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51186
安阳地区也有大量石刻造像。李裕群《邺城地区石窟与刻经》中记有河南安阳小南海石窟、宝山灵泉寺石窟与卫辉霖落山香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位于安阳市西南约35公里善应村龟盖山南麓,有大小相仿的三个小窟,即西窟、中窟和东窟。中窟窟内雕有著名禅师僧稠供养像,窟外刻有佛经。霖落山香泉寺石窟位于卫辉市西北约20公里处,仅17个洞窟。窟外左侧崖面刻有佛经。石窟凿于北齐。作者指出:“卢舍那佛和阿弥陀佛的流行,与佛教义学和净土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作者还指出:“石窟的另一个变化表现出更加世俗化的倾向。”文中说:“见于文献记载和保存的刻经造像石经……有禹县西魏大统十三年(574)《高王观世音经碑》、辉县北齐天保十年(559)《妙法莲花经》并造像碑……上述碑刻……反映了华严和观世音的信仰是十分流行的。”《全唐文补编》卷16“相州临河县井李村大像碑颂文并序”云:
1706651187
1706651188
闻夫凭三乘之宝轼,超然出焚如之境,鼓六度之珍拽,泛矣游□□□津,故哥利截肢,独遗有身之相,牟尼刻行,淑劭无□之慈,然得湛质清莲,凝神□□,□□□之业。□居名位之尊,□□梵帝之姿,高步人间之贵,胜因五净,法镜澈其寒潭,妙旨一音,祇树蔚其华苑,慈刀振锷,游刃十相之中,法箭飞镞,□羽四□之□,□□□千贤劫,悟无明於戒珠。亿兆僧眠,朗重昏于慧炬。自天寇入寂,金榇游空,人中绝优昙之华,法界罕醍醐之性,重离日□暮□梵□□悲大过栋桡薪□□□□偈,法显西至,兑郊之记聿传。(后略)太宗文武圣皇帝括地承祧,宗天独化,顺蒸人于帝则,和异缩于玄谋,既而鼎骑升遐,蹈玉京而游圣,云车晏出,御银都以迁□,崩天之恨实深,丧□之穷斯甚。有清信士李仁抚、张仁亮等,慈开地藏,行驾□经,北阙思忠,表贞筠于竹箭(后略)大唐仪凤四年岁次己卯二月壬子朔八日己未上。
1706651189
1706651190
民间除建寺、造像外,写经也十分普遍,有些甚至以铸像或写经为业。开元二年(714),唐玄宗曾下诏予以禁止。称:“今两京城内,寺宇相望,凡欲归依,足申礼敬。如闻坊巷之内,开铺写经,公然铸佛。自今已后,村坊街市等,不得辄更铸佛写经为业。”唐代甚至出现了以写经为业的抄经生,他们专以替人写经为谋生手段。《旧唐书》卷189下《儒学·王绍宗传》:“王绍宗……家贫,常傭力写佛经以自给,每月支钱足即止,虽高价盈倍,亦即拒之。寓居寺中,垂二十年。”《太平广记》卷209东都乞儿引《酉阳杂俎》云:“大历中,东都天津桥有乞儿,无两手,以右足夹笔,写经乞钱。欲书时,先用掷笔高尺余,以足接之,未尝失落。书迹官楷书不如。”中州地区佛教写经刻经的历史十分久远,北朝时期,安阳、卫辉地区就留下了大量的佛教刻经。小南海石窟刻经有:《大般涅槃经》卷14、《圣行品》、《华严经偈赞》(中窟外崖面);《无量义经》、《德品行》(南洞窟内前壁);《佛说维摩诘经》(南洞窟前廊《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胜曼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佛说孛经抄》(南洞窟外右壁);《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南洞窟外左壁);《佛说佛名经》(二十五佛)(南洞前廊左侧角廊柱);《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1(十二部经名)、《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弥勒佛、狮子佛、明炎佛)(南洞窟顶左侧)等。
1706651191
1706651192
王振国的《关于河南省林州市洪谷寺千佛洞的造像与刻经》记载了林州市洪谷寺千佛洞的造像和刻经情况。洪谷寺千佛洞位于今林州市西南17公里的合涧镇庵沟村北侧。这里山势峻宕,层峦叠翠,环境情幽。洪谷,系太行山系林滤山的一条峡谷,北齐文宣帝为当时著名的禅僧僧达在这里建立洪谷寺。千佛洞位于峡谷北崖山腰处,初创于北齐武平年间(570—575),现窟内的造像已非原作,考察确认为初唐造像风格。千佛洞坐北向南,窟口由条石垒成,三层叠涩式窟檐,方形窟门,半圆形门楣中央凿一佛龛,佛龛中为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的5尊式造像,两侧各有一身结禅定之坐佛像。窟门两侧石墙上分布6个方形龛,造像共计24身,全部为结说法印的坐佛像。两方题记位于圆拱形门楣上方的两侧。初唐时千佛洞“雕像毁伤,尊容显露”,比丘僧员操发愿作了三件功德:其一敬造龙华浮图一所。浮图即佛塔,龙华浮图即名龙华的佛塔。其二石壁上刻经为《金刚般若经》2部、《金光明经》1偈、《无量义经》半篇,还有《遗教经》、《观世音经》等。其三改雕了旧像。
1706651193
1706651194
从题记知,现存窟内的造像已被改作,所以呈现出初唐的造像艺术风格(包括二弟子、窟顶飞天以及千佛等)。千佛洞西侧约300米的地方,今存一座七级密檐式唐代砖塔,应是唐乾封元年所毕功之“浮图”。该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5.4米,造型精致,塔前现有《偯公禅师塔铭》石碑1通,实则该碑与塔无关。该塔于1978年进行了修缮。千佛洞初唐刻经包括般若、涅槃、集经、法华等,大致可分为四类:持戒、护持正法类如《摩诃摩耶经》、《遗教经》,赞佛类如《无量义偈》、《金光明偈》,信仰需要类如《普门品》,时兴类如《金刚般若》等。《摩诃摩耶经》从整体上说虽与末法思想有关,但卷上部分主要讲释迦涅槃前为报母恩上天为母说法之事,以彰孝道。《遗教经》反复强调佛涅槃后僧人持戒修行维护正法的重要性。此二经在千佛洞的镌刻,说明初唐时期邺城地区末法思想的影响虽非像北朝、隋代那么强烈,但对“末法”的担心尚未完全消失。
1706651195
1706651196
由于社会条件的制约,民众的生活与日常事务、生理疾病,都处于非人力所能控制的状态,故佛教成为支配人们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精神支柱。人们生子需向神灵祈祷,经商需佛保佑,谢世时要由僧人讲经等等。龙门石窟保存了大量因疾病而造像祈福的题记,兹择录如下:
1706651197
1706651198
1680 王伦妻陈氏造观音像记
1706651199
1706651200
□□□王伦妻陈女婆为□/□□□出家,只是罪业尤重,□/□解脱,母子共作左相观音一/□。□□各起尼僧代身出家,释/□□愿。又小女婆□□患,愿造/□相观音,并造《波若经》一部,功/□□□庆□赛,往愿遍及群/生。证尽果员,为无所得,十月一/日,刊留铭记。
1706651201
1706651202
1001 李君政造弥勒像记
1706651203
1706651204
永徽三年(652)十二月九/日李君政敬/造弥勒像一铺,/愿男德刚病/得早差。
1706651205
1706651206
1889 宋菩萨造像记
1706651207
1706651208
宋菩萨为亡父宋侈/敬造像一龛,/愿置中摄受,/合家无病,共/同斯福,永徽/五年(654)二月廿九/日。
1706651209
1706651210
1891 清信女□造像记
1706651211
1706651212
清信女□为过□□/母敬造□龛,愿置中/摄受,合家无病俱同斯/福,永徽五年(654)二月廿九日。
1706651213
1706651214
1555 杨师□造观音像记
1706651215
1706651216
显庆六年(661)/四月十七日杨师/□时气得患,愿造观音一区。
1706651217
1706651218
1199 王合造弥陀像记
1706651219
1706651220
王合为妻/患得差,敬/造弥陀像一/龛,总章元年
1706651221
1706651222
(668)/九月八日。
1706651223
1706651224
2247 弟子孤独为妻造尊像记
1706651225
1706651226
总章二年(669)十月/弟子孤独妻魏/早亡身,复失明,作/叹辞……/敬造尊像一龛,/□龙门以记/,金山盈而存朽/迹。
1706651227
1706651228
0603 玄照造观世音菩萨像记
1706651229
1706651230
大唐调露二年(680)岁次/庚辰七月十五日,玄/照敬造观世音菩/萨一区,愿救法界苍/生无始罪鄣,今生疾/厄皆得消灭。
1706651231
1706651232
1208 孔思义造弥勒像记
1706651233
1706651234
大周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廿三日,弟子/孔思义为法界/仓(苍)生及合家眷/属,敬造弥勒尊/像一铺。愿未离苦/者愿令离苦;未得/乐者愿令得乐;病/患者愿得早差;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速/得神生净土。不具足者/普愿具足,众生普愿/七代同发菩提,一时作/佛。
1706651235
[
上一页 ]
[ :1.7066511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