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56049e+09
1706756049 最初东京在考虑武汉攻略时,确实计划由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作为主力走平汉线,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沿长江辅助进攻。但随后又琢磨,如果走平汉线的话,等于从程潜的第1战区正面突进,侧背还有李宗仁从徐州撤下来的第5战区的部队。这样一来,就得动用大量兵力。而华北因八路军的破袭又容不得日军抽调太多兵力。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一路走平汉线一路走长江沿岸,两地相距过于遥远,指挥协作上是个问题,也就是说,在花园口掘开前,日军实际上已经放弃主力走平汉线的想法。
1706756050
1706756051 东京拿出的新方案是:主攻部队沿大别北麓进击,辅助部队沿长江两岸行动。比起第一个方案,这个计划用不了那么多师团。但花园口决堤后,淮河水猛涨,走大别山北麓,渡淮河艰难事小,后勤补给困难事大,所以只好改主攻方向为长江两岸。
1706756052
1706756053 这样的话,等于花园口决堤最终还是影响了日军的行动。
1706756054
1706756055 这种影响对中国又是有利的。因为如果日军沿长江主攻的话,两岸复杂的地势必会延缓日军的推进速度,进而推迟武汉的陷落时间。
1706756056
1706756057 花园口虽然代价很大,但确实起到了战略作用。
1706756058
1706756059 花园口决堤后,新黄河贯通豫东南,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屏障,日军在新黄河以东跟中国军队隔河相望,这一望就到战争行将结束的1944年。不仅郑州、洛阳和中原大部分地区得保多年,也使这片地区成为陕西的隔离带。否则日军攻下豫西,极容易造成虎视陕西的局面。即使东京没有进攻陕西的计划,但很多时候挡不住一线日军擅自的决断。正如当初打南京那样。如果陕西陷落了,而湖北再不保,就等于日军的两个钳子夹向了四川,此时就算国民政府退到重庆,也难免被日军迅速合围。
1706756060
1706756061 其实这才是花园口决堤最大最隐蔽的功效。
1706756062
1706756063
1706756064
1706756065
1706756066 抗日战争的细节2(空间换时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 [:1706752911]
1706756067 抗日战争的细节2(空间换时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 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1706756068
1706756069 抗日战争的细节2(空间换时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 [:1706752912]
1706756070 三条攻击线
1706756071
1706756072 6月初,郁闷的薛岳从河南回到武汉。
1706756073
1706756074 关于兰封之役,他能说些什么呢?他曾向军委会发电,要求枪毙桂永清。在他看来,兰封最后的被动完全是桂永清和黄杰两个人造成的。否则的话,孙连仲和汤恩伯能打出一个台儿庄大捷,他薛岳有何不能把同样孤军冒进的土肥原贤二的脑袋削平?电报到了蒋介石那里,他看完还是压下了。
1706756075
1706756076 韩复榘可杀,桂永清不可么?
1706756077
1706756078 最后倒霉的只能是资历相对比较浅的龙慕韩。
1706756079
1706756080 其实,龙慕韩是黄埔1期出身,以前是汤恩伯的部下,也是大战过南口的,算地道的蒋介石嫡系,所在部队又是打响淞沪会战第一枪的第88师。但在不杀一个人不足以平四周尤其是薛岳的愤愤然时,龙慕韩的人头被取了下来。
1706756081
1706756082 桂、黄二人只是撤职查办。桂永清从此退出抗战一线,后来做了驻德国和英国的武官,坐观欧战风云变幻去了。至于黄杰,倒是在抗战后期实现逆转,辗转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率部进行了滇西缅北反攻战,打了包括龙陵围歼战这样的名役,洗雪了在兰封的耻辱。
1706756083
1706756084 6月的武汉,已经热得叫人心烦气躁了。但中国人必须在这个夏天冷静下来。
1706756085
1706756086 蒋介石特意叫人在军委会的那幢褐色小楼里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空调。在他看来,这是必须的。他没法想象在一个浑身冒汗的地方大家会安下心来讨论问题。蒋介石对细节是很看重的。
1706756087
1706756088 这次军事峰会用了不长的时间检讨徐州和兰封之战,随后便是商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
1706756089
1706756090 作战厅厅长刘斐先讲了进入夏天后的敌情,情报厅厅长徐培根补充了最新得到的情报。
1706756091
1706756092 军令部长徐永昌提到中国军队这一次尤其需要注重阵地的纵深配置,但遭到苏联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的反对。切列潘诺夫认为:这样做的话,虽然从阵地攻坚战的角度来说没问题,但本质上仍是层层防守,尤其不能破坏日军的节奏,顶多叫他们费些力气而已。他希望中国军队在一些地方主动出击,在日军还没有行动前先发制人,袭其后方或者侧翼,打乱日军按部就班的进攻节奏。
1706756093
1706756094 蒋介石觉得这是下面的事,对于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讲清“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这个策略。武汉地形本身就非久战之地,加上上海、南京战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不可能再做孤城斗兽。至于切列潘诺夫说的,他觉得,在没解决纵深阵地配置前,中国军队不足以跟日军打对攻战。
1706756095
1706756096 但苏联人也确实提醒了蒋介石,所以他又说:“如果说徐州会战是一次内线作战,那么接下来的武汉会战就是一次外线作战。”后来,在会战期间,每次作战计划中都点到“无论状况如何变化,我军务必立于外线地位与敌作战,确保机动之自由”。
1706756097
1706756098 从职务角度来说,在这样的会上,作为参谋总长的何应钦应该话很多。但现实是:何虽资历极深,但却是个特别谨小慎微的人,蒋介石在场的情况下,他通常很少表态,一如相声里捧哏的,张口就是“嗯啊这是”,最后一句:好的。他能放开,但不是在这样的场合。何应钦是如此的小心翼翼,用苏联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的话说,在探讨军事的会议上,何应钦是个与作战方面的问题毫不相干的人。
[ 上一页 ]  [ :1.7067560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