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62350
1706962351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706962352
1706962353
西魏军在没有得到宇文泰允许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的往西逃窜,宇文泰气的大骂自己怎么养了这伙没出息的饭桶。接着,宇文泰又骂自己的坐骑:“饭桶,不能跑快点?”
1706962354
1706962355
转眼之间,西魏军已经溃不成列,东魏军大笑着追了过来。幸好西魏军独孤信、于谨等人收拢残兵,在东魏军的背后捅了一刀,把东魏军惊的鸡飞狗跳,西魏主力部队这才极其狼狈的撤退。
1706962356
1706962357
宇文泰在前无追兵、后无堵截的情况下,顺利逃回潼关。看着手下残兵败将盔歪甲斜的狼狈样,宇文泰气的直哭。
1706962358
1706962359
不带这么丢人现眼的。
1706962360
1706962361
宇文泰灰不溜秋的逃回长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丞相身份上表皇帝元宝炬,承担了邙山惨败的所有责任,请求皇帝将他贬职,以彰国法。
1706962362
1706962363
“魏主不许”,元宝炬当然不会傻到贬宇文泰的官,因为这根本没用,宇文泰不过是在做官场文章。西魏的军政财大权均被宇文泰牢牢控制,宇文泰才是西魏真正的皇帝,今天撸掉宇文泰的官位,明天就得官复原职。
1706962364
1706962365
有意思吗?
1706962366
1706962367
1706962368
1706962369
1706962371
逐鹿天下:北齐和北周四十年争霸史(526-581) 二十二 发生在公元544年的治贪风暴
1706962372
1706962373
关于邙山之战的最终胜利者到底是谁,权威的说法是:胜利属于高欢。
1706962374
1706962375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战术上,高欢略赢宇文泰一筹,毕竟西魏军战死的人数要远远多于东魏军。从战略上,高欢完胜。宇文泰不但没有达到固守河南的目的,反而连洛阳也弄丢了,《北齐书·神武纪下》记载:“(邙山之战后),豫、洛二州平。”
1706962376
1706962377
宇文泰趾高气昂的来到河南,狼狈不堪的逃离。特别是邙山脚下那场血战,是宇文泰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1706962378
1706962379
但在东魏行台郎中封子绘看来,宇文泰的惨败,正是东魏一举消灭西魏,彻底解决西部边患的最佳时机。在高欢追到弘农时,封子绘就劝高欢千万不能犯当年曹操攻下汉中,却没有趁蜀中人心大乱的机会,一举消灭刘备集团的错误,否则后悔终生。
1706962380
1706962381
高欢当然想吃掉宇文泰了,但想的到未必就能做的到,高欢吃宇文泰的亏还少么?高欢对封子绘的建议有些犹豫不定,他决定召开一场前线高层军事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
1706962382
1706962383
让高欢感觉到无限诧异的是,在座的文官全是主战派,主张以强硬手段解决宇文泰。而武将们则全部变成了主和派,反对军事冒险。自古多是文官主和,武将主战,东魏的大人先生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高欢对此很不解。
1706962384
1706962385
在文官中,求战意识最强烈的是功曹参军陈元康,他的观点和封子绘差不多,都认为此次宇文泰惨败,正是我消灭黑獭的绝佳时机,他建议高欢过关追击宇文泰。高欢本来是主战的,但看到武将们一致反对,他又改变了主意,变成了主和派。
1706962386
1706962387
高欢强行压制了主战文官的意见,停止了这次追击,但为了安抚好斗的文官们,高欢派南汾州刺史刘丰生带着几千骑兵去追宇文泰,不过是做个样子。高欢不理睬陈元康等人的愤怒,强行率军东归,回到晋阳晒太阳去了。没过几天,高欢就在晋阳见到了回来的刘丰生。刘将军在弘农城下,和守城的王思政聊了几句,然后令旗一挥,东魏军将士们兴高采烈地撤回河东。
1706962388
1706962389
高欢拒绝追击宇文泰,其实是理智之举,正如胡三省所说:“邙山之战,盖俱伤而两败,宇文泰虽力屈而遁,高欢之气亦哀矣,安敢复深入乎!”武将们在邙山确实是打累了,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他们是血肉之躯,不是机器,机器不停的运转也会出毛病。文官们说主战倒是很轻巧,他们又不上阵杀敌,只在后方摇扇子看热闹。高欢是统治者,他要考虑全局利益。
1706962390
1706962391
高欢当然想吃掉宇文泰,可如果凭想像就能让宇文泰从空气中消失,高欢早就统一天下了。其实以高欢现在打拼出来的家业,足够他下半辈子吃喝的,要不为高欢为儿孙打算,拔掉宇文泰这根刺,他用得着每天在前线提心吊胆地卖命吗?
1706962392
1706962393
消灭宇文泰是高欢的最高战略目标,但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大,这也决定了东、西魏的战争必然是持久战,所以高欢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巩固自己在东魏的统治。做帝王千万不能学苻坚,在内部野心家成群出没的情况下,成天盘算着统一天下,结果成为历史的笑柄。
1706962394
1706962395
和前秦政坛内部暗流汹涌相比,高欢在东魏的统治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威胁到高欢,或者说在东魏,根本就没有任何势力的生存空间。东魏政坛从来没有风平浪静过,但更多的高层内部争权夺利划地盘。流水不腐,良性的内部竞争是必不可少的,高欢也乐见于手下高官们互相厮打,平衡的权力才是最安全的。
1706962396
1706962397
如果一定在东魏内部划分出两派势力,可以分为公子派和元老派。
1706962398
1706962399
公子派的男一号自然是高欢的长子高澄,男二号是初登政治舞台的高洋。
[
上一页 ]
[ :1.706962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