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29143
1706929144
1706929145
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
1706929146
1706929147
1706929148
1706929149
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
1706929150
1706929151
1706929152
1706929153
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
1706929154
1706929155
1706929156
1706929157
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
1706929158
1706929159
1706929160
1706929161
在诗里,作者提到自己一年夏季进京赶考,正好赶上那年东京城内发大水,大雨滂沱,导致蔡河半夜决堤,河水泛滥,淹没了整座城市,四处一片汪洋,车和马都看不见了,出行只能靠木筏。一直到了入秋的季节,河水都没有退下,大街小巷仍是水光一片。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京城的夜市,站在龙津桥上观赏夜市的美景,灯火辉煌,月光皎洁,照亮京城如同白昼一般,天空中星光点点,看起来反倒有些清冷了。人们不知道京城喧闹繁华,还以为是隐居的好地方,今天来到牛口渡口,见到天空的一轮孤月备感凄凉……
1706929162
1706929163
怀念京城夜市繁华的学子不止苏轼一人,宋代理学家刘子翚年轻的时候也喜欢逛夜店,还特意写了首诗,纪念自己当年的风流韵事:“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1706929164
1706929165
在夜市,除了那些自命风流的才子和他们的脂粉佳人之外,你还会看到一些打扮时尚的仕女,在地摊上挑选着小玩意儿、日用百货等物品,尤其是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贵族妇女来夜市里闲游,出入赌场,入市饮宴,完全不受拘束。
1706929166
1706929167
东京的夜市到底有多热闹,《北窗炙录》里记载的一件事可见一斑。话说北宋的仁宗皇帝每晚在殿中批阅奏折,至深夜,经常隐隐约约听见有丝竹管弦的乐声从远方传来,时而还夹杂着一些笑声和嬉戏声,于是问身边的宫人,声音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宫人告诉仁宗皇帝,这是民间的酒楼里百姓们寻欢作乐的声音。仁宗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感叹自己成日只能待在冷冷清清的皇宫里,还不如民间的百姓,夜生活那么多姿多彩。
1706929168
1706929169
做皇帝的羡慕起民间的普通老百姓,这都不算新鲜,到了徽宗皇帝,终于耐不住深宫寂寞,把想法付诸于行动,在自己的寝宫里偷偷挖了一条暗道,通向皇宫外面的花花世界。唉,难怪他最终把个大好河山都给葬送了!
1706929170
1706929171
好了,趁现在金兵还没打过来,大家赶快抓紧时间玩个痛快吧,再过些日子,就该被人骂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了……
1706929172
1706929173
1706929174
1706929175
1706929177
宋朝游历指南 不是吧,还没逛完就收摊了|早市
1706929178
1706929179
三更之后,天色未明,你逛得正起劲儿,胖子团友也还没吃个痛快,可夜市里做生意的人已经陆陆续续地收摊了,人流渐渐散去,大街上一下子变得冷清了。你伸了个懒腰,晚风吹在脸上有些凉意,大家个个都哈欠连天,想回旅店睡个饱觉。
1706929180
1706929181
正在这个时候,街道上传来了马蹄声,循声望去,几匹马从身边路过,马背上坐着的人手里举着一根长柄,挑起白纸灯笼。
1706929182
1706929183
你觉得很奇怪,这才四更天啊,这些人一早干什么去?
1706929184
1706929185
原来,这些人都是朝中的官员,他们赶着去上早朝,看看他们手里挑着的白纸灯笼,上面都写着各自的“官位”。
1706929186
1706929187
回客栈休息之前,导游再带大家去宋朝的早市转悠转悠,离咱们这里也不算远,往前走几步,就在土市子东面的一条十字街上。
1706929188
1706929189
夜市之外,宋朝京城内还有早市,又称竹竿市、鬼市子,专卖一些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的小东西。五更还没有到,挑着扁担的摊主就差不多都到齐了,各自占好有利位置,铺开席子,点上一盏烛灯就开始做买卖了,所有的货物都摆在席子上,随便你挑。不过要提醒你,你来这里买东西可不能像平时那样左挑右拣磨磨蹭蹭,要是看上啥东西可千万动作麻利点儿,不然没等你掏出铜钱来,人家就收摊了,这里每天五更点灯开始,拂晓就收摊结束营业了。
1706929190
1706929191
离开早市,天空终于看见了一丝曙光,太阳冉冉从东边升起,晨光拂过城市的面庞。
1706929192
[
上一页 ]
[ :1.7069291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