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10528
1706810529
4.这些刊物号召人们放弃预备立宪的幻想,起来进行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暴力革命。当时,清政府正在重申实行预备立宪,国内和海外的立宪派人士正在奔走呼号,要求早开国会。革命,还是立宪?已经不只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的问题了。因此,这些刊物又发表大量文章,列举事实说明,对清政府决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乞求立宪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革命,才能使中国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1706810530
1706810531
革命派在这些刊物中开门见山地写道:现在清政府同国民已经处在完全对立的地位。国民以为利的,政府认为是害;国民以为害的,政府却认为是利的。相互间已没有什么信任可言。希望这样的政府把权力让出来,与国民共谋大计,岂非与虎谋皮?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人们醉心于请开国会,共议国之大政,实无异痴人说梦。
1706810532
1706810533
综上可见,号召国人迅速觉醒,用激烈的手段,起来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构成了这一时期留日学生刊物的一道风景线。
1706810534
1706810535
十一、剑走偏锋的早期无政府主义
1706810536
1706810537
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派别的产生,同20世纪初年东京和巴黎无政府主义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1706810538
1706810539
1907年6月,侨居在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中,分别出现了两个无政府主义派别。
1706810540
1706810541
在东京,以张继、刘师培、何震、汪公权等人为代表,他们发起成立社会主义讲习会,出版了《天义》半月刊。
1706810542
1706810543
在巴黎,以张静江、李石曾、吴敬恒、褚民谊为代表,他们出版了《新世纪》周刊。
1706810544
1706810545
《天义》半月刊和《新世纪》周刊这两个刊物东西呼应,一股鼓吹无政府主义学说的风暴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开始形成。
1706810546
1706810547
1901年,日本的社会主义者曾成立社会民主党,但这个党刚一成立就被禁止。1906年,社会民主党以社会党的名义重新建立。可是它的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以片山潜、田添铁二为代表的温和一派,主张通过议会道路来实现政治的革命;以幸德秋水、堺利彦、山川均、大杉荣为代表的强硬一派,则完全否定议会斗争,主张“直接行动”,用无政府主义的总同盟罢工和暗杀等方式来实现革命的目的。1907年6月,两派正式分裂。片山潜等组织了社会主义同志会;幸德秋水等人则发起社会主义金曜讲演会。
1706810548
1706810549
日本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这种无政府主义思潮,首先影响了原来已沾染了一些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中国激进党人。
1706810550
1706810551
1903年,曾翻译出版过无政府主义著作的张继,1906年又将意大利人马拉叠斯的《无政府主义》日译本译成中文,成为无政府主义的信徒。
1706810552
1706810553
早在日本社会党分裂前,张继和章炳麟就通过同盟会会员日人北一辉的关系结识了幸德秋水。
1706810554
1706810555
1907年3月,张继、章炳麟致函幸德秋水,愿登门求教。从此,双方往来联系不绝。
1706810556
1706810557
刘师培、何震夫妇于1907年春到达东京后,也很快成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
1706810558
1706810559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1884年6月24日生于江苏仪征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饱读经史,1901年中秀才,第二年又中举人,可谓少年得志。1903年,他踌躇满志地赴开封会试,不料却名落孙山,初次品尝到“飞腾无术儒冠误”的失落感。返乡时途经上海,意外结识了因宣传革命而屡遭清政府通缉的章炳麟。刘家祖孙三代以治一部《左氏春秋传》而著称,章炳麟推重刘师培家传的古文经学,刘师培仰慕章炳麟的学问,二人意气相投,学问相近,引为知己。当时,上海是国内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带,章炳麟在《苏报》上鼓吹排满革命,受章炳麟影响,刘师培思想翻然一变,从此绝意科场,主动投身民主革命活动。这年三月,他在《苏报》发表《留别扬州人士书》、《中国民约精义》等文章,不久又著《攘书》,表示了他的“攘除清庭,光复汉族”的决心。
1706810560
1706810561
1903年夏,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章炳麟、邹容被捕,刘师培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趋激烈。他与蔡元培等共同发起“对俄同志会”,参与创办《俄事警闻》,揭露沙俄侵略中国,反对清政府卖国政策。
1706810562
1706810563
1904年初,《俄事警闻》改名《警钟日报》,刘师培与林獬担任主编。与此同时,他还是《中国白话报》的主要撰稿人,以白话文的通俗形式宣传民主革命。他在该报上发表《论激烈的好处》,署名“激烈第一人”。又相继参加了蔡元培等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并成为光复会的首批会员。刘师培的激烈表现为他在革命党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1706810564
1706810565
这期间,刘师培回乡探亲,不久,便匆匆携未婚妻何班返回上海。何班进爱国女社就读,后来成为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甚至不惜以男性为敌。她与刘师培结婚后,姓氏改为从父母两姓,署名震。据说,在后来的婚姻生活中,她常常对刘师培作“河东狮吼”,刘师培苦不堪受,这对他的后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1706810566
1706810567
1905年3月,《警钟日报》被租界当局查封,刘师培在上海待不下去,遂避往浙江,不久,又转道去安徽芜湖,先后任教于安徽公学、皖江中学,同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当时,陈独秀、章士钊等也在安徽公学任教,并且组织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刘师培成为其中的一员。
1706810568
1706810569
1907年2月,刘师培应章炳麟之邀,偕同母亲、妻子何震及何氏表弟汪公权东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刘师培很快成为章炳麟主编的《民报》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接连在《民报》上发表《普告汉人》、《利害平等论》、《悲佃篇》、《清儒得失论》、《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激烈的反清文章。
1706810570
1706810571
也许是由于这时同盟会领袖内部分歧,刘师培对革命形势有点悲观,也许是刘师培夫妇过于年轻,缺乏对汹涌澎湃的新思潮的辨识能力。就在这时,刘师培的思想开始发生第二次转变。当时的日本社会党内部弥漫着一股无政府主义思潮,受其影响,到日本才三个月,刘师培、何震便开始服膺无政府主义,用无政府主义思想来鼓吹他们的反对专制的主张。
1706810572
1706810573
1907年4月,幸德秋水在《平民新闻》上写文章提议中日革命家携手,亚洲各国社会党联合起来。章炳麟首先起来响应,与印度流亡者筹组亚洲和亲会。不久,何震出面组织“女子复权会”,并创办《天义》半月刊作为它的机关报,在6月10日出版第一期。
1706810574
1706810575
恰在这时,同盟会内部发生了反对孙中山的风潮,刘师培要求借此改组同盟会。这一企图,遭到黄兴、刘揆一等人的坚决反对。于是,刘师培就与张继两人共同发起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他们在发起的广告中明言:
1706810576
1706810577
近世以来,社会主义盛行于西欧,蔓延于日本,而中国学者则鲜闻其说,虽有志之士,间倡民族主义,然仅辨种族之异同,不复计民生之休戚,即使光复之说果见实行,亦恐以暴易暴,不知其非。同仁有鉴于此,又慨社会主义之不昌,拟搜集东西前择各学术,参互考核,发挥光大,以饷我国民。复虑此学之不能普及也,拟设社会主义讲习会,以讨论此旨。
[
上一页 ]
[ :1.7068105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