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1097e+09
1706811097
1706811098 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笔极犀利,文极沉痛,稍有种族思想者,读之当无不拔剑起舞,发冲眉竖。若能以此书普及四万万人之脑海,中国当兴也勃焉,是所望于读《革命军》者。
1706811099
1706811100 这是《苏报》与《革命军》在反满反专制上的共鸣。前者较能道出邹容思想的全貌,后者仅着眼于排满一点,这是不能包含《革命军》一书全部内容的。但经《苏报》介绍之后,《革命军》引起了民众广泛的注意。另外,章炳麟的《序革命军》亦为《苏报》所转载,其中值得留意的一点是章氏对“革命”一词的解释,章炳麟说:
1706811101
1706811102 同族相代,谓之革命;异族攘窃,谓之灭亡。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既灭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
1706811103
1706811104 章炳麟的《客民篇》、《序革命军》,张继的《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以及6月22日刊出的《杀人主义》等文章,都表现出极强烈的种族情绪,反满态度一览无遗。
1706811105
1706811106 5月间,《苏报》上大量涌现革命排满文字,这是数月来革命者激进言论高涨及发展的结果。无可怀疑,也是进化论思想及虚无主义思想的冲击所致。具体而言,自严复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以后,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之理,使爱国之士益增对于国家民族的忧患,而使热血青年兴极端的民族主义之想。在《苏报》言论中,可以清楚看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706811107
1706811108
1706811109 鼓吹:终结帝制的集结号 《苏报》指出:
1706811110
1706811111 天道无常,优胜劣败,往者莫谏,来犹可追。我国人乎,微论其为一人计也,或为一国谋也,殆非善用竞争主义以与外族而周旋也,恐未足以善厥后矣。
1706811112
1706811113 1902年及以后的两年间,又有若干著述出现,对俄国虚无党及其暴力主义寄予同情,也成为反抗清王朝统治及专制政体的重要理论之一。这种现象最早见于留日学生杂志及《苏报》中。
1706811114
1706811115 1903年6月19日,《苏报》发表一篇题为《虚无党》的论说,便是代表性的一例。文中说:
1706811116
1706811117 虚无党之势力既盛,虽至杀人如麻,血流漂杵,惨酷之气,暗无天日,而此潮流固日增其高度,不远铲除专制,建设新国之域不已,然则旧俄国之寿命殆将为所斩绝,而造出灿烂庄严之新政府无疑矣。吾言及此,吾不得不服其手段,慕其势力,涎其幸福,而重为吾祖国前途悲也……此潮流必有踰昆仑阿尔泰之山,蓬蓬勃勃以输入支那内部之一日。输入之日何日乎?其吾人逐异种、复主权之日乎?
1706811118
1706811119 此外,同年4月11、12日,亦即在排满思想大起之前,《苏报》刊载了蔡元培的《释仇满》一文,内容别具一格。该文认为仇满乃政治的,而不是种族的。所谓种族之别,一为血液,一为风习;满人血统,久已与汉族混杂,其语言文字风习如已为汉族所同化,是故“吾国人皆一汉族而已,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然而现实之中,满人一词“赫然揭著于吾国,则亦政略上占有特权之一记号焉耳。其特权有三:世袭君主,而又以产少数人专行政官之半额,一也;驻防各省,二也;不治实业,而坐食多数人之所生,三也”。至于“近日纷纷仇满之论,皆政略之争,而非种族之争也”。进而指出:“昔日种族之见,宜若为之消释,而仇满之论,反炽于前日者,则以近日政治思想之发达,而为政略上反动之助力也。盖世界进化已及多数压制少数之时期,风潮所趋,决不使少数特权独留于亚东之社会,此其于政略上所以有仇满之论也。”
1706811120
1706811121 据蔡元培回忆,当时张园演说会,本合革命与排满为一谈;而邹容所作的《革命军》一书,尤持“杀尽胡人”见解,他因不甚赞同,遂有此文之作。从文章内容来看,他反对持昔日种族之见以言仇满,实欲规范仇满的界限,指出满汉之间的矛盾是政治上的,而不是种族的,企图平抑逾度的种族情绪。可是,当时注意的人很少,足以证明种族感情已深入激进人士的思想之中,况且蔡元培寄望“满人自觉”,并自动地“放弃其特权”,这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1706811122
1706811123 当然,在《苏报》中,也有一些文章指出排满只是革命所必须的手段之一,究非终极目标,如《读革命军》一文说:
1706811124
1706811125 而今日世袭君主者满人,占贵族之特权者满人,驻防各省以压制奴隶者满人。夫革命之事,亦岂有外乎去世袭君主,排贵族特权,覆一切压制之策者乎。是以排满之见,实正为革命之潜势力,而今日革命者所必不能不经之一途也。居今日而言教育普及,又孰有外于导普通仇满之思想者乎。然使仅仅以仇满为目的,而不输灌以国民主义,则风潮所及,将使人人有自命秦政、朱元璋之志,而侥幸集事,自相奴畜,非酿成第二革命不止。
1706811126
1706811127 章士钊说:“查清末革命史中,内地报纸以放言革命自甘灭亡者,《苏报》实为孤证。”
1706811128
1706811129 确实,《苏报》对于反满革命言论的宣传,在当时是居于最激进地位的,其无所顾忌的表现也是空前的,它吸引了大批激进青年,使他们在反对腐败的清政府专制统治一点上,产生了共鸣。
1706811130
1706811131 《苏报》的论说发表后,外地报刊如香港《中国日报》、厦门《鹭江报》等纷纷选录转载,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它在国内外社会上的影响。
1706811132
1706811133 上海地区的革命宣传活动如此大张旗鼓地迅速展开,自然引起了清政府的极大惊慌。
1706811134
1706811135 1903年5月,商约大臣吕海寰就函告江苏巡抚恩寿:
1706811136
1706811137 上海租界有所谓热心少年者,在张园聚众议事,名为拒法拒俄,实则希图作乱。请即将为首之人密拿严办。
1706811138
1706811139 恩寿饬上海道袁树勋向各国领事照会,指名要逮捕蔡元培、章炳麟、陈范等人。
1706811140
1706811141 介绍《革命军》的文章在《苏报》上发表后,恩寿再次饬袁树勋,称奉清廷谕旨,要求上海的列强租界当局——工部局,会同查封《苏报》,逮捕章、邹、陈等人。同时,恩寿又派候补道俞明震到上海,会同袁树勋办理此事。
1706811142
1706811143 6月20日,两江总督魏光焘电告外务部:
1706811144
1706811145 查有上海创立爱国学社,招集群不逞之徒,倡演革命诸邪说,已饬查禁密拿。
1706811146
[ 上一页 ]  [ :1.7068110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