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03663
1707003664
舍人,私府吏员也。[29]
1707003665
1707003666
翻译过来就是,舍人类似于“家人”,另一个说法是私家府中的吏员,属于管理家事的家吏、家臣。
1707003667
1707003668
两者对照,“中涓”比“舍人”地位要高,如同在沛县起家的“曹参、召欧、周勃、孙赤”地位明显高于“樊哙、朱轸、周定、奚涓、审食其、周緤、徐厉”等人,“入汉”之后新册封的两位“将军”,也都出自“中涓”。
1707003669
1707003670
简言之,就是以“府主”为基点,“中涓”属于亲近左右,而“舍人”则距离较远,类似于府内。空间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地位高低。这种权力逻辑与东汉郡朝的属吏地位高低配置非常类似,这就是一个“府”“家”的治理结构。
1707003671
1707003672
那么,“家”如何治理“县”呢?
1707003673
1707003674
答案还在前四个阶段中的一部分官职中:
1707003675
1707003676
门尉、执盾队史、执盾、卒、户卫。
1707003677
1707003678
这些职务,见于《墨子·号令》:
1707003679
1707003680
吏卒侍大门中者,曹无过二人。勇敢为前行,伍坐,令各知其左右前后。擅离署,戮。门尉昼三阅之,莫,鼓击门闭一阅,守时令人参之,上逋者名。铺食皆于署,不得外食。守必谨微察视谒者、执盾、中涓及妇人侍前者志意、颜色、使令、言语之请。及上饮食必令人尝,皆非请也,击而请故。[30]
1707003681
1707003682
翻译过来,就是守卫守城主将官署大门的头目和士兵,每班岗不要多于两人,卫兵中勇敢的在前行,根据队、伍排列,让他们知道各自的左右前后是谁。擅自离开官署的人,杀掉。门尉每天白天点名三次,晚上击鼓关门后再点名一次,守将随时派人检查巡察,记上擅自离开岗位人的姓名。早晚两餐都在官署吃饭,不许在外面吃饭。守将一定要谨慎、细致地暗中观察侍从中的谒者、执盾、中涓以及料理日常生活的妇人等的思想、心理、脸色、动作和言语情况。每次端上饮食,一定要先叫人尝一尝再吃。若有异常情况,就立即抓起来予以盘问。
1707003683
1707003684
此处记载涉及的职务包括:
1707003685
1707003686
中涓、谒者、执盾、门尉、卒。
1707003687
1707003688
另见:
1707003689
1707003690
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门有吏,主者门里,筦闭,必须太守之节。葆卫必取戍卒有重厚者。请择吏之忠信者,无害可任事者。
1707003691
1707003692
令将卫,自筑十尺之垣,周还墙。门、闺者,非令卫司马门。[31]
1707003693
1707003694
这里说葆宫的围墙一定要修三道,在围墙的外垣上守卫应堆上破瓦烂锅之类的东西防止攀爬。宫门设主管官员,在内部负责宫门开闭,开关都必须有守城主将所给的凭证。葆宫的守卫一定要选拔忠厚的卫兵担当,官吏也须挑选忠诚可靠、谨慎而又能胜任的人。
1707003695
1707003696
“令将卫”,也就是“县令的护卫”要在官署和内寝四周自行修筑十尺高的围墙,守卫大门和内寝门户的卫兵,不要安排他们守卫“司马”的大门。
1707003697
1707003698
此处记载涉及的职务包括:
1707003699
1707003700
葆卫、令将卫、戍卒。
1707003701
1707003702
另见:
1707003703
1707003704
城上吏、卒、养,皆为舍道内。各当其隔部,养什二人,为符者曰养吏一人,辨护诸门。
1707003705
1707003706
守城之法,敌去邑百里以上,城将如今尽召五官及百长,以富人重室之亲,舍之官府,谨令信人守卫之,谨密为故。[32]
1707003707
1707003708
翻译一下,守城的官吏、士兵、杂役都要在城上食宿,各自所属的武器装备区里,应安排每十个人配两个杂役,掌管符信凭证的养吏一人,监察守护各城门。
1707003709
1707003710
守城的方法是,敌人在离城百里之外的时候,守城将领就要把所有的官吏、小军官召集起来,并把富人、大族的亲眷全部集中起来到官府,派可靠的部下看守他们,越谨慎周密越好。
1707003711
1707003712
此处记载涉及的职务包括:
[
上一页 ]
[ :1.7070036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