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90313
这些文献都凸显出张承奉执政之初与甘州回鹘的友好关系。但是,这种友好局面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就在甘州押衙王保安出使沙州数月后,两地之间即起战端。S. 3905《天复元年辛酉岁(901年)闰月十八日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称:“猃狁狼心犯塞,焚烧香阁摧残。合寺同心再造,来生共结良缘。”反映的就是天复元年(901年)七月甘州回鹘对沙州的侵犯。此后直到金山国建立,双方敌对情绪一直很浓烈。
1706690314
1706690315
众所周知,张承奉执归义军牛耳之际,归义军真正控制的地区不过瓜、沙二州之地,而且“四面六蕃围”,[52]处境不利。但雄心勃勃的张承奉不甘于此,试图恢复乃祖乃父时期在河西的霸业,志在“东取河兰广武城,西取天山瀚海军,北扫燕然葱岭镇,南尽戎羌罗莎平”。[53]张承奉弃归义军称号而改建金山国,就是受这一思想驱使的结果。
1706690316
1706690317
天复三年(904年)春正月,朱温引兵至长安,迫唐昭宗和百官迁往洛阳,同时废京都长安。“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54]长安作为国都的历史于是结束,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从此东移洛阳。同时,归义军与中央王朝的联系也更为渺茫了。天复三年,是唐王朝实际灭亡的一年。唐昭宗痛感于此,在赴洛途中,泣谓夹道迎送的百姓说:“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55]同年朱温弑昭宗,立其13岁子李柷为昭宣帝。天祐二年(905年),朱温杀昭宗子九人,将小皇帝幽闭于宫中,“诏敕皆出其手”,朱温的篡立只是时间问题了。天祐四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接着又废哀帝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 归义军本为唐朝藩镇之一,但又与其他藩镇叛唐割据性质不同。在唐朝尚存一息时,归义军始终忠于皇室。至天祐三年(906年),张承奉仍自称归义军节度使,奉唐正朔,一直使用唐昭宗“天复”年号。这种情况与河东、四川相似,因二地对朱温的擅权及对唐宗室的诛杀不满,拒绝使用新年号,而仍用“天复”。
1706690318
1706690319
眼见唐朝大势已去,张承奉遂于天祐三年五月至十一月之间在沙州宣布独立,建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仍沿用唐昭宗年号天复,以示对唐忠贞不二,而与朱梁王朝分庭抗礼。[56]张承奉的这一举措,无疑会激起朱温的不满与愤怒,在客观上促成了朱梁王朝与甘州回鹘的结盟。甘州回鹘需要借助中原王朝的力量以独霸河西,控制丝绸之路;后梁亦需得到甘州回鹘的支持以制约沙州张氏政权。
1706690320
1706690321
后梁的支持,促成了甘州回鹘对夙敌金山国战争的爆发。甘州回鹘与金山国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张承奉称帝之初的金秋季节,即906年初秋。对这次战争,P. 3633《龙泉神剑歌》有生动描述,兹摘引如下:
1706690322
1706690323
祁连山下留名迹,破却甘州必不迟。
1706690324
1706690325
金风初动虏兵来,点龊干戈会将台。
1706690326
1706690327
战马铁衣铺雁翅,金河东岸阵云开。
1706690328
1706690329
募良将,拣人材,出天入地选良牧。
1706690330
1706690331
先锋委付浑鹞子,须向将军剑下摧。
1706690332
1706690333
左右冲突搏虏尘,匹马单枪阴舍人。
1706690334
1706690335
前冲虏阵浑穿透,一段英雄远近闻。
1706690336
1706690337
前日城东出战场,马步相兼一万强。
1706690338
1706690339
我皇亲换黄金甲,周遭尽布阴沈枪。
1706690340
1706690341
着甲匈奴活捉得,退去丑竖剑下亡。[57]
1706690342
1706690343
1706690344
1706690345
《龙泉神剑歌》见于敦煌写本P. 3633,首尾完整,有文字42行。在最后1行之后,又有7行,系七言诗3首,大约系作者拟补入《龙泉神剑歌》而又未及补入者,内容可与《龙泉神剑歌》互相补充:
1706690346
1706690347
超□犹□吕万盈,部署韬钤按一兵,有心不怕忘身首,愿遂微躯留一名。
1706690348
1706690349
郑坞栗子两堡兵,义郎神祐选能精。压背西冲回鹘阵,毅勇番生罗俊诚。
1706690350
1706690351
匈奴初到绕原泉,白马将军最出先。慕容胆壮拔山力,突出生插至马前。问情款,说由缘,然后□□□三段,发使西奔上进笺。
1706690352
1706690353
该诗原题署作:“谨撰龙泉神剑歌一首 大宰相江东吏部尚书臣张厶乙撰进。”其中,“大宰相江东”系添加在第三行者。“张厶乙”,王重民早年撰《金山国坠事零拾》,以“厶乙”为省代之字而非本名,故径作空阙处理,录作“吏部尚书张 撰进”,[58]是。但后来在出版《敦煌遗书论文集》时,将此文撰者改作“张垒”,[59]应系校改之误或印刷之误。李正宇先生考为张文彻,[60]可以信从。张文彻生年不详,据S. 1156《沙州进奏院状上》所载,知其早在光启三年(887年)已奉使长安,为张淮深请节使团之要员,后任金山国宰相兼御史大夫。《龙泉神剑歌》写成于辛未年(911年)七月二十五日。其时,金山国在与甘州回鹘的战争中形势紧迫,张文彻为鼓舞金山国君臣上下之士气,于是写此长歌。
1706690354
1706690355
将《龙泉神剑歌》与其后所付三诗结合起来观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诗中的“祁连山”、“甘州”,指代的无疑是甘州回鹘;战争发生的时间在“金风初动”之际,亦即初秋时节;初战地点在金河(今甘肃省酒泉市讨来河)。当时金山国参战文武人员有浑鹞子、阴舍人、宋中丞、吕万盈、慕容氏等。甘州回鹘步步进逼,通过瓜州的原泉(即今甘肃瓜州县东四道沟布隆吉一带的“渊泉”,系避李渊讳而改)而将战线推进到敦煌城郊,在城东千渠、郑坞、栗子一带及城北的无穷渠、城西的宜秋渠等地与金山国展开激战。在紧要关头,白衣天子张承奉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一万马步军出城增援,文臣宋中丞、张舍人也参加了战斗,经过浴血奋战,才击退了来犯的回鹘军队。[61]
1706690356
1706690357
张承奉对甘州回鹘的战争,开头虽略有小胜,击退了来犯者,而且还收复了四座小城,但甘州回鹘军队并未受到重创。而连年战乱却使归义军统治区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人丁的过多消耗,使其难以支持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故而,在金山国对甘州回鹘的突袭取得小胜之后,形势便急转直下。不久,甘州回鹘又反扑过来。《龙泉神剑歌》在写完金河之战后接写道:
1706690358
1706690359
今年回鹘数侵疆,直到便桥列战场。
1706690360
1706690361
1706690362
当锋直入阴仁贵,不使解用枪。
[
上一页 ]
[ :1.7066903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