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25239
1706925240
李纲力驳各种逃跑主义言论,他说:“为今之计,当整饬兵马,固结人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可是宋钦宗犹心存疑虑,他举目四望,谁人可抵挡金兵呢?李纲毛遂自荐,挺身而出,并表示愿意“以死相报”。李纲的勇气与责任感感动了皇帝,宋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权负责开封城的防务。
1706925241
1706925242
此时金兵已经开始对开封发起进攻,李纲崭露出卓越的军事组织才能,他领导开封军民英勇备战,修楼橹、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严防死守。其实从兵力的对比上说,开封的宋军在数量上并不少于金兵,可是说到战斗力,连皇帝都没信心。李纲把禁军、厢军,保甲兵等安置于开封城四面,布下数道防线,又组织马步军四万人,日夜操练。金兵几度进攻,都被李纲所击退。
1706925243
1706925244
正当李纲在前线苦战时,朝中主和派乘机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以太宰李邦彦为首的主和大臣主张割地求和。宋钦宗毕竟不是雄才之君,在生死关头,他的信心再度动摇,遂依了李邦彦,遣使请和。
1706925245
1706925246
为了讨好金人,宋钦宗打算花钱消灾,把每年输给金国的岁币提高到三五百万两,另外还将以“犒军费”的名义赔偿金国白银三五百万两。想当年海上之盟时,宋朝许给的岁币不过二十万两银,如今猛增了十几二十倍,这已是远远超过大宋朝廷所能承受之范围。
1706925247
1706925248
可是金兵统帅宗望却狮子大开口,要求将“犒军费”增加到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同时宋朝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入为人质。这些条件简直苛刻到了极点,宋钦宗为了保命,竟然打算同意。
1706925249
1706925250
李纲惊骇地说:“犒师金币,其数太多,虽竭国内之财且不足,况都城乎?太原、河间、中山为国家屏蔽,割之何以立国?”然而宋钦宗已被吓破了胆,他一方面搜刮京城中的金银财宝以作为战争赔款;另一方面把弟弟康王赵构、少宰张邦昌送到金营充当人质。
1706925251
1706925252
不久后,宋钦宗有点后悔了。
1706925253
1706925254
在一阵惊慌失措后,皇帝忽然又看到希望了。
1706925255
1706925256
希望来自于各路勤王之师,自从朝廷发出勤王令后,大宋帝国各路兵马打着“勤王”的旗号救援开封,种师道、姚平仲等各路兵马相续抵达京师,兵力达到二十万人之多。此时开封城外的金兵,总数不过才六万人,而且大部分是归附于金的奚、契丹、渤海等部落,骁勇善战的女真部落骑兵人数并不多。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宋军在兵力上已占据明显优势。
1706925257
1706925258
李纲不失时宜地提出:“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余万,固已数倍之矣。彼以孤军深入重地,当以计取之。”宋钦宗的对敌政策又如同钟摆一样摆回主战一方,以多打少,胜算总有把握吧。
1706925259
1706925260
靖康元年(1126)二月,宋将姚平仲提出偷袭金营的计划,企图一举活捉金兵统帅完颜宗望,救回康王赵构。想法固然很好,可是这次军事行动却为金兵所料知,姚平仲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金兵杀得大败而回。完颜宗望乘机发动心理战术,派遣使者指责宋朝一方失信,破坏达成的和约。
1706925261
1706925262
面对宗望的威胁,宋钦宗的信心再度崩溃。主和、派领袖李邦彦主动派人到金营谢罪,低声下气地说:“此乃李纲、姚平仲之谋,非朝廷意也。”大敌当前,大宋朝廷居然内部纷争不断,毫无信心,这战还怎么打?为了讨好金人,宋钦宗把主战派领袖李纲解职,派使臣携国书及割三镇诏书、地图,前往金营谈和。
1706925263
1706925264
李纲被解职激起了开封城军民的强烈愤慨,太学生陈东率诸生数百人跪在宜德门下,上书为李纲抱不平,并要求惩罚李邦彦等投降派分子。城中军民有数万人参加集会,这引起皇帝的恐慌,担心酿成民变。不得已之下,宋钦宗只好重新起用李纲担任尚书右丞兼京城防御使,但这也只是为安抚民心罢了。
1706925265
1706925266
宋钦宗的勇气,比起当年澶渊之盟的宋真宗还不如,一次反击的失败就让他对胜利失去了信心。李纲虽然复职,但不意味主战派控制局面,朝廷与金人的和谈仍在继续。其实宋钦宗并不知晓,金兵孤军深入后,兵力上又居于绝对劣势,连完颜宗望也没有把握能占领开封。眼看着李纲重新起用、开封防御线密不透风,宗望也见好就收,遂不再坚持所提出的五百万两黄金以五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同意宋朝方面所提出的和谈条件。
1706925267
1706925268
宗望的让步,令宋钦宗喘了一口大气。根据和约,宋朝方面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赔偿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四百万两,另以肃王赵枢代替康王赵构为人质。宗望在捞足了好处后,终于引兵退去。这时宋钦宗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对皇帝来说,保住小命最重要,什么金银土地都是浮云。
1706925269
1706925270
强敌退去,皇帝与一帮主和大臣拍手相庆,国家终于转危为安了。
1706925271
1706925272
国家真的转危为安了吗?
1706925273
1706925274
事实上,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酝酿呢。
1706925275
1706925276
1706925277
1706925278
1706925280
宋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960-1279 三〇 靖康之乱:两个皇帝当了俘虏
1706925281
1706925282
宋钦宗是一个意志薄弱、优柔寡断之人。大敌当前,他毫无信心;大敌退后,他又觉得大丢面子,在群臣面前失去尊严。皇帝当然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便把丧权辱国条约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了投降派,于是李邦彦等投降派分子被免职,而李纲则入枢密院。这意味着皇帝的钟摆又摆向主战方了。
1706925283
1706925284
正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1706925285
1706925286
当初金兵分东、西两路进攻宋朝,东路军统帅宗望兵临开封城下,迫使宋朝割地赔款请和,可是西路军统帅宗翰却在太原城下遭遇宋军的顽强阻击,久战无功。本来宋朝方面已经答应把太原割让给金国,只是尚未完成交割。宗翰听说宗望捞到那么多好处,心理不平衡,遂也派人使宋,索取战争赔偿。宗翰的无理要求,遭到大宋方面的断然拒绝。要是就这么空手而归,那么风光岂不都让宗望独占了么?宗翰索性出兵,越过太原,攻打隆德府,进逼泽州。
1706925287
1706925288
这件事,正好给了宋钦宗一个毁约的借口。
[
上一页 ]
[ :1.7069252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