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65903e+09
1706765903
1706765904 (54) James T.C.Liu,pp.54—55;梁敬錞:《华北停战密谋与塘沽协定真相》,《传记文学》第10卷第6期(1967年6月),第28页;徐淑希:《日本增兵华北问题》,第9页;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第133页;沈亦云:《亦云回忆》,第493—494页;沈云龙:《〈塘沽协定〉后的所谓“北平会谈”》(一),《传记文学》第11卷第1期(1967年7月),第51—52页。
1706765905
1706765906 (55) 在塘沽,日本人和熊斌之间口头商讨的总结见《革命文献》第38辑,第2230—2231页;梁敬錞:《华北停战密谋与塘沽协定真相》,《传记文学》第10卷第6期(1967年6月),第27—28页;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第141页;James T.C.Liu,p.56。
1706765907
1706765908 (56) 《革命文献》第38辑,第2233页。〔应为第2233—2234页。——译者注〕
1706765909
1706765910 (57) 《革命文献》第38辑,第2235页。
1706765911
1706765912 (58) 吴永在:《中国各方对于塘沽休战协定之意见与批评》,《外交月报》第2卷第6期(1933年6月15日),第212页。
1706765913
1706765914 (59) 转引自吴永在:《中国各方对于塘沽休战协定之意见与批评》,《外交月报》第2卷第6期(1933年6月15日),第208页。亦见《反蒋运动史》,第574页;及家书《休整以后的黄郛政权》,《青年军人》第2卷第18期(1934年9月30日),第9—10页。
1706765915
1706765916 (60) 胡汉民:《为蒋日妥协正告友邦人士》,《三民主义月刊》第1卷第6期(1933年6月15日),第4—6页。
1706765917
1706765918 (61) 胡汉民:《〈塘沽协定〉与棉麦借款》,《三民主义月刊》第2卷第1期(1933年7月15日),第19—22页。
1706765919
1706765920 (62) 刘芦隐:《蒋介石卖国路线的终点在哪里?》,《三民主义月刊》第2卷第1期(1933年7月15日),第35—36页。
1706765921
1706765922 (63) 《世界日报》转引吴永在《中国各方对于塘沽休战协定之意见与批评》,《外交月报》第2卷第6期(1933年6月15日),第213—214页。马季廉:《停战与华北前途》,《国闻周报》第10卷第22期(1933年6月5日),第4—5页。
1706765923
1706765924 (64) 区少干:《国难当中领袖人物应有的态度》,《独立评论》第55号(1933年6月18日),第11—13页。
1706765925
1706765926 (65) 《生活》第8卷第23期,1933年6月10日,第458页。
1706765927
1706765928 (66) 《申报月刊》第2卷第6期(1933年6月15日),第1页;《时代公论》第63期(1933年6月9日),第6—8页;孙铭:《城下之盟》,《华年周刊》第2卷第23期(1933年6月10日),第445—447页;逖公:《〈塘沽停战协定〉之舆论分析》,《复兴月刊》第1卷第11期(1933年7月1日),第7、17页的文章。
1706765929
1706765930 (67) 《申报月刊》第2卷第6期(1933年6月15日),第4页。
1706765931
1706765932 (68) 《华北停战》,《东方杂志》第30卷第12期(1932年6月16日),第1—2页。
1706765933
1706765934 (69) 见吴永在:《中国各方对于塘沽休战协定之意见与批评》,《外交月报》第2卷第6期(1933年6月15日),第218—219、221—222页;逖公:《〈塘沽停战协定〉之舆论分析》,《复兴月刊》第1卷第11期(1933年7月1日),第15、17页。
1706765935
1706765936 (70) 《复兴月刊》第1卷第4期(1932年12月1日),第8页。
1706765937
1706765938 (71) 胡适:《保全华北的重要》,《独立评论》第52/53号(1933年6月4日),第2—6页。亦见Grieder,pp.252—253。
1706765939
1706765940 (72) 胡适:《保全华北的重要》,《独立评论》第52/53期(1933年6月4日),第6页。
1706765941
1706765942 (73) 《生活》周刊1933年6月24日,第497页。胡适还面临着来自独立评论协会(出版《独立评论》的机构)内部的批评。胡的密友和以前的学生傅斯年被胡的态度深深地激怒,他建议解散这个协会。丁文江对这两人之间的争执进行了调解。见Eugene Lubot,Liberalism in an Illiberal Age:New Culture Liberal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 ,p.100。
1706765943
1706765944 (74) 《生活》周刊1933年5月27日,第430页。不仅因为抨击胡适比直接抨击政府更安全,而且胡当时还与民权保障联盟的支持者分了手。作为这个机构最初的成员,胡因这个组织对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而与之决裂。在这个问题上的敌意被带入了日本问题中。
1706765945
1706765946 第四章
1706765947
1706765948 (1) Edgar Snow,Far Eastern Front ,p.302.
1706765949
1706765950 (2) Sheridan,pp.140—141;关于20世纪20年代末冯与日本人的关系,见第255—259页。
1706765951
1706765952 (3)China Weekly Review ,April 22,1933,p.297.
[ 上一页 ]  [ :1.7067659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