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28471
1706828472
1706828473
①据戚其章《甲午战争史》记载,此战经远舰有16人生还。《甲午战争史》,第140页。来源:黛治夫:《海軍砲戦史談》,第106页。[88]
1706828474
1706828475
[1]野村實:《海戦史に学ぶ》,第43页。
1706828476
1706828477
[2]《李鸿章全集》,第15册,第448页。
1706828478
1706828479
[3]《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711),《中日战争》,第3册,第128页。
1706828480
1706828481
[4]“伊东海军中将关于黄海海战的演说”,《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28页。
1706828482
1706828483
[5]据说桦山对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的斗志表示质疑,故亲临一线,以防止伊东避战。
1706828484
1706828485
[6]戚其章:《甲午战争史》,第121页。
1706828486
1706828487
[7]“来远舰水手陈学海口述”,转引自《甲午战争史》,第121页。
1706828488
1706828489
[8]《海事》,第10卷第3期,第38页。转引自戚其章:《走进甲午》,第174页。
1706828490
1706828491
[9]《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卷,第163-164页。
1706828492
1706828493
[10]“常备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坪井航三的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35页。
1706828494
1706828495
[11]参阅《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卷,第169、171页。李·马吉芬:《他选择了中国》,第110页。戴乐尔:《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第43页。
1706828496
1706828497
[12]《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卷,第179、182页。
1706828498
1706828499
[13]“‘松岛’的战斗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48页。
1706828500
1706828501
[14]“常备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坪井航三的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35页。
1706828502
1706828503
[15]“常备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坪井航三的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37页。
1706828504
1706828505
[16]“西京丸战斗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60页。
1706828506
1706828507
[17]“‘松岛’的战斗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48页。
1706828508
1706828509
[18]“伊东海军中将关于黄海海战的演说”,《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29页。
1706828510
1706828511
[19]“福龙号鱼雷艇管带蔡廷干关于黄海海战的报告”,同上书,第261-262页。后人对400米距离上鱼雷不中多有争论,然而以当时鱼雷的性能而言,400米并不是一个很近的距离,其时最先进的怀特黑德MKJB型鱼雷在实验中能达到的有效射程也不过800码需20米些当时的日本海军则以300米为鱼雷的有效射程,大东沟海战后进一步修正为100米以内。参阅《大海軍を想う》,第70页。
1706828512
1706828513
[20]“常备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坪井航三的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38页。
1706828514
1706828515
[21]“伊东海军中将关于黄海海战的演说”,《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30页。但伊东将中弹时间说成是“下午四时左右”,与其他各处15时30分中弹之记录不符。
1706828516
1706828517
[22]这个伤亡人数占了“松岛”全舰人员的三分之一弱。整个海战中,“松岛”也不过35人战死,78人负伤。
1706828518
1706828519
[23]“‘松岛’的战斗报告”,《续编·中日战争》,第7册,第248页。
1706828520
[
上一页 ]
[ :1.7068284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