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0675e+09
1706810675
1706810676 一时,上海人情鼎沸,志士云集。
1706810677
1706810678 蔡元培、黄炎培等在上海绅商市民一千二百余人,立志谏阻废黜光绪皇帝,他们推举由经元善领衔发电报作为奏疏,上书请求慈禧太后收回承命。
1706810679
1706810680 慈禧太后闻讯后,雷霆大怒,下令严厉处置经元善。
1706810681
1706810682 1月28日晨,在北京的盛宣怀密电上海的郑观应等说,经元善电奏之事使慈禧太后龙颜大怒,恐有不测,嘱经元善家属亲戚,力劝他“辞差远离”,暂避一下风头。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29日,经元善乘英公司轮船仓皇南行,2月7日到澳门。
1706810683
1706810684 当时,澳门的绅商士民,闻说此事后,立即行动起来,给予经元善保护并批评清政府的专制行为。澳门出版的《知新报》,报道了经元善发谏阻废立的电奏,并发表编者按语,指责清廷下令逮捕经元善。
1706810685
1706810686 2月20日,经元善收到家中来信说,两江总督鹿传霖要他到南京面商。经过考虑后,经元善准备2月26日返回上海。然而,23日下午,招商局澳门负责人叶侣珊对经元善说,有远友来访将到,务请稍缓行期,经元善遂决定推迟二天离澳。但就在25日傍晚,经元善却被澳门葡萄牙当局逮捕,押送入狱。据说,原因是当时京中御史余诚格奏参电报局亏空,指责盛宣怀为督办没有制止总办经元善的失职。于是,清廷责成盛宣怀捕拿经元善。实际上,经元善是匆忙出逃、局务未及报销交代。盛宣怀为了卸责,不得不诬经元善是“亏空逃走”。因此,他“电请粤督李鸿章备文移提”。见电后,李鸿章即派道员刘学询等人到澳门,要求葡萄牙当局给予移交经元善。这样,便有了25日经元善被捕入狱之事。
1706810687
1706810688 经元善被捕消息传出后,上海、香港各埠的中外绅商、敎士、报馆,纷纷致电澳门当局,要求主持公论。在澳门的保皇会人士,也对经元善“全力相庇”。最后,终因保皇会人士何廷光等人竭力劝阻,刘学询等人才改变了将经元善解省就质的主意。
1706810689
1706810690 为了卸责和取悦清政府,4月下旬,盛宣怀又以经元善“拐款逃走”为刑事案件,并派所谓证人到澳门对质。由于何廷光等人再次全力相庇,盛宣怀的阴谋没有得逞。同时,《知新报》也发表文章,批评《申报》称经元善为康有为逆党。
1706810691
1706810692 5月12日,澳葡当局正式照会李鸿章,指出他所得有关经元善短解公款消息,皆不确实。此后如欲所问,“可直照会澳政府相询”。但盛、李不甘心失败,故又于6月中旬,使原告律师上控,要求将案卷提往葡京里斯本复核。这时,经元善对于盛宣怀只知避一己祸害而不顾违背公理的事情十分生气,他上书李鸿章指出:
1706810693
1706810694 元善羁澳一案,初衷实不愿与廿载共事,名为患难道义旧交,在异域对簿公庭,贻讥外人,心实耻之,但原呈既借题饰词,不能不候友邦淑问,庶几水落石出,势难自由,非敢抗宪檄也。
1706810695
1706810696 此案拖到1900年底,经过里斯本高级法庭复核,葡萄牙政府确认经元善是政治犯。1901年春,澳门当局将经元善释放,并给予政治避难权。
1706810697
1706810698 至此,清政府企图捕捉严惩经元善的企图全部落空。
1706810699
1706810700 经元善作为布衣而敢于质问当权太后,这件事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甚大。它至少说明,在国难日深的关头,中国广大基层民众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国事;同时也说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此时也已潜伏下了严重的危机,出现了不可弥补的漏洞。
1706810701
1706810702 二、墨水瓶风潮
1706810703
1706810704 1905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墨水瓶风潮”,这是中国最早的反专制的学运开端。
1706810705
1706810706 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一所很有影响的学校,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1896年冬,由洋务大员盛宣怀奏请筹设,1897年4月在上海徐家汇正式开学。
1706810707
1706810708 南洋公学初期设有师范院、中院(即中学)、外院(即小学)、特班和政治班。其中,中院的规模最大,共有六个班级。
1706810709
1706810710 该校名为新式学校,但实际上当时封建习俗仍然很深,教师中既有热心新学的新派,也有顽固保守的旧派。虽然从私塾到新式学堂,管理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当局仍旧习惯于用旧的专制、苛刻的礼教来束缚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中萌发的新思想也不理解,师生之间常常发生对立情绪。如中院五班中文教师郭镇瀛,江苏如皋人,举人,思想非常保守。他讲授的两门课《大清会典》和《圣武记》,因为内容陈旧而不受学生欢迎。为人又刻板专横,如他上课坐的椅子必须放在正当中,稍微斜一点就不高兴,大声斥责:“又歪了,谁摆的,不行!”平时,还严禁学生阅读各种新式书报杂志,引起学生严重不满。被称为中国学运史上“一声霹雷”的“墨水瓶事件”,就发生在五班学生对郭镇瀛的不满上。
1706810711
1706810712 1902年11月5日,公学五班上课时,郭镇瀛发现师座上有一只洗净的墨水瓶,就暴跳如雷,认为这是学生在有意捉弄他,便严词追查。五班学生均回答:“不知。”郭镇瀛就恐吓坐在前排的学生贝寿同、伍石卿,限他们三日内告发,否则加罪。经威胁,五班有一学生诬告此瓶是学生伍正钧所放。13日,校方应郭镇瀛要求,公告开除无辜学生伍正钧,同班其他同学也因为所谓知情不报而受到“记大过”处分。
1706810713
1706810714 对于学校这样的处理意见,当事人伍正钧感到冤枉,其他同学也感到气愤。
1706810715
1706810716 11月14日,五班全体同学相约集体到学校总办(即校长)汪凤藻处申述事实真相,要求撤销处分,但遭到汪凤藻的拒绝。当晚,五班全体同学决定次日全班集体退学,以示抗议,并到各班作告别演说,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同情。
1706810717
1706810718 15日早晨,事情进一步恶化。汪凤藻竟以“学生私自聚众演说,大干例禁”的罪名,张贴布告,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同学。汪凤藻的这一草率决定,引起全校哗然。于是,各班学生二百余人同到总办处求情,但汪凤藻拒不接见。后经再三要求,汪凤藻虽同意接见各班代表,但仍然拒绝收回开除五班学生成命的请求,并蛮横地表示:“五班已经开除,非诸生所得干预,愿去者听。”见此,各班代表愤然退出。之后,他们又集体前往督办处,请求面见公学督办盛宣怀,但盛宣怀拒不接见。在此情况下,学生们决定集体退学,以抗议校方的错误决定,反对对学生采用专制武断的手段。
1706810719
1706810720 一时,事情发展到了骑虎难下的程度。校方感到十分为难,于是请出了受学生尊敬的特班班主任蔡元培来进行调解。经过蔡元培的耐心说服,学生们方同意暂缓行动。蔡元培当晚前去拜见公学督办盛宣怀,而盛宣怀却以“别有要事”辞而不见。几经交涉,至16日晨,仍无成效。
1706810721
1706810722 16日,迎着晨光,全体学生早早起来,打好行装,集体在大操场,等候校方最后的答复。
1706810723
1706810724 上午10时左右,仍然不见回音。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序,高呼“祖国万岁”的口号,秩序井然地走出了南洋公学。素有民主思想的蔡元培也因此愤而辞职,跟随学生一起离开了南洋公学。
[ 上一页 ]  [ :1.7068106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