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65050
1706965051
1706965052
1706965053
1706965055
逐鹿天下:北齐和北周四十年争霸史(526-581) 四十一 北周残酷的权力斗争
1706965056
1706965057
统治集团上层的权力斗争,不会因为换了招牌而停止。
1706965058
1706965059
热热闹闹的登基仪式结束了,北周政坛各派势力短暂的和平停战期也结束了。
1706965060
1706965061
北周建国之初,主要有两股力量、三派势力,两股力量是宇文护派和反宇文护派,三派势力是宇文护的首辅派、赵贵独孤信的元老派,以及宇文觉的天王派。
1706965062
1706965063
三派势力的主要成员是:
1706965064
1706965065
一、首辅派:宇文护、于谨、贺兰祥(宇文护表弟)、尉迟纲、薛善、侯龙恩、侯万寿、陆逞、王庆、裴鸿、李昶、元伟。
1706965066
1706965067
二、元老派:赵贵、独孤信。
1706965068
1706965069
三、天王派:宇文觉、李会、孙恒、齐轨、薛端、乙弗凤、张光洛(《北史》作“张先洛”)、贺拔提、元进。
1706965070
1706965071
在这三方势力之外,还有许多保持中立的大员,他们只围观,不掺和。主要人物有苏威(宇文护女婿)、柳庆、郑孝穆、令狐整(《周书》著者令狐德棻的祖父)、韦敻等人。宇文护都把想这些大员拉进自己的阵营,但无论宇文护怎么低三下四的求他们,这些人就是不上宇文护的破船。
1706965072
1706965073
从各自利益立场来看,元老派和天王派也有一定的矛盾,但他们的主要敌人都是宇文护。
1706965074
1706965075
这种关系类似于三国的三角政治,魏强,则吴蜀联合;蜀强,则魏吴联合。不过所不同的是,在宇文护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天王派和元老派并没有什么联系,而是各自为战。
1706965076
1706965077
最先出场的是元老派,领头的大宗伯赵贵,迈着方步,耍着花枪,摇摇晃晃走上前台。
1706965078
1706965079
赵贵之所以不服宇文护,并不在于宇文护的能力,而是赵贵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宇文护更强,资格更老。赵贵本人对宇文泰是极为服气的,只要宇文泰在,赵贵连个屁也不敢放。
1706965080
1706965081
问题是现在宇文泰去世了,天下理所应当要交给了跟宇文泰一起打天下的元老们。要知道,天下也不是宇文泰一个人打下来的,何况在西魏建国之初,宇文泰手上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乡兵!
1706965082
1706965083
而且,赵贵可以说是宇文泰的伯乐,当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军中无主,是赵贵第一个提出让宇文泰当带头大哥的。凭这些殊世奇功,赵贵自视甚高,他凭什么要听宇文护的?老子当年在尔朱荣手下当别将时,宇文萨保还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
1706965084
1706965085
不服宇文护的,还有太保独孤信。独孤信是宇文泰的亲家,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但独孤信和宇文护没什么来往。不过在对付宇文护的态度上,独孤信和赵贵是有区别的。赵贵主张尽快用强硬手段降掉萨保,而独孤信则认为形势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可以再等等。
1706965086
1706965087
睡觉时间长了,容易做噩梦,赵贵不想拖泥带水,早点除掉萨保,可以睡个安稳觉。但不知道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赵信和独孤信的密谋被远在长安西边三百余里的泾州刺史宇文盛知道了,宇文盛属于中间派,但他明显是倾向于宇文护派的。为了捞取这天大的功劳,宇文盛连夜赶回长安,在宇文护的耳朵边嘀咕了半天……
1706965088
1706965089
宇文护阴冷的笑着。
1706965090
1706965091
不是宇文护小瞧赵贵,现在的赵贵,除了显赫的身份外,什么都没有,拿什么除掉宇文护?反观宇文护,他不仅控制着周朝军队的指挥权,长安禁军也由宇文护的心腹尉迟纲统领,宫中人马都是宇文护的心腹。在这种情况下,宇文护不知道赵贵凭什么能掀翻自己?
1706965092
1706965093
既然赵贵厌倦了人间的生活,那就发发慈悲,送老赵上西天吧。
1706965094
1706965095
周元年(公元557年)二月十八日,赵贵还和往常一样,大摇大摆的上朝,准备继续和宇文护斗嘴。赵贵刚上殿,就被宇文护事先埋伏好的武士当场捉住,立刻斩首。
1706965096
1706965097
至于另一个反对派独孤信,因为他是堂弟宇文毓的岳父,宇文护勉强卖给宇文毓一个面子,让独孤信自行了断,捞了个全尸。独孤信不但没有参与赵贵的这次诛护计划,反而劝赵贵不要胡来,但宇文护依然没有放过他。宇文护很清楚,以独孤信对自己的偏见,今天不捣乱,不等于明天不捣乱,不如及早除掉。
1706965098
1706965099
一代传奇美男、三朝国丈独孤信,在家人的痛哭声中,含笑归西,时年五十五岁。独孤信三个女婿看着岳父的尸体,沉默不语,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悲伤欲绝的妻子。这三位女婿是:大女婿宇文毓、四女婿李昞(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七女婿杨坚。
[
上一页 ]
[ :1.706965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