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84175
〔3〕跼(jú局):马行不进貌。《西京杂记》卷四:“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按:此字各本歧异甚多,《指海》本作“踣”,《太平御览》卷五百五十六作“掊”,《艺文类聚》卷四十作“殕”,姑录以备考。
1706984176
1706984177
〔4〕“以足”三句:原作“跑蹄下地得石”六字,范校据《北堂书钞》等补正。跑:用脚刨地,今写作“刨”。 椁(guǒ果):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1706984178
1706984179
〔5〕铭:刻在器具上用来自我警戒或记述功德的一种文体,这里指刻在外棺上的文字。
1706984180
1706984181
〔6〕佳城:谓墓地。后代以此为墓地的别称,典出于此。郁郁:幽暗貌。
1706984182
1706984183
〔7〕吁嗟(xū jiē需皆):叹词。
1706984184
1706984185
〔8〕遂葬焉:《北堂书钞》卷九十二作“乃葬斯地”,下文还有“谓为马冢”四字。
1706984186
1706984187
1706984188
译文
1706984189
1706984190
汉朝滕公夏侯婴死了,准备在东都门外找个地方安葬。官员们送葬到东都门外,拉灵车的四匹马不再前行,在原地踏步排徊,发出悲哀的嘶鸣声,这些马又用蹄刨地。人们挖掘马蹄下的地,发现一具石头棺材,上有铭文,写道:“墓地里多么阴暗,三千年才见得到阳光,唉,滕公将要在这里安息。”于是就在这里下葬。
1706984191
1706984192
1706984193
原文
1706984194
1706984195
7·16 卫灵公葬〔1〕,得石椁,铭曰:“不逢箕子,灵公夺我里〔2〕。”
1706984196
1706984197
1706984198
注释
1706984199
1706984200
〔1〕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
1706984201
1706984202
〔2〕“不逢”两句:《庄子·则阳》作“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此处“逢”当为“冯”之误,“箕子”当为“其子”之误。二句表示死者责备自己的子孙不足依靠,不能保住祖坟,被灵公夺去。冯:通“凭”,依靠。其:之。里:居。
1706984203
1706984204
1706984205
译文
1706984206
1706984207
卫灵公下葬的时候,发现地下有一具石头棺材,上面刻有铭文说:“这些子孙靠不住,灵公夺取我住地。”
1706984208
1706984209
1706984210
原文
1706984211
1706984212
7·17 汉西都时,南宫寝殿内有醇儒王史威长死〔1〕,葬铭曰:“明明哲士〔2〕,知存知亡。崇陇原亹〔3〕,非宁非康。不封不树〔4〕,作灵乘光。厥铭何依,王史威长。”
1706984213
1706984214
1706984215
注释
1706984216
1706984217
〔1〕寝殿:皇家宗庙后殿藏先人衣冠的地方。醇儒:学识精纯的儒者。王史:复姓。
1706984218
1706984219
〔2〕明明:明察的样子。哲士:明达而有才智的人。
1706984220
1706984221
〔3〕亹(wěi伟):美。
1706984222
1706984223
〔4〕封:堆土为坟。树:在坟上植树作为标记,这是古代士以上的葬礼。
1706984224
[
上一页 ]
[ :1.7069841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