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27688e+09
1706627688 共同创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表现,我们欣赏《四季花草下绘和歌卷》和《鹤下绘三十六歌仙和歌卷》中配画与书法的交错时,这种想法变得越来越强烈。画卷中,书和画都各自走着自己的道路,同时,又创造出了与独立的书法世界和绘画世界不同的、独一无二的、真正称得上“书画”的世界,这就是不可思议的源泉。经营着画室的宗达也好,生于刀剑鉴定、研磨、擦拭世家的光悦也好,匠人之觉悟恐怕根深蒂固。共同创作既要顾及对方又要表现自我,抑制自我的同时表现自我的匠人之制作意识,这一点在创造未知世界时应当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1706627689
1706627690 扇面画是在打开的弯曲的小扇子的纸面上作画,并不是共同合作的,而是独立创作的作品。扇面画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宗达的高超技术。扇子与其说是美术品,不如说是实用品,大部分都是用完直接扔掉的。如今,我们只能在由多幅扇面画构成的扇面贴胶屏风、扇面散屏风中看到保留下来的宗达画作。
1706627691
1706627692 其中,有些作品取材于《保元物语》《平治物语》。这些画作都毫不客气地借鉴了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战记画卷的图案。然而,如果直接照搬原画,弯曲的小扇面上是很难画完整的。于是有的部分被舍弃,有的部分被改变了形态,有的部分被变换了位置,有的部分被改变了颜色,甚至还添加了新的银泥之云,经过如此这般的调整,形成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扇形画。完成的一幅幅扇面画中,上下圆滑隆起,左右是用倾斜的直线切割出的异形画面,图案完美嵌入其中,战斗场面等也因变形而有了特别的跃动感,显得饱满。这些图案与画面的结合,仿佛是在画师接连不断完成扇面画的过程中,手法逐渐融入变形的画面中一般,可谓完美的结合、漂亮的呼应。
1706627693
1706627694 宗达熟练的技能,或者说设计布局的巧妙,在田园风景画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最有名的是藏于京都醍醐寺三宝院的《追牛图》。这虽是一幅土里土气的画,但风景的每一处核心都被牢牢抓住,其整体作为一个小世界展现了不多不少的完整性。走在弯弯曲曲乡间小路上的黑牛,和穿着白衣打着赤脚的放牛人,在他们的周围配上田地、田间小道、河流、绿色的山丘还有云彩。与其说这幅画真实描绘了田园一景,不如说是将田园风格的风景聚集在了一起,并把这些风景布置成不同图案的风趣。在让每个景物都流淌着土俗气息的同时,画家为了让人们感受到画的必然性,在景物与景物的关联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一个小世界。在与典雅相距甚远的题材中,宗达充分发挥了画面构图的技能。
1706627695
1706627696 说起宗达,任何人都会膜拜的是他晚年的杰作《舞乐图》(现藏于京都醍醐寺三宝院)和《风神雷神图》(现藏于京都建仁寺)。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这两幅画达到了宗达创作的最高峰。他的多方面的作画技能得以完全施展,还因为它们在漫长的日本画历史上占据着耀眼的位置。
1706627697
1706627698
1706627699
1706627700
1706627701 宗达《舞乐图》
1706627702
1706627703 我们先一起来看《舞乐图》。这是一个中间折起的双面屏风,其中一面贴了金箔,从右侧开始分别画着一人、二人、二人、四人的舞者。每个人都穿着讲究的衣服,色彩的对比非常鲜明。最右侧的一人穿白色,旁边的两人穿绿色和藏青色,再旁边的两人穿红色,最后的四人穿着以蓝色为基调的衣服,每一件衣服都施以细腻而又艳丽的花纹。除了最后围成一圈的四名舞者外,其他人的衣服在屁股附近设计成拖着尾巴般的长带状下摆,舞者一边努力让这下摆明显地摆动着,一边跳着舞。只有最右侧的白衣舞者露出了原本的面目,露出他有些上了年纪的样子。其他的八个人都带着和衣服相称的面具。
1706627704
1706627705 从服装、面具、舞蹈动作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舞蹈都不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日本舞蹈,而是从中国传来的、带有仪式感的舞蹈。观众一直看着也不会油然而生与其共舞的心情。我们从舞者的舞姿和形象中也看不出跳舞的热情或律动身体的喜悦。
1706627706
1706627707 这里宗达的目标是由九位舞者编织出形之趣、色之趣。比如中央的左侧、中央的右侧和右边的三个地方安置的五位舞者,他们拖着的长长下摆便是有趣之处。左上和右下舞者的下摆的摆动较大,且一边舞者的下摆从右向左摆动,另一边舞者的下摆从左向右摆动,弯曲起伏形成对比,而在稍近的位置上,位于左下和右上的舞者的下摆舞动幅度较小,构成了左右对称的弯曲起伏。我们若将视野放宽便会发现,这两对下摆的四条曲线一起构成了缓急有致的节奏,而右侧白衣舞者弯曲起伏较不明显的下摆,如同添加了舒缓的休止符般。我们再来看颜色,中央左侧二人组的下摆是红色的,中央右侧二人组是藏青色的,右侧的一人是白色的,三种颜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1706627708
1706627709 衣服下摆上体现出的形状和颜色的对比、节奏、呼应,不仅与下摆有关,也关乎舞者的整体姿态。与从中央到右侧这五个人姿态的统一性相对,左侧有四人围成了小圈跳舞的样子,这四人也构成了明与暗、开与合的对照。我们从整个画面中难以感受到热情与律动,多半是因为左侧这四人极为安静的状态。与右侧的五人相比,这四人的形态和颜色都稍显单调和朴素,只有在与其他人的对比中,才能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力。
1706627710
1706627711 除了这九个人以外,这块铺了金箔的屏风的左上角绘有松树和樱树,右下角绘有火焰型大鼓和挂着帷幔的天棚。虽然这些都是非常适合舞乐之场的景物,但松树、樱树、大鼓、帷幔都只画了一部分,这种处理方式应该是考虑到了与舞者间的平衡。画面左上角是用茶色和绿色描绘的松树、樱树,右下角配有红色、白色、黑色、金色相交杂的大鼓与帷幔,这让舞动的空间瞬间浓缩,密度随之变大。因为左上和右下配有不大不小的、恰到好处的点缀,均匀铺开的金箔也稍微给画面增添了光辉。
1706627712
1706627713 这样看来,这幅屏风画之所以能成为杰作,最关键的原因是它在构图上的巧妙。由中国传来的模式化的舞蹈内容也好,礼仪的意义也好,每一个动作所表现的内容也好,舞者的热情和充实感也好,宗达关心的并不是这些。他关注的是舞蹈的形态和颜色,他将所有的心思集中在长3.4米、宽1.6米的画面上,关注应该画些什么、放在哪个位置、如何描绘等问题上。松树、樱树、大鼓、帷幔都是画家出于这样的想法和关心而描绘出来的画作内容。
1706627714
1706627715 可以说,宗达的这种关心就是装饰构思本身。描绘的对象乃至描绘主题的意义、内容、社会价值、人类的思想意义,这些都先放一边,装饰美学的基础是彻底地追求形态和颜色之美,将眼前的空间——大小、形状、用途,打造成具有节奏的、协调的、舒适的空间。装饰美学遍布《舞乐图》画面的每个角落,《舞乐图》是创造了无可厚非的装饰美之空间的杰作。九人舞者的舞蹈、松树、樱树、大鼓、帷幔,与其说这些是作为本身具有价值的东西而被描绘出来,不如说它们是被选为构成美之空间不可缺少的素材,在金箔打底的画面中被赋予了合适的形态、颜色、位置。如果说形态和颜色之美是绘画的基础,那么《舞乐图》是彻底追求了这个基础的杰作。
1706627716
1706627717 接下来,我们看宗达的另一个代表作——《风神雷神图》。金箔底的屏风上,右边是拿着风袋的风神,左边是背着圆形大鼓的雷神。
1706627718
1706627719
1706627720
1706627721
1706627722 宗达《风神雷神图》建仁寺藏
1706627723
1706627724 我们不能像称赞《舞乐图》那样称这幅《风神雷神图》为空间装饰美的杰作。虽然宗达对风神和雷神的形态和颜色有着充分的关心和把握,面对面的两位神的均衡性也保持得很好,但恐怕不能说这两位神的形态和颜色都调整得非常到位,也不能说它们被恰到好处地嵌入画面之中。两位神怒视对方以及周围的世界,有着仿佛要从画面中飞出般的气势。两神像仿佛充满了让装饰的整体性灰飞烟灭般的生命力。装饰画,一般都是绘画安静的、具有秩序感的事物,而这个风神和雷神互相挑衅与竞争的世界恰好与之相反,是一个生命跃动的戏剧世界。宗达运用自己擅长的墨和银泥,用滴入式[4]技巧描绘了风神和雷神所驾之云,这云如同灵气升起,成了与戏剧相称的内容。
1706627725
1706627726 整个画面涌出的生命跃动感,让人认为到达此种境界的宗达已成为一个不拘一格的自由表现者。画作中有一种超越了完美无瑕的《舞乐图》的自由。《舞乐图》可以说是一部杰作,京都城市中画师的技术性训练,京都的城市居民中广泛的对宫廷文化的憧憬和嗜好,金箔、金泥、银泥的流行,与本阿弥光悦共同创作的经验,等等,都被完美地汇集、整合、运用到画作中,才诞生了这样一部具有装饰之美的杰作。但是,如果这样评价《风神雷神图》则是不恰当的。这幅画基于宗达多种多样的绘画经验,我们从中确实能看出他运用技巧的确切性、色彩感觉的敏锐性、构想力的丰富性。但是,画的真正魅力在于超越这些因素的地方。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命的跃动和自由自在。但如果稍改变下看法,你会发现,那种魅力可以说是画作超越了画家的个性,达到了绘画之普遍性时所产生的东西。
1706627727
1706627728 多方面追求装饰画之美的宗达,任手中之笔自由自在驰骋,向超越装饰之美框架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不能忘了这种可能性是在追求装饰之美的延长线上被发掘出来的。可以说,正是装饰之美,孕育了超越装饰之美框架表现的可能性。宗达在江户初期,实际制作了和歌画卷、扇面画、杉板画、屏风画等各种形式的装饰画,并将这些作品送到了人们的身边。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自身经久不衰的对美的向往,告知了人们装饰美的更大可能性。毫无疑问,时代的文化、教养、兴趣给宗达带来了好的影响,一个时代能够拥有宗达这样同时具备练达技巧、自由自在构想力、不屈不挠上进心的画家,实在是一种福气。
1706627729
1706627730
1706627731
1706627732
1706627733 尾彬光琳《燕子花图》
1706627734
1706627735
1706627736
1706627737
[ 上一页 ]  [ :1.7066276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