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33712
[23] 木刻的两个版本都是美国布朗大学包筠雅(Cynthia Brokaw)教授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1706833713
1706833714
[24] 士绅在清末地方社会、政治生活中已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美国学者萧邦齐(R.Keith Schoppa)曾统计1851—1874年间四川535个地方士绅(或称“精英”)的活动,并对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功能进行了考察。在535个四川地方士绅中,有322个(即总数的60%)没有功名,其中,商人42人,商人兼地主14人,地主17人,资产来源不详者114人,身份不详者135人。在具有功名的213人中,进士、举人和贡生即所谓“上层士绅”61人,廪贡生、生员和监生即所谓“下层士绅”152人,下层对上层士绅的比例较之我们通常所想象的要高。从“精英”在地方的活动看,无功名者居重要地位。如地方防御中占58%,公共事务中占69%,慈善事业中占64%,地方公断中占81%,只有教育活动的比例稍低,占43%。从地方活动的类别来看,防御活动所占比例最高(这与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有关),有功名者占62%,无功名者占67%;其次是慈善事业,有功名者占14%,无功名者占17%;再往下,则有无功名者比例相差较大,有功名者教育活动占11%,公共事务占10%,地方公断仅占2%。无功名者公共事务占15%,教育活动和地方公断各占5%。从上可见,地方士绅(或乡绅)的社会功能和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功名有无对他们在地方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无十分明显的影响。见R.Keith Schoppa,“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Local Elite in Szechwan,1851-1874.”Late Imperial China(Ch’ing-shih went’i)10(1973),pp.7-23。
1706833715
1706833716
[25] 张骥等修:民国《温江县志》卷三,《民政志》。
1706833717
1706833718
[26] 嘉庆十八年(1813)《巴县团首牌团条例》,道光三十年(1850)《编查保甲条规》,见四川大学历史系藏巴县档案抄件。
1706833719
1706833720
[27] 蓝炳奎等修:民国《达县志》卷七,《官政门·民职》。
1706833721
1706833722
[28] 王先明、常书红:《晚清保甲制的历史演变与乡村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关系变化》,《史学月刊》2000年第5期,第130—138页。
1706833723
1706833724
[29] 冉锦慧、李慧宇:《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47页。
1706833725
1706833726
[30]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六日署四川总督岑春煊:《奏川省近日剿办会党拳民等情形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选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746页。
1706833727
1706833728
[31] 《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解散会党》,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35页。
1706833729
1706833730
[32]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下册,第792页。
1706833731
1706833732
[33] 王闿运:《湘军志》,《湖南防守篇》第25,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左宗棠:《附陈鲍提督所部仍请由该员自为主持片》,《左恪靖伯奏稿》卷二五,第41—42页;《宣统三年八月初三日龚宝琛致盛宣怀函》,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1页。
1706833733
1706833734
[34] 《四川官报》辛亥第9册。
1706833735
1706833736
[35] 《四川通省警察章程》(190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巡警部档案》,1501-179。感谢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教授提供这份资料的手抄件。
1706833737
1706833738
[36] 刘师亮:《汉留全史》,第4页。
1706833739
1706833740
[37] 隗瀛涛、何一民:《论同盟会与四川会党》,《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46—569页。
1706833741
1706833742
[38] 王蕴滋:《同盟会与川西哥老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第218页。
1706833743
1706833744
[39] 吴晋航:《四川辛亥革命见闻录》,《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集,第99—110页。
1706833745
1706833746
[40] 《生活》第8卷,第43期,转引秦和平:《二三十年代鸦片与四川城镇税捐关系之认识》,《城市史研究》第19、20期合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94—95页。
1706833747
1706833748
[41] 王世良、刁纯金:《霸踞竹篙集党、政、军、匪、袍于一身的反动人物贺松》,《金堂文史》,巴蜀书社,1990年,第441—455页。
1706833749
1706833750
[42] 王世良、刁纯金:《霸踞竹篙集党、政、军、匪、袍于一身的反动人物贺松》,《金堂文史》,第441—455页。
1706833751
1706833752
[43] 刘师亮:《汉留全史》,第12页。
1706833753
1706833754
[44]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下册,第795页。
1706833755
1706833756
[45] 《四川谘议局第一次议事录·解散会党》,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第134页。
1706833757
1706833758
[46] 《四川官报》辛亥第9册。
1706833759
1706833760
[47] 吴晋航:《四川辛亥革命见闻录》,《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集,第99—110页;陈书农:《四川袍哥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集,第174—176页;王蕴滋:《同盟会与川西哥老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3集,第218—223页。
1706833761
[
上一页 ]
[ :1.7068337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