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43117
1706743118
几周以来,凡是有点政治头脑的旅客都带来了内战临近的传言。自1月的新四军皖南事变以来,国共前线冲突迄未中断。4月又传来苏联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对这件事,双石铺村里流传着一种残酷的解释:苏联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和日本人签订和约,纵容国民党和日本人联合起来对付共产党。
1706743119
1706743120
大家认为内战无可避免,因为国防部部长是以亲日反共而闻名的何应钦。他几个月前从重庆去西安市路过了双石铺。总参谋长白崇禧一度北上共产党辖区,试图消除两党分歧,达成和解,但未获成功,冲突以皖南事变的爆发而告终。何应钦的行动事先严格保密,但是他沿途的道路之前都被日军空袭或炮击过,而且何部长出行的排场简直比得上以前的皇帝出巡。他在双石铺最好的旅馆“工合”招待所待了一两个小时。他检查了厨房和厕所,真像个“新生活运动”的好成员。之后他又召见了当地的官员。他每到一个城镇都这么摆一次排场,行踪都在报上发表,但日本人却没有派飞机在沿途袭扰。在他到来之前,倒是有一批卫队先行入驻。他们三十步一哨,五十步一岗,面向农村排列。他们是嫡系部队,吃穿都挺好。本来站岗是最容易开小差的,可是他们手中拿着武器,也没有人监视,可靠程度可见一斑。
1706743121
1706743122
我在双石铺交了一些“工合”的青年朋友,这些不祥之兆在他们当中引起了一些私底下流露出来的不安情绪。有我在场时,他们不愿谈政治;可是我一离开,就可以听到他们悄声议论。记得有一回在茶会上,有个青年指导员喝醉了,就在饭馆里唱起了统一战线时期的群众歌曲,主题是国共合作打败日寇。这可吓坏了其他的客人们,他们非常尴尬。邻座就有一个身穿黑衣的人,虽然没有任何标志,但很可能就是特务。他的朋友们把他拖出饭馆,给他来了个冷水浇头。
1706743123
1706743124
我相信内战必将取代抗日战争,于是打算前往宝鸡,然后东下洛阳,在河南省前线之处落脚。在洛阳以北,国、共、日三方军队鼎足相持,要想了解未来,那儿可是个好地方。如果没有内战,从那里能很方便地进入解放区。那边已经有两年多时间没有外国记者涉足了,因此我很想去探访一番。西安以北一带已被国民党严密封锁,想从那儿进入已不可能,但在洛阳附近,在豫北晋南,国民党军队和日军相接的前线因走私活动而相对松懈,较易渗入沦陷区,然后还可以找到游击队员护送前往共产党辖区。
1706743125
1706743126
整个4月都是烈日当头,我离开双石铺时正急需雨水,山上的麦子已经受损,峡谷中的庄稼也有危险了。一周前,农民们决定搞半斋(禁食)求雨。他们不吃肉,反正也难得吃一次,也不许别人吃;还不吃葱不卖葱,因为葱味会冒犯神灵。这是我头一回看见山区农民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村里生活优越的人,给他们多少钱也挡不住这些迷信活动。难民们且不说,就连有权有势的国民党官员也被迫只好委屈吃点白萝卜、胡萝卜和红薯了,和最穷的农民一个样。
1706743127
1706743128
我上路的那天也是个大晴天,熊家都很高兴,因为前一天他家的牛下崽了。他们上午花了很大的功夫去地里看庄稼和天气。在去汽车站的路上,我朝河边走去,跟在两个山区农民身后。他俩都有“大脖子病”,他们牵着一匹又瘦又黑的骡子。骡子被背上的柴火压弯了腰。一棵好好的树就剩下这点柴了。骡子虽然戴着笼头,可每见着路旁的草堆或麦苗就拱嘴想吃。农民解释说,牲口要是饿极了就得戴笼头,不然会把别人家河滩上的好麦苗吃掉,惹来麻烦。他们说着说着就笑了,一个人还踢了这牲口一脚。
1706743129
1706743130
河边悬崖下,南边来的小男孩依然在洞里蹲着。10多天前,他的父亲生病死了,我把他带进窑洞,给了点东西吃。可是在邻人们因嫌恶死尸的臭气而把他父亲埋葬之后,他就回到洞里,再也不愿出来了。显然那孩子是不想活了。他不再出来找吃食,在那个最阴暗的角落里,蹲在那儿,缩成一团。谁走近他,他就嫌恶地盯着谁。翌年冬,当我返回经过双石铺时,听说他在我走后不久就死了。除了他父亲,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想说话,还是不会说话。
1706743131
1706743132
1706743133
1706743134
1706743135
从村里走过,我一边等车,一边看着宝鸡来的木匠们忙乎着在盖一座饭馆。他们或锯,或装,或钉,手艺都很高超。在炎热的日光中,堆得满街都是的木料散发出了大兴土木的清新气息。马车和卡车拥挤着,车把式的吆喝声、卡车引擎的吼声给这明媚的清晨带来了一幅万物相生、人心振奋的景象。双石铺繁忙的铺面装点了中国的门面,看起来比我初到时强了不少。为响应重庆重建山林的号召,遮阴树苗沿阴沟两侧栽得整整齐齐的,树苗都是用山区农民所交的税款购置的。在汽车站门上悬着一张闪亮的新的蒋委员长肖像,他目视远方,面带一种空洞的果敢表情。
1706743136
1706743137
另一列运送苏联大炮的车队进村了,此时长途汽车也吼叫着爬上了小山坳后面那条通往宝鸡的公路。左边山丘上,离唐僧洞不远处,一群穿蓝色旧衣的农民正爬上山来进庙祷告求雨。他们手持香烛彩纸,敲锣打鼓。卡车离他们的距离不算远,他们的动静听得清楚,车上各色“游击商人”和其他小市民一见这情景就把头伸出车窗外,招手欢呼,直到车子开到等在那儿的“黄鱼”们的跟前。
1706743138
1706743139
1706743140
1706743141
1706743143
战时中国: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1940-1946 第十章丨洛阳劫难
1706743144
1706743145
从宝鸡经西安至洛阳这条路在未沦陷区是少有的尚在运行的铁路线路了,它全程约300英里。沿途城镇都在战前的陇海铁路沿线,繁荣景象主要靠火车运输支撑。乘客在这条线路上可以过得很奢华:法式高卧车是从欧洲进口、大转移时转运到西边来的,这些华丽的车厢既在崎岖不平的单轨上运行,也会在只有土房的乡村小站停车,但内部装潢全都十分考究。明亮的镜子、用名贵热带木材做的器具、金属制成的配件,肯定会让重庆南岸那些拜物教徒高兴得发疯的。重庆根本看不见火车,这样的车厢只用于精致高雅的“特快列车”;但由于这些进口车车厢太重,从行驶速度来看,只能说是“特慢列车”了。
1706743146
1706743147
自宝鸡东行20小时,自西安东行10小时,“特快列车”于天刚破晓时在华山脚下停车了,这里是一片满布尘埃的平原,壁立千仞的华山向来是古典山水画的灵感之源。下车的旅客们纷纷把行李从窗口扔下去,跟马车夫讲价钱,在乳白色的晨光中匆匆地朝东走去,就像朝圣的队伍。在第一座山丘顶部终于出现了一条小路,旁边就是黄河大拐弯。朝左去有泥沙滚滚的河水穿过矮丘,自北向南流去,全程长达500多英里。向右,它又穿过宽阔的山峡,东流入海,距离也是500多英里。小路下面就是大拐弯近前的浅滩,耸立着半废弃的潼关城,中古式的城门楼还残留着花纹,孤零零地架在弹痕累累的城墙上。铁路穿过城墙的一角,通向洛阳的公路则沿着城墙根蜿蜒入山。公路已被挖成了壕沟,成群的旅客是在两层土墙夹道中围着潼关城转的,就像以色列人在两列水墙中穿越红海一样。黄河对岸的日本碉堡、旗帜、哨兵都一目了然。
1706743148
1706743149
1706743150
1706743151
1706743152
风陵渡沦为日军在中国这一带入侵最深的据点,至今已经3年了。侵华之初,日军就由北平朝西南方向挺进,沿铁路到达了风陵渡,并建立了碉堡群,以便炮击铁路和公路,干扰国民党在北方的这条交通干线。他们还曾一再试图渡河,以彻底将交通切断,但因水流急湍均被击退。日军自己在风陵渡的立足也不是很稳。国民党当时在黄河两岸的日军背后还占有若干有利阵地,共产党军队正盘桓在整个华北的日军身后。
1706743153
1706743154
我路过的时候,潼关前线的炮击已经常规化了。在日军火炮射程内的火车客运线路陷于停滞,而货车在晚间可以照常通过。日军只在下午发动炮击,旅客要是有钱或者有权,就可以搞到一辆手压车[16]通过路口,日军对小目标很少浪费弹药。由于潼关城就在日军的炮火射程之内,所以有钱人都逃光了。农民仍在城周围危险的田地里耕种。城里有些人觉得出走的损失大于所得,就留下来了。隔岸相望,日本哨兵历历可数,可人们还是坚持各自的营生。
1706743155
1706743156
国民党成为美国的盟友后,美国要人外出视察战备时,就往往被邀往潼关国民党前线,那里确实很适合装样子。贵客可以乘“特快列车”舒舒服服地到达目的地,用望远镜看看活动着的敌人,然后回到潼关群山背后,观看国民党推演对日军防线的进攻。
1706743157
1706743158
我是乘手压车越过铁路口的,有一位老先生从西安起就与我同车厢,这回我又和他同乘一辆车。车子在日军碉堡附近疾驰,穿过斜坡上的田野,呼呼作响地在清新的春季林木间出出进进,很像室内打靶场上的铁鸭子。这到底是福是祸,我心里可没底。车主对我说,他以前是做官的,在铁路上一直有熟人,这才搞到了这辆车。与我在双石铺遇到的那位县长一样,他也是东北人,官职后来被重庆来的国民党亲信夺去了。至于前途,他坦白承认:要去走私。他正要去界首,那是河南最繁忙的走私码头。
1706743159
1706743160
他讽刺地说:“那地方可太好啦,每天有价值100多万元法币的走私货经过(合5万多美元)。界首的票子像树叶那么多。那些从上海运货来的商号太阔气了。他们开饭馆,请顾客白吃不要钱,备有中西大菜,比重庆最好的饭店都强。”
1706743161
1706743162
他本人看外表是很成功的,行李很漂亮,还带了个仆人和一批从上海来的走私美国烟。可是,他也担心自己这样的散户好景不会太长。国民党垄断集团有中央银行做后盾,特别是有孔祥熙的中央信托局。他们能从海关和向走私商抽水的部队那里获得优惠待遇,小走私商很难和他们竞争。
1706743163
1706743164
我从宝鸡起就和一个青年“工合”干事同行,他很看不惯那位愤世嫉俗的老者。待我们到达破破烂烂的车站,等车去洛阳时,他坚决拉着我一起同那老头告别,还把我带入一个果园里,乘客都在那里边乘凉边等车。尽管这段路比较安全,可是往东几英里还在日军的炮火射程之内,因此火车得等天黑才能来搭载乘客。闲聊时,我们发现这次旅行是十分奇特的:仅仅几天工夫,你就从一个省份到了另一个省份,不仅景色、建筑、衣着、习俗不同,战争的氛围也不尽相同。
1706743165
1706743166
果然,一如在双石铺时不幸料到的那样,苏联的大炮看起来并没有向东运至抗日前线,而是过了潼关;因为我在潼关没见到,也许是留在西安,或运往北边打共产党去了。
[
上一页 ]
[ :1.7067431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