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68662e+09
1706668662
1706668663 第二天,荣赫鹏率军逼近亚东关。亚东地方官员仅以“理阻英军”入关。荣氏未加理会,顺利进入。12月14日,英军同样轻松占领地势险要的春丕,在此停留四日。其间,西藏地方无任何军事行动,英军则按预定计划会合。18日,麦克唐纳带领800名轻装的英军,从春丕向西藏边境重镇——帕里进攻。21日,英军侵占帕里宗政府。次年(1904年)1月4日,以荣赫鹏为首的“使团”也到了帕里。
1706668664
1706668665 1月7日,英军进一步占据帕里东北的堆纳——一个进入江孜孔道的小山村。
1706668666
1706668667 西藏地方一方面为抗击英国侵略者积极布防。西藏地方在离堆纳8公里的古鲁一带集结军队布防。在此布防的有拉萨的两个代本、日喀则两个代本、江孜和定日各一个代本,总计3000余人,总指挥是莱丁赛代本,副总指挥为朗色林代本,三大寺也派喇嘛到军中参与军机大计。西藏地方政府还向全体僧俗民众发布了一张服兵役的布告。布告的内容如下:
1706668668
1706668669 关于西藏的边界问题……现中英双方虽正在边界上进行商谈,但双方达成相互能接受的意见是很困难的,倘若英方仍提出无理要求,吾等必须要献身于世间安乐的基础——佛教,决不能屈辱地等待。应遵照西藏共同签订的公约规定,坚决回击其无理的举动。为此,除在土鼠年所颁布的布告中所减轻的贵族差、兵役差、贫民差及铁兔年考察后颁布的减差条例之外,凡属政府、贵族、寺院之牧区,每六个差民中派一名服兵役,此外,各地区之人名年龄等,均须写成新的名册。遵照以往支兵差的办法或规例,把已列入新名册中的人,必须是各户成员,一并送到此处。如确系衰老、幼弱,应由精神饱满,真正能胜任者来替之,不准应付交差,敷衍塞责。关于武器、火药、子弹、火药线、一月薪饷等军需品,则遵照江孜雪巴在土鼠年颁布的规则办理。[92]
1706668670
1706668671 但西藏地方政府另一方面还幻想着能够进行和平谈判以阻止英军前进,因此并没有向驻扎在堆纳的孤立无援的英军发动进攻,而是不断地派代表要求英军退回亚东,再行谈判,但均无结果。
1706668672
1706668673 就这样,从1月到3月下旬,藏军与英军互相对峙,没有行动。藏军丧失了击退英军的有利时机,而英军却利用这段时间为更大规模的行动做准备。首先,英军利用这一空隙加强了后勤补给。自入藏以后,后勤补给一直是困扰英军最棘手的问题,麦克唐纳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为远征军保障供给上。但到3月下旬,英军在堆纳屯集了大量军火、粮食、燃料,成为其向江孜进军的中间补给站。其次,利用不丹汤寨宗本乌金旺秋作“调解人”,暗中刺探西藏方面的军情,并在藏军中散布种种言论,以瓦解西藏军民的斗志。
1706668674
1706668675 此时,清廷大臣的表现完全丧失了主权国家中央代表应有的立场,其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奉清廷的旨意行事。2月11日,清中央新任驻藏大臣有泰抵达拉萨。有泰到任后,仍然奉行“战后而和”之策。3月14日,有泰照会印度总督,企图用替换谈判委员的方式,求得英人的谅解。但英印政府不予理睬。3月中旬,英军入侵江孜的部署基本完成,荣赫鹏便于3月21日照会有泰:“本大臣等定日开赴江孜,恭候驾临,面商一切,并请随带主权番官。再请贵大臣严饬藏番,本大臣等开赴江孜,途次不得妄动起衅。若果无状,以后遇事则大有为难矣。”[93]有泰急忙复照,再次申言不日亲赴边界谈判,要求英军切勿进军江孜。但这对早已做好准备的英国侵略者为时已晚。
1706668676
1706668677 (一)古汝[94]大屠杀
1706668678
1706668679 3月28日,麦克唐纳返回堆纳,又带来十磅大炮三尊、七磅大炮一尊、第三十二队工兵四连、第八廓尔喀兵三连半及野战病院工程队等。连同先在堆纳的军队,共计英军100余名、印军1200多名。集中在古鲁一带的6000名藏军也作了部署,主要分左右两翼:左翼在离古汝约9公里的曲眉仙郭,于赴江孜大道上建筑防御工事,阻截英军;右翼则在拉莫湖的对岸,作掩护之势。相较而言,藏军人多,但藏军大都是临时征发的,平时并无军事训练,多数没有战斗经历,且装备极为落后,除排长以上的军官有英尼制造的老式步枪外,士兵用的多是大刀长矛,少数有火药枪。而且与英军军官的狡诈相比,藏军官兵无疑太敦厚了。这就从一开始,便注定了藏军的失败。
1706668680
1706668681 3月31日清晨,英军向曲米雄果[95]的藏军阵地进击。前进途中,藏军信使飞驰而至,劝告荣赫鹏退出西藏,荣赫鹏则提出要藏军派出负责人来“谈判”。这样,在英军离藏军阵地近1000米时,藏军总指挥莱丁赛(拉顶色)代本(团长)和副总指挥朗色林代本(团长)带卫队来到英军阵前谈判。与此同时,麦克唐纳乘藏军无人指挥之机,令英军继续向藏军阵地前进,并派出分队进占藏军阵地旁侧的山头,控制制高点,将山上的藏军诱骗到山下的石墙内。
1706668682
1706668683 荣赫鹏虚情假意地表示英军不遇抵抗,决不攻击。莱丁赛(拉顶色)代本(团长)则表示藏军并不想打,但英军须退至亚东。于是,荣赫鹏乘机提出双方既然诚意商谈,就不得交火,要藏军熄灭火药枪的火绳。莱丁赛(拉顶色)竟然轻信,回到藏军阵地中令士兵熄灭火绳。而此时的英军却向藏军步步进逼,进抵石墙,把枪架在石墙上。两侧山头上的英印军则架起马克沁机枪,居高临下对准藏军。
1706668684
1706668685 一切如荣赫鹏所愿,于是麦克唐纳开始下令解除藏军武装。英军士兵跳进围墙抢夺武器,与藏军直面冲突。混乱中,随着一声枪响,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开始了。
1706668686
1706668687 英国军官瓦德勒尔记下了这一英国侵略者在战争史上的罕见的场面:数秒钟内,士兵们立即……从石墙的掩盖下向敌人倾泻出摧毁一切的弹雨,马克沁机枪猛烈扫射,西藏人像被割稻草一样纷纷倒下,一场触目惊心的大屠杀开始了。那些冲出来的人立时被射杀;留在墙内的挤成一团,无法使用刀剑、火枪。几秒钟里,这些乌合之众已不能在我们狂热的射击下支持,退潮般后撤……他们中极大多数在逃离炮火时,被我们冰雹般落下的子弹击中,或被我们的山炮射出的在他们头上爆炸的榴弹片撕碎,倒下,一动不动,差不多统统完蛋了;与此同时,那一群群溃散逃亡者,包括那些远离战场的,被我们的骑兵残酷无情地追杀,路上遍布着他们的尸体,达好几英里。仅仅10分钟,一切就结束了……当嗒嗒嗒的来福枪声终于沉寂下来时,西藏士兵死伤过半,躺倒在战场上。[96]
1706668688
1706668689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等所著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一书对曲米雄果大屠杀这样记载:阴险凶狠的侵略军惯用诡计,暗地里把部队埋伏在藏军周围,并在机枪装弹匣中暗藏子弹,当和谈进行到十五分钟时,英军一位军官突然掏出手枪向拉顶色、朗色林等藏方代表开了枪,站在远处的仆人们听到枪声以后,拉顶色的仆人占堆一声怒吼:“我们的人被杀了!”从拉顶色的坐骑上拔出长刀,连带喊杀声扑向敌军……这时四周的藏军也挥着大刀勇敢地冲向敌人,但英军用机枪等现代化武器从四面八方向藏军开枪射击,英勇顽强的藏军犹如断手攀悬崖奈何不得,西藏方面的代表朗色林巴、班禅大师代表索本堪布苏康努、三大寺代表一人、如本康萨瓦等当场被打死。另外英军还打死藏军五百多人,打伤二百多人,并收缴了死伤藏军的全部武器。[97]
1706668690
1706668691 尽管英军在玩弄诡计后射向藏军的火力如此猛烈,藏军官兵仍然进行了惨烈的抵抗。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视死如归、顽强勇敢的英雄气概,连英国侵略分子也不得不承认。坎德勒写道:“毫无疑问,(西藏人)那是愚蠢的自杀行为,但那却是人的本性的表现。他们不会连试都不试一下就投降的。”[98]正当西藏地方军队浴血奋战之时,新任驻藏大臣有泰不但没有对英军的残暴行径提出严重抗议,反而加罪于抗击侵略的藏军军官。[99]
1706668692
1706668693 古汝之役藏军死伤一千四百余人,莱丁赛(拉顶色)等三个代本牺牲,一个代本重伤。[100]英军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谴责。即使在英国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英国议员们纷纷痛斥这是一场“对非武装人员的大屠杀”。但荣赫鹏、麦克唐纳等并不满足,他们的目标是拉萨。
1706668694
1706668695 (二)江孜保卫战
1706668696
1706668697 古汝大屠杀后,英军趁势向北继续进犯,攻占康马,并突破进入江孜的要地——藏昌峡谷,于4月11日进抵江孜。
1706668698
1706668699 但古汝大屠杀已经点燃了藏族军民反侵略的怒火。在英军向江孜进犯途中,沿途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拦击敌人的军火粮食,或封锁消息、破坏交通,或用长刀、梭镖、棍棒协同藏军阻击敌人。其中以在康马附近一战为最激烈。4月9日英军过康马6公里峡谷时,即遇藏军,藏军在康马河左岸山上约300米处设有土炮阵地,河右岸布有散兵阵地,双方发生激战,英军除用十磅的大炮轰击外,并由四队廓尔喀兵爬山包围藏军,又命锡克兵绕至河右岸藏兵背后袭击。藏兵被包围,死伤一百五十人后撤退,英军伤三人,死一人。但康马之战也使敌人丧胆。坎德勒在其《拉萨真面目》一书中即载,在康马“……几十个人敢向比他们大得多的力量发起进攻,不顾一切地全部战死。几个强征来的农民为了保卫一个村庄,也会像古罗马的爱国志士一样献身”[101]。
1706668700
1706668701 西藏地方军民在驻藏大臣的阻挠下,处境十分困难。但他们的抗英意志仍然十分坚决。除一面上书清朝皇帝请求派兵增援,资助军饷外,一面又积极调动西藏各地军民赶往江孜。在荣赫鹏所率先头英军抵江孜不到一个月,藏军即有一万多人集聚江孜、日喀则及由拉萨到江孜的大道上,准备着江孜保卫战。5月初,藏军布防:江孜2500人,绒谷1500人,浪卡子2500人,热龙1000人,日喀则1500人,江孜至浪卡子间的噶若拉山上筑有一道矮墙御敌。
1706668702
1706668703 5月3日,英军由布朗德中校率领向噶若拉的藏军阵地推进。这一行动分散了英军的兵力,为藏军创造了消灭江孜英军的有利时机。5月5日黎明,一支1000多人组成的藏军从日喀则赶到江孜,对英军大本营发动了突然袭击,几乎全歼敌人。荣赫鹏在极度恐慌中仓皇南逃,险些被生擒。藏军夺回了宗政府(炮台)及附近的几个村庄,形成了对英军大本营的包围。
1706668704
1706668705 5月7日,布朗德率军返回江孜,但未能改变英军被包围的被动局面。袭击英军兵营是西藏地方军民对入侵者的正义惩罚,但荣赫鹏却借机向代理印度总督安普色尔(Lord Ampthill)去函声称:“我认为在今天早上我们受到袭击之后,陛下政府一定会看到进军拉萨的必要性已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证实。”[102]极力鼓动向拉萨进军。英国政府最后同意荣赫鹏向拉萨进军,但要其在一个月内先与中国代表谈判,如谈判不成,则向拉萨挺进。于是,荣赫鹏决意再用军事行动阻止江孜谈判的举行。
1706668706
1706668707 5月24日,一支英军增援部队抵达江孜,才暂时改变了英军大本营的处境。这支增援部队包括10磅大炮2尊、工兵1连、廓尔喀兵50名、骑兵20名。26日,英军集中兵力向江孜通往拉萨大道上的帕拉村藏军阵地发动进攻。经过11个小时的激战之后,英军最后占领了帕拉,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名大尉死亡,2名大尉受伤。且仍没有摆脱被西藏军民包围的困境。
1706668708
1706668709 6月6日,荣赫鹏由江孜返回春丕,与麦克唐纳会合,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计划。6月13日,荣赫鹏、麦克唐纳等率领增援部队步兵2000人、后勤运输人员2000名、8门大炮直逼江孜。侵略军途经乃尼寺时,遭到800名西藏民军的顽强阻击,死伤15人。在江孜英军接应下,才于23日抵达江孜。为了解除西藏民军对江洛林卡及帕拉村的包围,于26日攻下紧靠江孜的乃宁寺,向江孜外围的民军据点发起攻击,先后占领了江孜北面和西面的12个村庄。6月28日,英军进攻江孜西北3公里的则城寺(即翟金寺)。1200名藏军苦战一天,经激烈白刃格斗,最后撤出战斗,江孜至日喀则的交通随之断绝。至此,英军从三面包围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的守军,并控制了水源。为扫清补给线上的障碍,英军即以则城寺、帕拉村和江洛林卡三处为基地,包围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巷的藏军。
1706668710
1706668711 7月1日,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出宇妥噶伦、大喇嘛、大仲译和三大寺代表到江孜与英军会谈。2日,双方会晤。英方用武力要挟,提出西藏根本无法接受的条件要求签约。7月3日再次会谈时,荣赫鹏发出最后通牒,限藏军于7月5日2时撤出江孜宗政府,否则即采取军事行动。这样的谈判自然无法进行下去。战事一触即发。
[ 上一页 ]  [ :1.7066686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