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39344e+09
1706739344
1706739345 单立志——时为辽宁省丹东市市民
1706739346
1706739347 李雯彧——时为辽宁省大连市秋月公学堂学生
1706739348
1706739349 马声儒——时为辽宁省本溪县赛马区双岭村小学学生
1706739350
1706739351 阮崇武——时为北平二附小学生
1706739352
1706739353 管玉珊——时为北平燕京大学学生
1706739354
1706739355 刘良惠——时为北平大同中学学生
1706739356
1706739357 何兆武——时为北平五三中学学生
1706739358
1706739359 倪维斗——时为上海市民
1706739360
1706739361 李道豫——时为上海启秀小学附小学生
1706739362
1706739363 杨成绪——时为上海同济附中学生
1706739364
1706739365 潘 琪——时为上海民生中小学学生
1706739366
1706739367 编导手记
1706739368
1706739369 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世间一切尽在脸上,每一张脸,每一种表情,对应着一个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一个庞大国家里复杂多面的民族性格。”
1706739370
1706739371 在麻木、痛苦、愚昧、斑驳的影像里,一张张亡国面孔透露出的表情里,让我的创作很压抑,很沉重。我一直努力思考:八年抗战,中国人值得肯定的精神和思想到底是什么?
1706739372
1706739373 北平沦陷,庄严的天安门上挂起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标语;日本军人挥舞着大刀,骄傲地骑在紫禁城石狮上,留下了胜利的表情。数以万计的北平人重复着东北沦陷后的生活:升日本国旗,唱日本国歌,学日本语言,向日本天皇行遥拜礼,在机关枪队紧紧地监视下,为日军胜利攻占每一个中国城市去游行,去呐喊……
1706739374
1706739375 斑驳的影像让不容置疑的真相扑面而来,一张张亡国面孔透露出的麻木与愚昧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
1706739376
1706739377 太平洋战争未爆发之时,笼罩在战争阴影中的上海租界是这样一番景象:车水马龙,歌舞升平。我不得不将“屈辱”与“漠然”这两种目光剪辑在一起,希望无声的斑驳影像能爆发出力量。
1706739378
1706739379 人们为苟安与漠然的心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屈辱度日的压抑,流离颠沛的不堪。我努力地在寻找,寻找一种信念,寻找八年抗战中国人值得肯定的精神和思想。我试图用一个人物来承载主题,以展现苟安懒散心态生活的人们。在国破家亡之际,表现出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过程。因为受素材所限,这一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1706739380
1706739381 八年抗战,值得中国人肯定的精神和思想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这一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1706739382
1706739383 “一群伟大的戏角正在那里表演一场比哈姆雷特更悲的悲剧,古代的悲剧,是不可知的背运所注定的,而现代的悲剧,是主人翁性格的反映,是自造的。而目前的这个悲剧却是两者兼而有之。”这是中国的军事家蒋百里,在1937年写下的一段文字。这一年,北平、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在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欢呼中,中国人在四处挂满了太阳旗的家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
1706739384
1706739385 东北童年记忆:刺刀、狼狗、太阳旗
1706739386
1706739387 1931年9月19日,生活在东北的市民被笼罩在难以名状的压抑和恐慌之中。这一天,大批日军进驻东北。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的李玉清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在她儿时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太多的快乐,大人们似乎都是在恐慌中艰难度日。每次出去上学,家人都要特别叮咛:说话要谨慎、少说闲话、少在外边逗留。
1706739388
1706739389 在和李玉清同龄的孩子们的记忆中,自从家乡来了日本人,他们的生活就变得不再平静。
1706739390
1706739391 “那种心头的隐恨,既不能表达又不能倾诉,那种恼怒和怨恨有的时候,真想把天翻过来!啥叫铁蹄下?啥叫亡国?你们不能理解。说句不好听的话,解放后好长时间,和日本已经恢复关系,但我在思想上通不过,作为一个民族可以原谅,但作为我们这种经历了亡国之恨的人,这个阴影啊很难消除,真的很难消除!”提起“九一八”之后当亡国奴的那段日子,当时生活在东北的李玉清至今都无法释怀。
1706739392
1706739393 参加过东北抗联的单立志对日本人杀害中国人有更直观的感受,他说:“日本人杀中国人非常残忍,随便就拿刺刀捅死了。”
[ 上一页 ]  [ :1.7067393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