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29296
胡燏棻还怀疑汉纳根“此次建言本意,似欲多购船械,为牟利起见”。他更担心:“事权过重,所用洋员过多,积久难以铃束。”[7]
1706829297
1706829298
在这重重困难下,清廷乃决定派出议和大臣,与日本进行终战谈判。[8]但同时,北洋海军毕竟仍未覆灭,定远、镇远两大铁甲舰犹在。且冬季已经到来,清廷上下普遍认为严冬有利于本土作战的清军,而不利于劳师远征的日军。所以,翁同龢等人并未担忧日本不接受议和或虽议和但不停战的后果,反而担心日本援引国际惯例,借和谈来停战,安全过冬。[9]
1706829299
1706829300
于是,清廷最终形成的定策是边谈边打,寄希望于能利用寒冬季节、本土作战的优势,痛击日军,从而为终战争取一个较有利的谈判地位。此即光绪对宋庆所传达的期望:“乘此寒令,南船冻阻,北贼亦畏冷怯战,获一大捷,则大局转机即在指顾。”[10]
1706829301
1706829302
此种安排,在战略上尚属得当,能否成功,则取决于:(1)日本是否乐于在严冬季节边谈边打。(2)清军的反击能否达成预期效果,日军又会采取何种反制行动,清军有无对策。
1706829303
1706829304
这就引出了日本的终战指导问题。
1706829305
1706829306
1706829307
1706829308
1706829310
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修订版) 第三节 日本的终战指导
1706829311
1706829312
要看清日本终战指导的变化轨迹,我们先要回到日本对华开战的原点文献:小川又次的《清国征讨方略》。
1706829313
1706829314
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彻底灭亡中国,将之肢解为如下六部分:
1706829315
1706829316
一、直接割让给日本的领土:自山海关至西长城以南,直隶、山西两省之地,河南省之黄河北岸,山东全省,江苏省之黄河故道、宝应湖、镇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东北之地,盛京盖州以南之旅顺半岛,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浙江舟山群岛,澎湖群岛,台湾全岛,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
1706829317
1706829318
二、保留给清王朝的领土:东三省及内兴安岭山脉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给清朝,使之独立于满洲。
1706829319
1706829320
三、复辟明王朝的领土:于中国本部割扬子江以南之地,迎明朝后裔,建王国,并使之成为日本之附属国。
1706829321
1706829322
四、另一附属国的领土:扬子江以北,黄河以南,再建一王国,“拥立其民族被尊为武圣之关羽后裔,或寻求其他名人封之于王位”,同样使之成为日本的附属国。
1706829323
1706829324
五、达赖喇嘛国:于西藏、青海、天山南麓,立达赖喇嘛。
1706829325
1706829326
六、蒙古部落区:于内外蒙古、甘肃省、准噶尔,选其酋长或人杰为各部之长,并由我国监视之。[11]
1706829327
1706829328
正因为政治目的极大,所以小川为之配备的作战计划也极其宏大:
1706829329
1706829330
动员8个师团的兵力,其中6个师团在海军掩护下,于山海关和滦河之间登陆,“攻占北京,擒获清帝”。另外两个师团则“同海军一起进入扬子江,先攻克吴淞,据之,切断上海及长江沿岸各地交通,然后水陆合力,攻克江阴、镇江、扬州、南京、九江、安庆、武昌、荆州、长沙、宜昌等沿岸要冲……据长江,使长江以南之兵不得北上,对长江以北之地,骚扰威胁其背后,亦使之不能北上,且集中地方物资,以图持久之计,使进攻北京之兵专心致力于进攻。”[12]
1706829331
1706829332
此计划如实现,等于是日本独吞中国,化身为一个巨型的海陆二元帝国,一举成为远东的霸主。实际上,这个计划不仅超越了当时日本的国力,也超越了国际政治的合理边界,完全无视列强的反应,堪称标准的纯军事幻想。
1706829333
1706829334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在制定1894年对华战争计划时,虽明显借鉴了小川方案,却进行了两个重大修改:
1706829335
1706829336
其一,将控制朝鲜半岛作为战争目的。
1706829337
1706829338
其二,通过开战前巧妙的兵力调度,形成日军在汉城地区的优势地位,进而以此为诱饵,吸引清军主力深入朝鲜腹地,然后对直隶平原进行突然袭击,进而通过这种心脏打击,迫使清政府让出朝鲜。
1706829339
1706829340
应该说,这两个修订互相呼应,为日本的军事行动与政治目的之间搭建了一条稳固的桥梁。同时,日军高层还注意到防止清军日后发起报复性战争的预防问题。
1706829341
1706829342
就在中日互相宣战后的第9天,日本陆海军参谋会议在讨论冬季作战大方针的时候,开始讨论如下问题:“如果我国今后取得了大决战的胜利,在清政府请和之日,为维护东洋和平等战略需要,是否有迫使清国割让部分领土之必要。”讨论的结果是有必要将台湾、澎湖两岛及其他二三要地划归日本。理由是:
1706829343
1706829344
澎湖岛是水深、湾宽、四时无风浪的优良港。其位置扼台湾海峡,扼黄海和中国海之咽喉,同我国之对马岛一样,都是东亚最重要的要冲。因此,同旅顺、威海卫一起,把它归属于我国,以扼制清国之首尾,不仅能消弱其抵抗力,而且对于将来称霸于东亚,控制太平洋海面,都是极为重要的。……要可靠地领有孤立于台湾海峡之澎湖列岛,则必须同时领有台湾,并派大约一个师团驻于台湾,实施戒备。这是自不待言的。
1706829345
[
上一页 ]
[ :1.7068292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