了大名的既得利益,甚至超过以前的利益,其家禄和华族身份得到保证。由此,各藩的大名摇身一变成为新的贵族阶级(“华族”)。各藩的年贡移交政府,债务也由政府承担,使权力集中于中央。
1706610035
1706610036 战争花钱,改革也要支付成本。当初低级武士鼎力支持“尊王攘夷”运动,并为之付出巨大牺牲,本来希望得到政府的好处,没有想到,他们却成为改革成本的承担者。
1706610037
1706610038 维新政府打破“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提倡四民平等,凡是年满20岁的男性都有服兵役的责任,废除武士当兵的特权。明治政府颁发“废刀令”,禁止公共场合佩带刀剑,“违反者没收其刀”,废除了武士精英地位的最后特权。大多数武士不但失业,而且世代相传的薪俸被削减,生活成了问题,不得不从事农耕或经商来谋生。
1706610039
[ 上一页 ]  [ :1.706609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