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50665e+09
1706750665 1937年11月5日凌晨,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用500公斤的炸弹对金山卫一线中国守军的滩头阵地进行了猛烈轰炸;同时,舰炮齐击,泻到海岸线。
1706750666
1706750667 柳川一声令下,第18师团和第6师团分别从金山卫东西两个方向强行登陆。在下船的前一刻,柳川的训话是:一旦登陆,山川草木,皆是敌人!
1706750668
1706750669 日军陆续登陆后,柳川分兵两路:第6师团主力和国崎支队攻向30公里外的重镇松江,跟苏州河沿岸的日军合围中国军队;第18师团、第114师团向嘉兴推进,去切断沪杭铁路和沪杭公路。柳川第10军的突然出现,使苏州河南岸的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1706750670
1706750671 日军登陆之日,蒋介石跟顾祝同通了二十多个电话。
1706750672
1706750673 张发奎的右翼军警备的地区就是浦东和杭州湾北岸,但由于前两拨日本援军都是直接从上海那边登陆的,所以打着打着中国这边就把杭州湾忽略了,认为如果日本继续增兵仍会选择上海方向,即使不是上海方向,也应该是长江沿岸(陈诚认为日本人新的登陆地点应该是太仓,后来第16师团果然是在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的)。其实,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前,上海警备司令部参谋科长钟桓就得到情报,说黄浦江里的很多日军小火轮悄悄驶出吴淞口,“但去向不明”。这个情报上报后被忽视了。而这些小火轮正是接应日军登陆部队的。
1706750674
1706750675 警备浦东和杭州湾北岸的部队,本来有张发奎第8集团军的4个师和1个旅,但上海战陷入胶着后,就陆续把守在这儿的部队派到了上海,当柳川带军登陆时,浦东兵力是很薄弱的,至于杭州湾北岸金山卫一线,仅有第62师的2个连、炮兵第2旅的1个连和一些地方保安队。
1706750676
1706750677 日军登陆后,中国这边急忙把钟松第61师调过去阻击日军强渡黄浦江。这时再不从上海撤,中国的几十万军队必定被日军围歼。蒋介石也自然明白。他下了一个令,但这个命令不是叫军队全线撤退,而是叫部队去堵重镇松江。松江该不该去堵,应该去。但上佳之策是:第一个命令堵松江,第二个命令叫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因为这样堵松江的意义才能最大地显现出来。
1706750678
1706750679 蒋介石没有立即下第二个命令。很难说他忘记了布鲁塞尔那个会。此时他已把两个外交奇才顾维钧和郭泰祺派了过去,希望争取到国际对中国的支援和对日本的制裁。但从几天后的情况看,这个希望完全落空,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会开比不开的效果还要糟糕!如果不开的话,日本至少还不太确定欧美列强对日本出兵中国的态度,但开完后欧美为了自身利益而完全绥靖日本,使日本更加有恃无恐。
1706750680
1706750681 军事有时候会折在政治上,而且那时的政治,是虚幻得比月球还远的政治。
1706750682
1706750683 蒋介石把电话打到上海前敌总指挥陈诚那里,陈诚又打到张发奎那里,后者拿着花名册一翻,这时能调过去增援松江的只有右翼军总预备队吴克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5期,黑龙江宁安人)第67军了。这个军原来是东北军一部,刚从河南风尘仆仆地调过来。张发奎为了表示重视,叫自己的副手黄琪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6期,广东梅县人)亲自到松江组织布防。
1706750684
1706750685 11月5日夜,黄琪翔和吴克仁带人赶到松江,会合那里的守军(郭汝栋第43军残部)和保安队开会,提出松江至少守三天,为随后上海军队的撤退赢得时间。
1706750686
1706750687 三天?
1706750688
1706750689 到11月8日夜城陷,真的顶了三天,代价是吴克仁军长、所辖师参谋长邓玉琢、两个旅长朱之荣和刘启文,以及大批士兵战死。
1706750690
1706750691 吴克仁也是上海战中我方战死的最高军阶的将领。
1706750692
1706750693 松江是国崎支队打下来的,此时第6师团主力正向青浦(上海之西、黄浦江上游,是上海通往内地的大门)疾进,去切断中国军队西退之路。第6师团并不恋战,只是堵塞交通要道上的两个点:11日占青浦后,4天后下占昆山。这时候,从另一个方向也打过来一支日军,上去一打听,是吉住良辅第9师团。
1706750694
1706750695 打松江时,国崎支队曾派出一个侦察小队,化装成中国军队,夜袭了离松江不远的安亭镇,不料薛岳第19集团军司令部临时设在了这里,日后湖南战场上的“薛老虎”差点被捉。
1706750696
1706750697 说起来,当时情况极其危险。日军偷袭时,薛岳正在接第67师师长黄维打来的电话(此时黄受薛节制),按薛的命令,第67师殿后掩护第19集团军的其他部队撤退,主要任务是扼守苏州河上的泗江口公路桥。黄维正在报告情况,突然听到电话那边枪声大作,薛岳说了声“情况不好”就挂断了电话。在卫兵的保护下,薛岳冲出敌人的火力,乘车奔行时又遭日机扫射,危急情况下,只好凫水脱逃,好不狼狈!
1706750698
1706750699 薛岳怎么撤了下来?因为在11月8日晚,蒋介石终于下达了总撤退的命令。
1706750700
1706750701 那就回到开战之处的八字桥吧。
1706750702
1706750703 进入11月后,教导总队第1团和第3团从南京开来,第3团在途中的新桥车站就下车了,第1团在团长李昌龄(黄埔军校1期,山东潍县人)带领下继续前进,开赴八字桥接替黄维第67师。
1706750704
1706750705 到八字桥时,已是11月4日深夜,交接完毕后,黄维带部队撤了下来。第1团布置好,转天夜里就跟日军接火了。固守5天后,11月9日傍晚5点过,接到放弃上海的命令。此时,在激战中,李昌龄已经负伤。
1706750706
1706750707 这里只说第1团第3营。接到撤退令后,撤退序列是:第10连、营部、迫击炮排、第11连、第9连、重机枪连。最后撤的重机枪连担任掩护任务,撤退时间是晚上7点。由于连长身负重伤,排长李慕超(黄埔军校10期,湖北夏口人)代理连长。
1706750708
1706750709 李慕超带战士路过担任掩护的重机枪连时,看到好友、该连排长钱和森(黄埔军校10期,福建闽侯人)。钱和森说:老李,我们掩护你们,祝你们平安。
1706750710
1706750711 李慕超握着同学的手,嘴张了张,泪水流了下来。
1706750712
1706750713 又有谁知道,这一别竟是永诀!后来,在掩护部队撤退时,钱排长英勇牺牲了。虽然上面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往哪里撤,并没说清楚。由于第1团是从莘庄(上海西南)转进上海的,所以他们只好先去莘庄。但没走多久,莘庄方向就传来枪声,于是只好折向西北。拂晓时,发现附近都是撤下来的中国军队,大家互相问是哪个部队的,就在这时,传来日军攻陷松江的消息,直到这时,李慕超和第9连的战士们才知道日军已从杭州湾登陆。
1706750714
[ 上一页 ]  [ :1.7067506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