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9591e+09
1706879591
1706879592 正在武则天筹划着下一步如何围绕许敬宗做一做文章时,朝中却发生了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任何一起小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大变局。当时朝中有一个中书舍人名叫李义府,是贞观年中后期被推荐入仕的,属于魏王党的外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一个局面结束,新局面将要展开时,关键人物通常是那些可以改变时局的英雄。
1706879593
1706879594 当然,李义府和英雄相距甚远,却比一般英雄更令人感兴趣。此人阴狠、笑里藏刀,因此江湖名声较差,人送外号“李猫”。由于他有学识、会官场投机,历任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并成为弘文馆十大学士之一。有人赏识他,同样也有人鄙视他,长孙无忌就是讨厌他的人之一。长孙无忌一直想让此人从眼皮子底下消失,准备将其逐出京城,降职为壁州司马。
1706879595
1706879596 长孙无忌授意草拟的敕令还没有送达门下省公布,李义府已经通过自己的耳目收到了消息,无奈之下便向同是中书舍人的王德俭请教应对之策。
1706879597
1706879598 官吏的升迁及调动,都有一套程序。先由中书省起草,送达门下省,经天子批准后才会公布。王德俭是另一位失意官员许敬宗的外甥,在权力集团内部被人称为“智囊”。因此,王德俭向李义府授计,应该是许敬宗的意思。
1706879599
1706879600 也许许敬宗曾和他这个外甥说起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但这个机会的投资风险太大。王德俭之所以自己不去“叩阁上表”,争取那一套富贵,而是把机会让给李义府,是因为他还无法准确把握这么做的结局。叩阁上表是有风险的,因为此时长孙无忌还占有绝对的优势。
1706879601
1706879602 王德俭见李义府遭到这样的排挤,不妨死马当活马医,拿他来做一个“活体试验”。王德俭教给李义府的,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敢干的事。他不愿去冒这个风险,而李义府则不同,铤而走险是他唯一的选择。
1706879603
1706879604 王德俭对李义府说:“皇帝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正在犹豫不决,一直担心宰相们会有异议。你如果能够在这时候提议立武氏为后,那么就有希望转祸为福。”这虽然是一步险棋,但李义府已经别无选择。人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绝地反击。
1706879605
1706879606 这一天的黄昏,李义府进入宫中值班。在中书省值夜后,李义府在适当的时间,宣称有急事上奏高宗,并约好紧急联络的宦官,把已经拟好的奏文呈上。
1706879607
1706879608 奏章的主要内容:臣闻皇后王氏行为有碍妇德,恳请尽速废王氏,立堪为后宫典范的武则天为皇后,以满足天下臣民的愿望。
1706879609
1706879610 高宗皇帝十分高兴,亲自召见李义府,赐给他珍珠一斗,留他在京官居原职。武则天也暗中派人慰勉李义府,并说服高宗破格提拔他为中书侍郎。
1706879611
1706879612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贵族官僚,在背后议论废后立武这件事时,张口就骂武则天是“寒门出身的贱妾”。这样的话打击了一大片,同样出身寒微的人听来是刺耳的,让人愤怒不已,本来他们或许是两边都不靠的骑墙派,可现在却更加同情武则天的境遇了。
1706879613
1706879614 如今李义府公开站出来挺武,不但挽救了自己将要被贬职的命运,还得到了许多赏赐,并升高官。李义府是高宗和武则天投到外朝官僚湖中的第一颗石子,废立皇后的消息与影响,随着石子引起的涟漪一波一波地向外扩散。
1706879615
1706879616 这件事让那些不知道如何站队的官员们认清了现实,只要拥护武则天,不管长孙无忌一派如何反对,也能荣升。当武则天立后有一天成为事实,他们便可以从长孙集团的手里夺取政权。
1706879617
1706879618 此事和对弈极为相似,一子落下,满盘皆活,李义府本来黯淡的人生,就此得到转机。同时,李治和武则天也大受鼓舞,他们终于有理由相信,朝中确实还有敢于跟长孙无忌唱对台戏的人,这是十分重要的。
1706879619
1706879620 李义府转祸为福,是太尉与昭仪两大力量较量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人们从这个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是,权威赫赫的长孙太尉似乎已经敌不过宫廷深处那个小小的昭仪。
1706879621
1706879622 看到支持高宗皇帝废黜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好处这么大,很多人都动心了。心动不如行动,许敬宗是行动最快的一个。
1706879623
1706879624 那些观望者对长孙无忌一直心怀不满,其中想去结交武则天又畏缩不前的人,现在开始放下包袱。结果便是在朝堂上形成一股拥护武则天的力量。于是卫尉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都成了武则天倚重的心腹之人。这是外廷上第一批投靠武则天的力量,这股力量,与她在宫廷内集结的情报网,构成她起家的基本力量。
1706879625
1706879626 这时双方的力量有不相上下之势,武则天的频频出手,已经引起了朝中人士的注意。人们自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太尉长孙无忌的力量大,还是武则天的力量大?
1706879627
1706879628 如果从武则天不断派人向太尉致意,力图争取太尉的支持来看,似乎是太尉的力量大。但是已经有一部分朝臣在暗暗地希冀着,在这场斗争中,昭仪能够战胜太尉。许敬宗就是其中一人。
1706879629
1706879630 李义府挺武的背后指使就是许敬宗,许敬宗算是帝国的三朝老臣,他比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大七岁,和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魏徵是老同事,曾一起在瓦岗寨的带头大哥李密的手下当过幕僚,后来又投奔了秦王李世民而成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这是一个在政治舞台上混迹了大半生的“老戏骨”,可是他演技依然平平,官运依然不见起色。
1706879631
1706879632 许敬宗是个性情狂傲之人,很多时候具有小人特质,并被后世划为“奸臣”。无论是小人还是奸臣,都有自己为之奋斗的志向。
1706879633
1706879634 人生真是个残酷的游戏,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的意外。在李义府挺武这件事上获得的种种好处,让许敬宗知道,识时务才是生存的根本。他随之抛出了自己的挺武宣言:老农民多收了几斗麦子都想换个老婆,何况天子!
1706879635
1706879636 话糙理不糙,唐高宗和武则天听了自然很受用,不久以后就恢复了许敬宗礼部尚书的职位。武则天此时已不是初入宫廷的天真小姑娘了,她对朝中各派的实力、诉求、优劣都了如指掌。抓住许敬宗这个人后,她觉得可以放心利用。
1706879637
1706879638 永徽四年,武则天秘密召见许敬宗。这次密谈,武则天亮出了她的政治底牌,一是实现自己的皇后梦想,二是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武则天的两张底牌:要的不光是个人发光发热,而且要整个帝国跟着自己一起发光发热。宦海沉浮的许敬宗毕竟是老辣之人,他劝武则天不要操之过急,目前仍以网罗人才、收罗人心为主,伺机再动。
1706879639
1706879640 知道怎么站队的官员,就是皇帝需要的官员。事到如今,就算是傻子也能明白皇帝的心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力挺武则天的队伍中来,王德俭、崔义玄等是较早的一批,后来这些人都成了武则天的心腹。一批大臣就这样分化出来,站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
[ 上一页 ]  [ :1.7068795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