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03713e+09
1707003713
1707003714 吏、卒、养、养吏、城将、五官、百长。
1707003715
1707003716 另见:
1707003717
1707003718 及傅城,守将营无下三百人,四面四门之将,必选择之有功劳之臣及死事之后重者,从卒各百人。门将并守他门,他门之上必夹为高楼,使善射者居焉。女郭、冯垣一人一人守之(使重室子)。五十步一击。因城内里为八部,部一吏,吏各从四人,以行冲术及里中。
1707003719
1707003720 伍人逾城归敌,伍人不得,斩;与伯归敌,队吏斩;与吏归敌,队将斩。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33]
1707003721
1707003722 翻译过来就是,等到敌人开始爬城墙强攻的时候,守城将领所在的兵营不得少于三百人,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将领一定要选择立过军功,以及烈士后人中谨慎厚重的人担任,每人带兵一百人。每一方城门的将领如果兼守其他城门,就必须在另一城门上建立起高楼,派善于射箭的士卒守在那里,城上矮墙、冯垣一个一个排列起士兵守护着。让贵家子弟来守。每五十步建置一个贮藏兵器的“隔”,按照城中里巷分为八部,每部设置一个头目,每个头目带领四人,在城中要道和街巷中巡逻。
1707003723
1707003724 同伴中有人翻越城墙投敌,同伴没有及时抓住,斩首;伯长叛变投敌,队吏要斩首;队吏叛变投敌,队将要斩首。叛变投敌的人,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都要处以车裂之刑。
1707003725
1707003726 此处记载涉及的职务包括:
1707003727
1707003728 守将、四面四门之将、门将、部吏、队将、队吏、伯长、伍人、卒。
1707003729
1707003730 另见:
1707003731
1707003732 城外令任,城内守任。令、丞、尉,亡,得入当,满十人以上,令、丞、尉夺爵各二级;百人以上,令、丞、尉免以卒戍。诸取当者,必取寇虏,乃听之。
1707003733
1707003734 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
1707003735
1707003736 吏卒民死者,辄召其人,与次司空葬之,勿令得坐泣。[34]
1707003737
1707003738 也就是说,“令”负责城外守卫任务,守城主将担任城内的防守职责。令、丞、尉等官,其部下有人逃跑,如果抓回俘虏的人数与逃兵数相当,那么功罪可以相抵;最终逃兵数超过十个,令、丞、尉各减爵位两级;逃兵数超过一百的,令、丞、尉就须被撤职罢官,罚戍。抓来抵偿罪过的一定要是从敌军抓来的俘虏才算数。
1707003739
1707003740 对于官吏、兵士和百姓没有凭证擅自进入里巷和官府的,如有关官吏、三老以及守里门者没有及时盘问和制止,都要定罪。
1707003741
1707003742 若官员、兵士和百姓战死了,要赶紧招来死者家属,同司空一道将死者埋葬,不得久坐哭泣。
1707003743
1707003744 此处记载涉及的职务包括:
1707003745
1707003746 县令、县丞、县尉、三老、守闾者、司空。
1707003747
1707003748 另见《墨子·备城门》:
1707003749
1707003750 城上十人一什长,属一吏士、一亭尉。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令各可以自闭。亭一尉,尉必取有重厚忠信可任事者。[35]
1707003751
1707003752 此处记载涉及的职务包括:
1707003753
1707003754 什长、吏士、亭尉。
1707003755
1707003756 另见《墨子·迎敌祠》:
1707003757
1707003758 凡守城之法,县师受事,出葆,循沟防,筑荐通涂,修城。百官共财,百工即事。司马视城修卒伍。设守门,二人掌右阉,二人掌左阉,四人掌闭,百甲坐之。城上步一甲、一戟,其赞三人。五步有伍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36]
1707003759
1707003760 守城的办法是,县中的主官,要负责视察堡垒,巡视河沟城防,阻塞敌人的道路,修缮城墙。所有大小官吏要供应战争所需的粮饷钱款,一切有手艺的人都要各施所长。司马根据城防情况布派兵士守门,二人掌管城门右边门扇,二人掌左边门扇,四人共同掌管开关城门的职责,百名兵士带甲坐守城门。
1707003761
1707003762 城墙上每一步派一个带甲的兵士,一个握戟的兵士,另加三个帮手。每五步配备一个伍长,每十步安排一名什长,百步委任一名百长。在一侧各有“大率”;城的中央有“大将”指挥。这样逐级都有首领和各自的职责。
[ 上一页 ]  [ :1.7070037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