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4852e+09
1706748520
1706748521 广田干首相时,中日间的政府谈判一直进行着。由于其间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边界小冲突不断,前者有点慌,为了在跟苏联的对抗中占优势,就特别希望中国马上屈服,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对日本来说也不例外):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有点像冬至后的天儿,一天比一天冷。绥远事件后,南京终止了跟日本的政府间谈判;而西安事变后,又跟中共联手抗日了。
1706748522
1706748523 所以林铣十郎一上台就嚷嚷着调整对华政策,提出“平等外交”(他也知道以前不平等),开始跟中国玩软的。按惯例,新内阁也开出了“中日悬案”条目:取缔排日反日运动、招聘日籍顾问、开辟上海至福冈的航线、减低关税……但有一条他没提,那就是华北自治问题。这有点破天荒。
1706748524
1706748525 林的新政策背后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河本大作的老乡,已经当到陆军省军务局局长的矶谷廉介。
1706748526
1706748527 矶谷这小子长得圆圆乎乎的,脑袋上没那么多刺儿,作为日本军中真正的“中国通”,他在对华问题上极为清醒。在陆军省上班前,他担任驻华武官,一直忙活着中日和解的问题。这并不是说他亲华,只是跟同事谋略不同而已。当时,日本军部甚至很多“中国通”只在意中国北方的局势,对南方发生的事没什么兴趣,而矶谷和佐佐木到一是最先把目光转向南方的人,而前者比后者更有脑子。早年的时候,他就在广东当武官,亲眼目睹国民革命军北伐,认为来自南方的新军人具有极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国家观念开始变得浓厚,跟以前的北洋军阀不一样,对此日本军部应该醒醒了,蒋某人跟中国旧军阀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必须调整对华政策,一味蛮干(分离华北)的话,最后只会结出个苦果子!
1706748528
1706748529 林铣十郎上台之后,矶谷成了他的顾问,没提华北自治就是矶谷的主意。
1706748530
1706748531 在华北,还出现了日本中国驻屯军奉政府之命送给中国第29军战炮的“怪事”,而该军第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张自忠,还应邀访问了日本。不但张去了,天津北宁铁路足球队也应邀到日本踢“友谊赛”。那时候天津足球实力特别强,足球队由铁路职工、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学生组成,在日本四战四捷,连续战胜日本文理大学足球队、早稻田大学足球队、应庆大学足球队、大阪关西联队,让日本人很没面子。
1706748532
1706748533 还没完,日本内阁派了一支庞大的经济考察团访问中国,成员足有二十人,包括日本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的巨头。团长是日本正金银行掌门儿玉谦次,在上海一下船,儿玉就满脸挤笑,嘴里喊着“经济提携”“中日亲善”的口号,就差摇小旗儿在那晃悠了。
1706748534
1706748535 1937年春天,成了中日历史上充满玄机的季节。
1706748536
1706748537 对日本抛过来的橄榄枝,国民政府没领情。东京的新手虽主动示好,但站得更高点看,日本对中国的威胁,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这相当于一个坏人的突然发笑,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1706748538
1706748539 南京的冷淡给林内阁泼了一头冷水,这位首相琢磨:政治这玩意儿比打仗复杂多了。内阁挤个笑脸,军方呢?3月时,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喜多诚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期,滋贺县人)、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以及关东军的一个参谋被陆军参谋本部召回东京,汇报“西安事变”后中国的局势,得出的结论是:
1706748540
1706748541 “南京政权的抗日政策在收复满洲前不会改变,蒋介石在抗日方针下,正在加强内部力量,充实军备,依靠欧美,以及积极促进南京和华北的一体化;中日关系日益恶化的现状,用一般手段即可调整好是不可想象的。在北进苏联前,须对华一击,摧毁南京政府的基础。”
1706748542
1706748543 但陆军参谋本部还是没底,于是一批批“旅行者”被派往中国。
1706748544
1706748545 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1937年5月出现在天津的两个人。他们都是单眼皮,个子不高,但走路时腰板很直。他们观望着这座在那个年代仅次于上海的中国城市,法国大铁桥、劝业场和各种风格的西洋建筑叫他们印象深刻。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座漂亮而洋气的城市,大大地超出他们家乡啦!然后两人的身影才消失在海光寺。
1706748546
1706748547 海光寺是天津城南的一个地界儿。
1706748548
1706748549 那个年代的天津,是晚清遗老和民国名流的后花园,走在大街上,稍不留神,就会撞到一位前任民国总理,至于部长级别的更是一抓一大把。对日本来说,天津也是块重要的地儿,因为他们的驻屯军司令部就设立在这个城市的海光寺。
1706748550
1706748551 此时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是前面提到的田代皖一郎,参谋长是接替酒井隆的桥本群(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0期,广岛县人),部队主力是一个步兵旅团,分布在天津、通州、丰台、塘沽、唐山、滦县、昌黎、秦皇岛、山海关等地。
1706748552
1706748553 闪进海光寺驻屯军司令部的那两位,一个叫公平匡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1期,山口县人),一个叫井本熊男(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7期,山口县人),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旅行者。来天津前,二人先是在东北进行参谋旅行,然后进关继续转悠,他们身上带着石原莞尔交给的任务。石原这时候干什么呢?已经升任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了。在中日关系走向不可知的1937年春天,他给手下这两个参谋交代的任务是:着实刺探南京政府及中国各地军民对日本的态度。
1706748554
1706748555 在司令部里,公平和井本没见到田代皖一郎(他又住院了,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参谋长桥本群接待了二人。
1706748556
1706748557 公平说:一到华北就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1706748558
1706748559 桥本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极有可能携手对付日本,这非常危险。但桥本又表示,他个人不赞同采用极端措施解决中日问题。他问参谋本部的态度。
1706748560
1706748561 公平和井本表示:石原作战部长同样态度谨慎。
1706748562
1706748563 两人都说,想去北平转转。
1706748564
1706748565 在北平,二人拜访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的日本顾问樱井德太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0期,福冈县人)。在樱井带领下,他们去了北平附近的宛平城。离开东京前,石原就叫他们留意这个地方。
1706748566
1706748567 樱井早年是“樱会”成员,后来慢慢成熟了,就不再那么冲动,而是静下心来研究中国。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他的带领下,一行人开车出了北平,路上他跟两位“旅行者”讲北平的局势:北平城外,中国第29军的中下层军人对日本人很敌对,两国士兵干架的事经常发生;在城中,青年学生的反日运动越来越多。最后他用了一个中国成语:山雨欲来。
1706748568
1706748569 下车前,公平问宋哲元的态度。
[ 上一页 ]  [ :1.706748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