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14250
秦献公吓出一身冷汗。
1707014251
1707014252
要怎么办呢?
1707014253
1707014254
只有一个字:等!
1707014255
1707014256
1707014257
1707014258
1707014260
秦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前221-前206 十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1707014261
1707014262
很多年以后,当魏、赵、韩三国一一被秦国吞并时,他们定会痛心疾首:上天给了我们机会消灭秦国,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倘若时光可以倒转,过去可以重来,我们一定会把秦国灭掉一万次。
1707014263
1707014264
只是追悔从来无济于事。
1707014265
1707014266
正当秦献公为自己奋斗十几年却不免在战场上连连受辱而灰心丧气之时,机会不期而至了:魏国内战爆发,继而演变成三晋大血战。
1707014267
1707014268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
1707014269
1707014270
魏武侯没有立太子,他死后,公子魏与公子魏缓两人为争夺君位,大打出手,内战全面爆发。韩、赵两国为了争夺三晋老大的地位,卷入战争,魏国内战很快成了一场“国际大战”。
1707014271
1707014272
秦献公乐呵呵地坐山观虎斗。
1707014273
1707014274
这场大战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魏国内战之初,魏占据绝对的优势,屡战屡胜,眼看毫无悬念之时,韩、赵两国突然参战。
1707014275
1707014276
韩、赵两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军,夹击魏。双方在浊泽展开大战,魏军大败。魏被韩、赵联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他就像案板上的鱼肉一样,只能等待别人的宰割了。
1707014277
1707014278
可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
1707014279
1707014280
韩、赵两国君主在如何处置魏国的意见上不和。赵成侯主张杀掉魏,立公子魏缓,迫使魏国割地;韩懿侯却主张把魏国一分为二,分别由魏、魏缓统治,分裂后的魏国将沦为二流国家,只能成为韩、赵的小啰喽。两人看法相左,最后竟不欢而散,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撤军了。
1707014281
1707014282
大难不死的魏乘机重振旗鼓,一举消灭公子魏缓,自立为君主,他便是魏惠王。魏惠王很快还以颜色,先是在马陵击败了韩国军队,继而又在平阳之战中力挫韩、赵联军。
1707014283
1707014284
三晋战争,令参战三方都元气大伤,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1707014285
1707014286
魏惠王与韩懿侯坐下来谈判,两国损失这么大,得从哪里弄点补偿才行。两个君主一拍即合,找秦国揩点油。是的,魏、韩都以晋国继承者自居,不把秦国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对付秦国就足够了,何况两个一起上。
1707014287
1707014288
只是两人都忘了一件事:这几年的血战,早已让两国虚弱不堪了。
1707014289
1707014290
公元前366年,魏、韩两国联手,共同出兵。以逸待劳的秦军迎击于武都,貌合神离的魏韩联军被打败了。
1707014291
1707014292
既然从秦国那里没捞到任何便宜,魏惠王与韩懿侯再度撕破脸皮。魏国公子景贾率大军讨伐韩国,韩国兵团在阳地全力阻击,击溃了魏国兵团。曾经天下无敌的魏国,如今气力已大不如从前了。
1707014293
1707014294
冷眼旁观的秦献公要出手了。
1707014295
1707014296
在三晋斗得昏天暗地时,秦国却蓄势待发。此时秦献公已在位二十一年,经过二十年卧薪尝胆的改革,秦国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它的对手却在走下坡路。此长彼消,秦献公的信心高涨。
1707014297
1707014298
公元前364年,秦国兵团在大将章峤的统领下,杀入魏国。在此之前,秦国虽以武力剽悍而闻名于世,名将却寥寥。即便是秦穆公时代的孟明视,也不足以称为名将,只能算苦力型的将领。到了战国时代,秦国将星闪耀,而章峤可算是这些将星中的第一人。史料中几乎没有留下他的任何资料,只留下他伟大的勋绩。
1707014299
[
上一页 ]
[ :1.707014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