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64127
图9.5 鲁王墓
1706664128
1706664129
1959年金门工兵部队在旧金城东(今金湖镇太湖山小径路旁)炸山采石,意外在西红土一巨石前挖到一座三合土砌成的墓圹,长250厘米,宽140厘米,墓碑高120厘米,露出地面20多厘米,碑面平滑没有刻任何文字,后来发现里面有 《皇明监国鲁王圹志》石碑,交由胡适研考,真正的鲁王墓才重现人间。
1706664130
1706664131
鲁王死后三年,退到台湾的郑经,为了更具有统治的正当性,将朱术桂从金门迎接到台湾“监军”,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台湾,也成为他流亡的终点站。
1706664132
1706664133
随着朱术桂来台的还有鲁王的儿子、皇室成员共800多人。以当时台湾的蛮荒,以及渡过台湾海峡的风险,对他们而言,应该是不得不为之的决定。
1706664134
1706664135
这批王孙初抵台湾时,郑经特聘工匠从烧瓦开始建筑宫室,在承天府(今台南)建造一座宏伟的宅第“宁靖王府”,又称“一元子园”(即今台南大天后宫)(图9.6),作为朱术桂的府邸。
1706664136
1706664137
1706664138
1706664139
1706664140
图9.6 台南大天后宫(原宁靖王府)
1706664141
1706664142
1665年朱术桂初抵台湾,郑经特聘工匠在承天府建造“宁靖王府”,作为朱术桂府邸。施琅接收台湾后,霸占为自己的宅第,称为“施厝衙”。后将王府奉祀大明正朔的一殿改奉祀妈祖,宣称改建为大天妃宫。1720年,改名为大天后宫。
1706664143
1706664144
朱术桂到台湾,虽然郑经供给一定的年金,但宰相陈永华认为军队平时都得自行开垦耕种以养活自己,到台湾避难的明代宗室和官员,也应该分配土地、参与耕作7。于是朱术桂找来一些没有田地的人,到万年县竹沪地区(今高雄市路竹区竹沪里)开垦了数十甲[7]农田,并兴建一座月眉池8,供应灌溉田地之用;同时盖了座庄园(图9.7),可前来小住或避暑之用,他的元配罗妃过世后即安葬在附近。
1706664145
1706664146
1706664147
1706664148
1706664149
图9.7 宁靖园
1706664150
1706664151
当年朱术桂庄园之处,位于今高雄市路竹区竹沪里华山路华山殿旁。
1706664152
1706664153
朱术桂来台湾第10年,郑经参与三藩抗清行动,财政逐渐困难;而朱术桂开垦有成,收入不错,日常生活的余裕用来照顾辛苦帮他耕种的人。
1706664154
1706664155
郑经过世后,长子郑克塽随之被杀,继位的郑克塽只有12岁。郑家势力被冯锡范、刘国轩等大臣把持,清军攻台的传言时有所闻。1683年7月16日,施琅攻下澎湖;31日,刘国轩、郑克塽决议请降。面临这样的情势,朱术桂暗自痛哭说:“如果台湾局势有变,我无处可去,只有以身殉国了!”
1706664156
1706664157
9月1日,刘国轩胞弟刘国昌及冯锡范胞弟冯锡圭携降表前往澎湖,明郑已确定将灭亡了。朱术桂对五位妃子说:“大势已去,我的死期已到,你们可以削发为尼,或者改嫁吧!”她们哭着表示愿意随朱术桂一起死。各自沐浴后,穿上正式服装,与朱术桂对饮后,叩头辞别,随即在王府后殿悬梁自尽。
1706664158
1706664159
朱术桂接着在王府墙上写下遗书,大意是:远自故乡逃离来到台湾,原是希望不剃发,保全父母留给他的身体发肤。如今已66岁,还是不幸遭大祸,不过能够保全头发、穿着明朝衣冠死去,已不负太祖高皇帝和父母,也没有任何忧惧与愧怍了。
1706664160
1706664161
第二天,妃子们的棺木安葬在台南桂子山,墓地上没有任何标记;后人为纪念,在墓前建庙祭祀,称为“五妃庙”(图9.8、9.9、9.10)。
1706664162
1706664163
1706664164
1706664165
1706664166
图9.8 五妃庙
1706664167
1706664168
1746年,巡台满人御史六十七及汉人御史范咸目睹墓茔荒颓,乃令台湾海防同知方邦基修葺,并在墓前建庙祭祀,从此称为“五妃庙”。1927年曾整修,1998年重建成今貌,位于今台南中西区五妃街。
1706664169
1706664170
1706664171
1706664172
1706664173
图9.9 五妃庙中的五妃神像
1706664174
1706664175
1706664176
[
上一页 ]
[ :1.7066641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