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11336e+09
1706911336 在他看来,外部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朝内的群臣。
1706911337
1706911338 这些年来,朝内群臣凡事必争,争国本,争三大案,争来争去,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宣党、昆党、多党群起,争得焦头烂额。
1706911339
1706911340 他很担心这种无谓的党争有一日会牵涉到辽东边事,那样,自己所有的努力不但会付诸东流,国家的安全也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1706911341
1706911342 不过,万历很够意思,当即表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706911343
1706911344 赐尚方宝剑,“重其事权”,力挺他。
1706911345
1706911346 熊廷弼离朝赴任,果然,如他所料,各种弹劾他的奏疏,像雪片一样飞到万历的龙案上,言官攻击他的谤议,在朝中不绝于耳。
1706911347
1706911348 万历不理睬,毫无保留地支持熊廷弼。
1706911349
1706911350 他对熊廷弼的所有建议和主张,无一例外地“悉报允”、“从之”(见《明史·熊廷弼传》)。熊廷弼曾经想撂挑子不干,万历就语重心长地在熊廷弼的辞职报告上批复道:“辽事败坏,全是地方官玩忽职守所致,卿一意振作,恢复封疆,朕深切依赖。如今军情紧急,岂是经略自弃前功的释肩之时!望卿益加殚忠任事,与诸臣协心共济,毋为人言所阻。”(原文详见《明神宗实录》)
1706911351
1706911352 这左一句“深切依赖”,右一句“毋为人言所阻”,显然是对熊廷弼推心置腹、深信不疑。
1706911353
1706911354 由《明神宗实录》还可以清楚看到,万历临死之前,身患重病,依然一如既往地关注辽东边事,关心熊廷弼的工作,别的奏疏可以不看,唯独熊廷弼的奏疏却是每奏必看,且还要一一批答。
1706911355
1706911356 现在,一朝天子一朝臣。
1706911357
1706911358 万历死了,朱由校当政,熊廷弼的幸福时光将一去不复返矣。
1706911359
1706911360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朱由校对辽事还是极为重视的,不,单单是重视还不够,那简直是竭尽全力来整治辽东的军事守备,他即位以后的三个月内,就连发两次帑金,共两百余万两,用于辽东军务,而天启元年(1621)三月、十月,又两次发银两百万两。
1706911361
1706911362 一年之内,即从皇帝私库拨发了四百余万两白银充当辽东兵费,其款额之巨,空前未有,足见天启抵御后金的决心。然而,《明史》说:“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
1706911363
1706911364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五月到八月间,努尔哈赤曾先后攻占了花岭、王大人屯(今辽宁辽阳北)、蒲河(在沈阳北)几个地方,但这只不过是小打小闹,明军仅阵亡七百余人,而明将贺世贤等人也曾给来犯之敌予迎头痛击,颇有斩获功。
1706911365
1706911366 可朝廷里的言官们却咬住不放,借题发挥。
1706911367
1706911368 给事中姚崇文就上书陈说辽东地域日益缩小,诋毁熊廷弼从不听别人的策略和意见,只坚持自己的主意,并攻击熊廷弼“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亲附,刑威有时穷,工作无时止”。
1706911369
1706911370 御史顾慥则指责熊廷弼“出关逾年,漫无定画;蒲河失守,匿不上闻;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剑逞志作威”。
1706911371
1706911372 御史冯三元更是弹劾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 (以上弹劾均见《明史·熊廷弼传》、《明季北略》)
1706911373
1706911374 ……
1706911375
1706911376 看着朝内的群臣像疯狗一样汪汪乱吠,性如烈火的熊廷弼气坏了,一掼纱帽,抗疏极辩。
1706911377
1706911378 好好好,看到熊廷弼的反应,朝内的群臣闹得更起劲了,御史张修德甚至弹劾他破坏辽阳地方建设,祸害一方。
1706911379
1706911380 熊廷弼气得破口大骂:“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明史·熊廷弼传》)当即要缴还尚方剑,强烈请求辞职。
1706911381
1706911382 朝廷派兵部朱童蒙前往辽东勘查时,明明是“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明史·熊廷弼传》),可是朝廷竟然答应了熊廷弼的请求,收回了尚方宝剑,免去其职务,任命袁应泰代其经略辽东。
1706911383
1706911384 熊廷弼慨然上疏叹道:“今朝堂议论纷纷,全不知兵。前年萨尔浒大战前,廷臣哄然高呼师老财匮,敦促杨镐开战,等到军败,才愀然不敢作声。现在辽东稍有起色,愀然不作声者哄然责臣出战。疆场之事,自当听由疆场之臣处理,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稍有不从,就怫然大怒!”(《明季北略》)
1706911385
[ 上一页 ]  [ :1.7069113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