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624e+09
1706962400
1706962401 截止于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高欢至少可以肯定有九个儿子,是:高澄(24岁)、高洋(16岁)、高浚、高淹(14岁)、高浟(13岁)、高演(10岁)、高涣(12年)、高淯、高湛。高欢总共有十五个儿子,但自高湝以下,生年皆不详。
1706962402
1706962403 在高欢诸子中,因为年龄都还小,在这一年进入政坛的只有高澄和高洋。高澄做为嫡长子,高家的天下自然要由高澄来接班,所以高澄很早就在官场历练。公元544年三月(《北齐书文襄纪》则记载为公元540年),高澄进位大将军,领中书监,兼任吏部尚书,高欢正式确定了高澄继承人的身份。次子高洋已经十六岁了,到了懂事的年纪,高欢给高洋安排了左仆射的位子,但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就是熟悉官场运作,积累经验。
1706962404
1706962405 高澄在官场已经闯荡多年,身边形成了一股势力,比如御史中丞崔暹、中兵参军崔季舒、高阳王元彬、临淮王元孝友、尚书左丞宋游道、丞相司马李绘、记室参军崔昂、太子舍人元礼、秘书丞祖珽、刑狱参军苏琼等人。另外还有一个高德政,虽然他是高洋的心腹,但也可以划入公子派。
1706962406
1706962407 至于元老派,主要是指“四贵”,即侍中孙腾、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冀州刺史高岳、尚书右仆射高隆之,这四人是高欢的心腹死党。高岳是高氏宗室,但他出道较早,和高澄没什么关系。至于高隆之,他本姓徐,更和高澄扯不上关系。
1706962408
1706962409 高欢本人一直坐镇晋阳,而皇帝元善见则住在邺城,高澄率公子派与四贵共守邺城,表面上是“辅政”,实际上是监视元善见。这两派势力的权力源头都来自高欢,但两派之间却始终存在着明争暗斗。
1706962410
1706962411 其实邺都政坛的公子派势力完全是高欢刻意扶持起来的,高欢封高澄为大将军,坐镇邺都的目的有两个,一、让高澄积累经验,以后顺利接班;二、通过高澄来制衡四贵的势力。
1706962412
1706962413 四贵在邺都的发展似乎已经有些超出高欢的掌控之外,这四位大爷仗着权势,在邺都欺男霸女,贪脏枉法,民怨较大。在邺都做贪官的还不仅是四贵,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司空侯景、尚书元羡,都是贪道中人。这伙人不但集体贪污公款,还经常到处游玩。比如元坦,成天打渔射猎,河里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兔子,都快被元王爷给吃光了。
1706962414
1706962415 高欢早就对这伙贪官不满了,但他们都是高欢的元老旧臣,高欢还不能动他们。因为站在他们身后的,是第一代从龙元勋。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制约他们的权力,高澄显然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1706962416
1706962417 高澄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父亲派他到邺都的目的,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让他来“打老虎”的。由高澄出现打击四贵的嚣张气焰,也显示了高欢的良苦用心。
1706962418
1706962419 以四贵的地位,派个闲杂人员根本压制不住他们,高澄是“皇储”,四贵自然要卖给高欢一个面子。而且只要“打老虎”成功,高澄在官场上就可积累超高的威望。借此壮大自己的亲信势力,同时用实际行动警告第一代从龙元勋,以日后的接班铺路。
1706962420
1706962421 为了配合儿子的这场“打老虎”行动,高欢特别放权,将邺都政治的最高权力转交给高澄,“文武赏罚皆禀于澄。”同时,次子高洋也跟着高澄去邺城,见见世面也好。
1706962422
1706962423 让高欢父子意外的是,四贵并没有给高王、高王子面子,依然我行我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四贵之首孙腾。可以这么讲,孙腾是高欢手下第一心腹要员,地位之高,远非闲人可比。
1706962424
1706962425 正因为孙腾早年为高欢创业立下汗马功劳,得势之后,孙腾恃功自傲,《北齐书·孙腾传》称“(腾)志气骄盈,与夺由己,求纳财贿,不知纪极。生官死赠,非货不行,餚藏银器,盗为家物,亲狎小人,专为聚敛。”这哪里像一个位望隆重的元勋大臣,更像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地头恶霸。高欢对此非常不满,曾经多次劝孙腾不要胡闹,但孙腾根本不听。
1706962426
1706962427 论地位,孙腾是东魏的超级重臣,论年龄,孙腾都可以当高欢的父辈。孙腾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比高欢大十七岁。高欢在孙腾眼中都像是一个儿子,更遑论高澄这个“孙子”了。
1706962428
1706962429 孙腾也知道高欢派高澄来邺都,就是冲着他来的。孙腾心里有了小盘算:不能在高澄面前掉价,不然在气势上被高澄打下去,以后就抬不起头了。等高澄来到孙府打虎的时候,按礼数,孙腾应该给高澄下拜。但孙腾很大牌,干脆横卧在床榻上,剔着牙花子,哼着小曲,身边还有两个婢女给他捶腿。
1706962430
1706962431 高澄一看这阵势,知道这个老家伙有意在自己面前摆谱。高澄一阵冷笑,孙腾以为摆出老资格就想免打,哪有这种事情?今天打的就是你!不打掉孙腾的气焰,以后高澄很难在官场立足。从这个角度讲,与孙腾的对峙,是高澄闯荡江湖以来最关键的一场战役。
1706962432
1706962433 高澄给手下武士递个眼色,弟兄们心领神会,冲上去,将孙腾从床上拽下来,按倒在地,用刀把子将孙腾痛打了一顿。还没等鼻青脸肿的孙腾爬起来,就被武士拖到了门外,强行架起来,在门外站着,没有高大将军的命令,敢动一下,当场打断你的狗腿。
1706962434
1706962435 孙腾根本没想到高澄敢对自己下如此重手,想破口大骂,但看着面无表情的高澄,孙腾狠狠地咽下了这口恶气。他是从小看着高澄长大的,大少爷什么脾气,他一清二楚。一旦把高澄惹毛了,这个小兔崽子就敢把自己送上西天。
1706962436
1706962437 高澄初战告捷。
1706962438
1706962439 孙腾被打倒了,接下来,高澄就要收拾其他三位大爷,首当其冲的是高隆之。不过在高澄敲打高隆之前,二弟高洋无意间抢走了高澄的风头。
1706962440
1706962441 高隆之本姓徐,因为收养他的姑父姓高,所以改姓高。高隆之和高欢的私交极好,高欢为了拉拢高隆之,就把高隆之的郡望改为渤海蓚县,视为同宗兄弟。在高欢的几个儿子中,高隆之和高洋的关系最好,所以高洋在尚书省见着高隆之,规规矩矩地叫了一声叔父。
1706962442
1706962443 高澄从来不认高隆之这个“叔父”,见老二抢镜头,高澄大骂高洋没出息,你是配角,一边呆着去。高澄知道高隆之是什么来头,更没打算给高隆之面子,当场羞辱高隆之,虽然史书没记载高澄都说了什么,但应该和高隆之收受贿赂有关。高隆之虽然对高澄的训斥很不耐烦,但高澄说的都是实情,只好装聋作哑。
1706962444
1706962445 下面撞到高澄枪口上的,是司马子如、可朱浑道元、元坦等大贪。不过高澄这次没有直接出面,而是他的几个打手粉墨登场。崔暹和宋游道奉高澄意旨,收集了这伙巨贪的罪状,一一弹劾。然后高澄出场,在光明正大的借口下,将大贪小贪们都扔进监狱,大鞭子伺候,好好反省。
1706962446
1706962447 不过这些人身份过于贵重,高澄也不能胡来,只是奏请高欢之后,将几个大贪的官职撸掉,踢回府上溜鸟看蚂蚁去。大贪杀不得,小贪就没那么幸运了,高澄一声令下,无数人头落地……
1706962448
1706962449 司马子如在这场变故中受到的打击最大,做为高欢的发小,司马子如虽然在高欢创业的过程中没立过什么像样的功劳,但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司马子如心高气傲。在此之前,司马子如还是公认的能吏,曾经因贪杀过几个县令。可现在司马子如居然以贪官的身份被人严惩,面子上如何下得来。
[ 上一页 ]  [ :1.70696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