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493e+09
1706874930
1706874931
1706874932 他以一个西方人的立场反思了基督教借武力入华,又在中国人的创痛里流布的事实。这个过程使基督教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地方秩序和社会经济的剧烈动荡不停地冲撞交缠,于是在晚清中国,传教的历史同时便成了教案的历史。
1706874933
1706874934 (2009年)
1706874935
1706874936 (1)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54、62页。
1706874937
1706874938 (2)  《清末教案》第一册,第2页。
1706874939
1706874940 (3)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88、95、97、107页。
1706874941
1706874942 (4)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147页。
1706874943
1706874944 (5)  参见李思危:《咸丰年间反基督教的言论》,《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四编:教案与反西教》,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6页。
1706874945
1706874946 (6)  《清末教案》第六册,第174、197页。
1706874947
1706874948 (7)  转引自李思危:《咸丰年间反基督教的言论》,《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四编:教案与反西教》,第6页。这一类事当日甚多,参见《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二册,第616页。
1706874949
1706874950 (8)  《清末教案》第四册,第97页。
1706874951
1706874952 (9)  《清末教案》第四册,第36页。
1706874953
1706874954 (10)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六册,第3131—3132页。
1706874955
1706874956 (11)  参见《清末教案》第六册,附录四,第707—714页。
1706874957
1706874958 (12)  《清末教案》第一册,第776—778页。
1706874959
1706874960 (13)  《清末教案》第六册,第89页。
1706874961
1706874962 (14)  转引自吕实强:《扬州教案与天津教案》,《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四编:教案与反西教》,第259页。
1706874963
1706874964 (15)  《清末教案》第五册,第31页。
1706874965
1706874966 (16)  《清末教案》第五册,第14页。
1706874967
1706874968 (17)  《曾国藩全集·奏稿》(十二),第6982页;《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七十二,第30页。
1706874969
1706874970 (18)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七十二,第28页。
1706874971
1706874972 (19)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七十三,第34页。
1706874973
1706874974 (20)  《清末教案》第五册,第12—13页、21、20页。
1706874975
1706874976 (21)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七十三,第26页;《曾国藩全集·奏稿》(十二),第7077—7080页。
1706874977
1706874978 (22)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七十三,第21、17页;卷七十二,第35页。
1706874979
[ 上一页 ]  [ :1.706874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