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21869e+09
1706621869 (“岩波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万叶集 一》,第177页)
1706621870
1706621871 这是在宴会中途,歌人要离席时吟咏的一首致歉的和歌。和歌的意思是说,“我这就要离开了,家里的孩子们在哭泣,孩子的母亲正等着我回去呢。”
1706621872
1706621873 这是作者在地方做官、生活在九州时创作的一首和歌。当时,大伴旅人是大宰帅[10],山上忆良与他交情甚厚。《万叶集》中,紧接着这首和歌的是大伴旅人创作的13首赞酒歌,由此可见编者对两人进行比较的意图。此次宴会的主办者很有可能是大伴旅人。
1706621874
1706621875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宴会中途离席都不是一件面子上过得去的事。或者再三表示抱歉,或者悄然离开,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其他方法。但山上忆良却不是这样。他堂堂正正地提出离席的正当性,而且还是在应该给宴会锦上添花的时候吟咏的。
1706621876
1706621877 这首诗的背后呈现出作者对贵族奢侈生活的反抗情绪。而且,这种反抗是站在念及家中孩子哭泣、家中等自己回去的妻子的立场上吟咏出来的,这种劳动者的立场非常独特。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作者没有将内心的想法表现为激昂的情感,而是表现为生活上的矛盾,这一点十分独特。人们认为与其说这是一首抒情诗,不如说是一首表达思想的诗,其原因就在这里。避免流于感情用事是这首和歌最大的特点。
1706621878
1706621879 尽管如此,山上忆良不是每天都去田野里劳作的农民,而是出席宴会的官吏和创作和歌的知识分子。他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自己。在“忆良啊……”的诗中,这种否定以双重否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一种是对象征着贵族生活之风雅的宴会的否定,一种是对装点贵族生活的风雅行为——和歌创作——的否定。双重否定是与作为地方官吏的忆良的官方地位不相符的,但通过和歌的创作,忆良试图继续留在那种不相符的地位上。
1706621880
1706621881 对于让大家接受山上忆良的立场,作为大宰帅位于北九州贵族世界中心地位的、与忆良竞相创作和歌的大伴旅人对他帮助很大。或许,对了解忆良性格的人们来说,“忆良啊……”这首和歌会随着他们的笑声——“又是这个人啊……”——而得到认可,忆良对此也心领神会,因此创作了这首充满谐谑气息的和歌。我们从第四句的“孩子妈”这个极其口语化的句子中也能够感受到这种轻盈的谐谑精神。但是,如果我们将它当作谐谑的诗来阅读,又会感到其中蕴含的某种反抗精神是极为罕见的。
1706621882
1706621883 山上忆良真切地表达热爱其子女的和歌是《万叶集》卷五中的“思子歌”。
1706621884
1706621885 食瓜呀,吾子忆心头,
1706621886
1706621887 食栗子呀,更添思子愁,
1706621888
1706621889 孩子从何处,来我身边游。
1706621890
1706621891 在眼前,到处走,
1706621892
1706621893 难以安眠不能休。
1706621894
1706621895 反歌
1706621896
1706621897 金和银,还有珠玉哟,有何用?
1706621898
1706621899 最珍贵的宝贝,亦不及吾子。
1706621900
1706621901 (“岩波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万叶集 二》,第63页)
1706621902
1706621903 从这两首和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山上忆良对他孩子的爱非同一般。在吟咏男女爱情的恋歌占绝大多数的万叶时代,我们应该承认,父亲思念子女的和歌开辟了新天地。但是,和歌并非理大于情的产物。理性占上风的话,欣赏和歌的心情就会减弱。长歌一开始的“吃瓜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孩子,吃栗子的时候,我更会想念我的孩子”的吟咏还给人以悠闲自得的气氛,但后面的诗句氛围一转,好像观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的疑问不像是由对孩子的爱而产生的,而“孩子们的身影在眼前晃来晃去,让人难以入睡”的吟咏听上去好像是在批判不管孩子的人似的。
1706621904
1706621905 反歌只能说是借着和歌的形式而进行的说教。作者举出金、银和玉,向人们追问,它们和孩子哪一个更重要?这种问询方式显得十分俗气。
1706621906
1706621907 或许我们可以说,“思子歌”体现了作者反抗贵族生活和贵族统治的姿态,是从观念上跨越了和歌界限的一个例子。山上忆良的反抗并没有将内心的情绪化为抒情性的表现形式并将它升华,而是胸怀内心的情绪,直面外部世界,试图表达出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但这种思想态度很难用以5—7—5—7音为基础的和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忆良的这种反抗,如果只试图用和歌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必定是孤立无援的。
1706621908
1706621909 然而,山上忆良终身进行着质疑风雅的孤立无援的斗争。《万叶集》卷五收录的长歌《贫穷问答歌》是忆良步入七十岁之后的作品。
1706621910
1706621911 夹杂着狂风,雨水如泻的夜晚,
1706621912
1706621913 夹杂着大雨,大雪纷飞的黑夜,
1706621914
1706621915 实无法抵御,侵身的严寒。
1706621916
1706621917 粗盐黑又硬,取以用舌舔,
1706621918
[ 上一页 ]  [ :1.7066218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