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73308e+09
1706973308
1706973309
1706973310
1706973311
1706973312 9.22 北朝女子装束
1706973313
1706973314 六朝服饰资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墓葬中的衣物疏,只有少数几件得以幸存下来。其中一件发现于长沙的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墓中[25]。这份衣物疏主要列了服装、化妆品以及饰物,这些物品可能都是墓主人生前所拥有之物(表9.1)。细看这份衣物疏所列各类物品,包括一条绶带、一双鞋、一双袜子等。列在衣物疏末尾的,是麻布的“粱衣”和一种裙子,很可能是用来殓尸的[26]。总体上来讲,这份衣物疏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围裙、衬衫、无袖衫(说背心也许更恰当一些)、裤子、裙子、上衣、外套围裙、袜子以及鞋子等,还有一些未能识别。这些东西的制作材料包括各种丝绸、纱布、纱罗、绉布以及麻布。
1706973315
1706973316 另一件衣物疏是在江西南昌发现的,时代大约在晋代[27]。这座墓有两具棺,是夫妇合葬墓。衣物疏分三栏写在一块15.1厘米×26.2厘米的木板上,放在男性的棺内,很可能只列了这具男棺的随葬品[28]。因此,衣物疏上所列衣物可能也是当时男性的行头(表9.2),包括袜子、鞋子、方巾以及毛巾,所列衣物的种类和颜色比较单调,不像当时的女性衣物那么丰富。还有一份衣物疏早年发现于山东临淄,时代是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不过遗憾的是,它是一份残件[29]。
1706973317
1706973318 这一时期类似的衣物疏还在吐鲁番附近的阿斯塔那和哈喇和卓一带发现过,已经发表了53份,年代从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一直延续到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30],其中1/3是残的,除了两份,其他都包含有相关的衣物信息。这些衣物疏中有18份发现于女性墓葬中,6份发现于男性墓葬中,还有10份看不出与性别的关系[31]。从发表的报告看,这些墓葬中发现的实际随葬品并不丰富,所以随葬情况还得依赖于这些衣物疏所记录的信息。
1706973319
1706973320 表9.1 长沙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墓衣物疏中的女子服饰
1706973321
1706973322
1706973323
1706973324
1706973325 表9.2 南昌晋墓衣物疏中的男子服饰
1706973326
1706973327
1706973328
1706973329
1706973330 表9.2 南昌晋墓衣物疏中的男子服饰-续表
1706973331
1706973332
1706973333
1706973334
1706973335
1706973336 女性的服装种类非常多,包括衫、裈(内裤)、裙、汗衫、襦、裤、裆(背心)、袄以及褶等,但男性的服装种类则要少得多,往往是成套罗列的。例如,在一座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2.64)的墓葬中,衣物疏列出了一套裈衫裤、衫、袜、鞋。另一座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2.215)的墓葬中则列出了裈、袜以及朱衣笼冠的官服一套。公元7世纪早期稍晚的墓葬里,衣物疏中往往包括三套衫裤、三套褶裤,以及一套裈衫,偶尔还会列有一双袜子。
1706973337
1706973338
1706973339 可想而知的是,当时制作男性服装的织物是十分受限的,一般就是练和绫,通常是白色的,但也发现过一件紫色的。制作女装的织物种类则要丰富得多,除了上文提到过的,还有布(麻布)、(粗丝)、罗(薄纱)、锦(复合平纹织物)以及帛(丝织品),颜色有白、黄、紫、绯以及绛等色。
1706973340
1706973341
1706973342
1706973343 从吐鲁番地区发现的随葬品衣物疏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衣物的名称和材质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正好发生在公元五六世纪更替之时。如早期衣物疏中提到了绢和等名词,却在晚期衣物疏中不再出现。另一方面,绫、锦、罗等仅出现在公元6世纪及以后的衣物疏中。“布”虽然一直都存在,但到了后期可能更少见了。此外,早期衣物疏中将制作衣服的丝写作“”,但在晚期写作“练”(发音相同、写法不同),前者可能是吐鲁番的习俗,后者则见于上述中原地区发现的早期衣物疏中。
1706973344
1706973345 很多人对发现于新疆各个遗址的六朝衣物做过研究,尤其是发现于阿斯塔那和尼雅地区的实物。其中吐鲁番地区的一座北凉墓(75TKM96,真兴七年,公元425年)中,发现了一件锦鞋残件,这件锦鞋见于随葬衣物疏中,其实它只不过是一种丝质的鞋子(1.59和1.61),并非锦鞋[32]。吐鲁番文书中曾提到喀什、库车以及高昌(吐鲁番)都有提花云锦。据报道,在一座北凉墓葬中发现了刺绣品和棉织品的残件,不过该墓没有发现随葬的衣物疏[33]。单色缎和刺绣等织物与汉代的纺织工艺相差不大,然而这个时期的多色织锦已经出现了新的主题图案,不再像汉代以卷云鸟兽纹为主题,而新出现了成对的鸟兽,两两相对,“常常栖息于圆形团花之中,有的以联珠纹镶边”[34]。尽管如此,纺织技术本身在唐代之前并无什么变化。
1706973346
1706973347 1995年在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的一座墓葬中发现了一具衣物完整的尸体,时代可能在公元2~4世纪,它对于了解当时这个地区的布料以及服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5]。死者显然不是中原人,很可能是中亚人,极有可能是死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其服装色彩艳丽,这一点与以往陶俑和壁画中所见的服饰大不相同;身穿一条羊毛裤,上面有各种复杂的刺绣图案,是由小圆圈排列成的线条交错形成的菱形格花纹,在线条交叉处是由七个花瓣组成的花朵。在每个菱形格内还有一朵花状图案,由四片大花瓣和四片小花瓣组成,裤子的底色是绯红色。他的上身穿了一件长袖衣服,也是羊毛的,上有红底黄色的图案,是两个手持武器、几乎赤裸的男子,还有一对野兽以及树木。从外表看来,这两个男子是罗马人。这件长袖衣服由一条黄色绢带在胸前系紧,里面穿的是黄色绢质的圆领长服。脚上穿的是毛毡和丝绸制成的靴子,以金箔为饰。这种装束基本上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服饰没有相似之处,倒是与墓葬中胡人形象的陶俑服饰比较接近。不过,他的头部却枕着一个带有雄鸡报晓图案的枕头,这种枕头在阿斯塔那的中国人墓葬中并未出现过。
1706973348
1706973349 显然,通过上文的讨论可知,关于服装和织物的名称,文献中的记载与视觉形象、考古实物之间还是无法很好地对应起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706973350
1706973351 汉代及更早时期常见的带钩也延续到了六朝时期,造型变化也不大:扣身稍呈S形弯曲,内侧有一个圆形的柱子,当带钩扣入腰带末端的孔内时,可以插进皮带的侧孔内(图9.23)。大多数带钩是青铜质的,不过也发现了一些玉带钩、鎏金铜带钩和鎏金银带钩,甚至还有用淡黄色的石头做成的带钩。带钩一般素面,但也发现了一些装饰复杂的实物(图9.24)。相对于汉代而言,发现的六朝带钩比较少,因此,有人认为这种带扣在逐渐被其他的扣件所取代[36]。
1706973352
1706973353
1706973354
1706973355
1706973356 图9.23 鎏金铜带钩
1706973357
[ 上一页 ]  [ :1.7069733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