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09977e+09
1706809977 二百四十年,灭虏犹无期,偷生保富贵,滚滚皆行尸。戎夏既未辨,罔云仁义为,我生胡不辰,长使为孑遗。
1706809978
1706809979 西风猎猎闻哀角,荒草离离见墓门,野老不知亡国恨,喃喃犹颂圣朝恩。
1706809980
1706809981 金可销,铁可折,止此驱胡一片心,千秋万岁终难灭。
1706809982
1706809983 《醒狮》在《小说》栏中连载了一篇叙述明清之际历史惨剧的《仇史》。《凡例》中说:
1706809984
1706809985 是书专欲使我四万万同胞,洞悉前明亡国之惨状,充溢其排外思想,复我三百余年之大仇,故名曰《仇史》。
1706809986
1706809987 《醒狮》没有发刊词。在它的第一期卷首的《论说》栏中刊载了一篇《醒后之中国》,实际上很有些代发刊词的意味。这篇文章说:“中国之在二十世纪必醒。”那么,“中国醒后之政体”应该是怎样的呢?
1706809988
1706809989 实行帝民之主义。以土地归国有,而众公享之。无私人垄断之弊,以致产出若美洲所谓钢铁工、煤油王者。君官公举,数年而易,仍如法、美之例。土地国有说倡于美人Henry George,社会主义中之既改良而可实行者也。
1706809990
1706809991 这段话,集中起来就是两点:1.实行民主共和政体。2.实行土地国有。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
1706809992
1706809993 《醒狮》认为:兴办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故教育必为救亡之先务”。
1706809994
1706809995 “义务教育者,文明之母也。各国竞争,注重此点。”“持是以论中国,所以谋救亡之道,岂有他哉?定义务教育之年限,继自今已及学龄之儿童,皆令就学,完了应习之学科,行之十年,效可操券。”
1706809996
1706809997 “国民教育者,为国家亡国之命脉,亦国家强国之机关。”“犹是圆颅方趾,我民族岂必不若人?我民族之无爱国心,乃无国民教育之结果耳。故教育为今日我民族唯一之要件。”
1706809998
1706809999 然而有一问题于此:欧美风渐走集亚东大陆,迫在眉睫之间。不急谋军事以致强,实业以致富,沾沾义务教育之实行,期收效十年之后,无异兵临城下,不绝弦诵之声。病入膏肓,始蓄三年之艾,其为道得毋迂甚?抑知亡国灭种之祸,不始于国之贫弱,民无教育则然。欧美日本之富强,不始于军事实业之振兴,义务教育普及于民族则然。故教育必为救亡之先务。
1706810000
1706810001 总的看来,《二十世纪之支那》也好,《醒狮》也好,尽管都带有明显的反专制、反满的色彩,但它们并没有旗帜鲜明地鼓吹革命,鼓吹从事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斗争,也没有提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对当时日益严重的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更没有触及。它们虽然可以说是《民报》的先导,但毕竟都不能担当起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的重任,也不能同迅速发展到新阶段的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相适应。
1706810002
1706810003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民报》一刊应运而生。
1706810004
1706810005 《民报》最初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是张继,实际主编为胡汉民,印刷人是末永节,主要撰稿人有胡汉民、江兆铭、朱执信、陈天华、宋教仁、马君武、汪东等。它在日本东京设立了公开的编辑部,这里实际上成为同盟会本部的公开机关。
1706810006
1706810007 田桐在《同盟会成立记》一文中写道:
1706810008
1706810009 《民报》为同盟会之机关报,而同盟会别无事务所,即以民报社为事务所。民报发行所招牌悬于宫崎寅藏之家……所有党事皆在编辑部活动。
1706810010
1706810011 《民报》虽称月出一册,实际上刊期并不固定。第一期出版于1905年11月26日,第二期就因陈天华自杀而延期至1906年1月22日出版,相隔了近两个月。在1906年这一年内,共出了9期,1907年出了8期,1908年只出了6期。
1706810012
1706810013 打开《民报》第一期,劈头就是四幅图画:《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
1706810014
1706810015 孙中山为《民报》写了《发刊词》。在这篇《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孙中山把他的全部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认为这是欧美各国进化的根本,并且特别强调了“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孙中山满怀信心地写道:只要实行了这三大主义,就可以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使祖国臻于独立富强之美境。
1706810016
1706810017 孙中山指出:《民报》为什么要出版?目的就在宣传三民主义学说和理想,使它日益深入人心,激发人民的革命斗志,这样就能为反清反专制革命的实现扫清道路。
1706810018
1706810019 《民报》的简章规定:
1706810020
1706810021 本杂志之主义如下:
1706810022
1706810023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
1706810024
1706810025 (二)建设共和政体;
1706810026
[ 上一页 ]  [ :1.7068099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