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84622e+09
1706984622
1706984623 〔6〕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而:通“如”。
1706984624
1706984625 〔7〕“两小”句:“两”字上原有“谓”字,据《四库全书》本删。
1706984626
1706984627 〔8〕亦出《列子》:此处说明故事出处,下一“亦”字,可见上条本应出自《列子》(如卷七“夸父逐日”),但上条却是引自《礼记》。《博物志》版本众多,编次各异,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1706984628
1706984629
1706984630 译文
1706984631
1706984632 孔子在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最近,到了中午时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最远,而中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车盖那么大,到中午时却只有盘碗那么大,这不是远小近大的缘故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天气还是凉飕飕的,到中午热得像手伸在汤锅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缘故吗?”孔子不能判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这件事亦出自《列子》。
1706984633
1706984634
1706984635 原文
1706984636
1706984637 8·11 子路与子贡过郑神社〔1〕,社树有鸟〔2〕,子路捕鸟,社神牵挛子路〔3〕,子贡说之〔4〕,乃止。
1706984638
1706984639
1706984640 注释
1706984641
1706984642 〔1〕子路、子贡:均为孔子的学生。神社:社庙,祭土地神的地方。
1706984643
1706984644 〔2〕社树:古代在社庙中种树,作为社的标志。
1706984645
1706984646 〔3〕“子路”二句:“子路捕鸟社”五字原无,范校据《艺文类聚》补。按:《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二亦有此五字。“挛”原作“率”,范校据《汉魏丛书》本改。挛(luán峦):牵系。
1706984647
1706984648 〔4〕说(shuì税):劝说。
1706984649
1706984650
1706984651 译文
1706984652
1706984653 子路和子贡经过郑国的土地庙,庙中树上有鸟,子路便去捕鸟,结果土地神把子路拉住了,经子贡劝说,子路才停止了捕鸟。
1706984654
1706984655
1706984656 原文
1706984657
1706984658 8·12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1〕。”《公羊传》曰:“有以告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2〕!’”
1706984659
1706984660
1706984661 注释
1706984662
1706984663 〔1〕《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0年)西狩获麟,共二百四十二年。西狩(shòu兽)获麟:鲁哀公十四年春,鲁国家臣叔孙氏在鲁国西部大野泽主持国家狩猎,他的车夫鉏商捕获一头怪兽,孔子往观,认为是麒麟。古人认为麒麟是吉祥物,当与圣人在位相应验,而这次麒麟出现在春秋乱世,故被孔子视为反常。
1706984664
1706984665 〔2〕《公羊传》:专门阐释《春秋》的著作,与《左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孰(shú熟)为:为谁。孔子认为麒麟不该出现在乱世,因而感叹说,既然没有圣君明王,你究竟是为谁而来的呢?
1706984666
1706984667
1706984668 译文
1706984669
1706984670 《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这一年的春天,在鲁国西部打猎,捕获一头麒麟。”《公羊传》上说:“有人把获麟的消息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你是为谁而来的啊!你是为谁而来的啊!’”
1706984671
[ 上一页 ]  [ :1.7069846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