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021e+09
1707020210
1707020211 聂政的到来让严遂有几分意外,更多了几分惊喜。聂政开门见山便说道:“以前我没有答应您,是因为老母尚在,如今老母已辞世,您说吧,您的仇家是谁呢?”
1707020212
1707020213 没想到天上掉下个傻大冒,严遂激动地说:“我的仇家是韩国的国相韩傀,他是韩国君主的叔父,权力大得很,而且出入起居都戒备森严。我曾经派人去刺杀他,可是没能成功,如今您不嫌弃我的话,我便多备些车马,挑几名壮士当您的助手吧。”言辞谦恭,更让聂政觉得他是一位贤者。
1707020214
1707020215 “不必了,”聂政答道,“韩国距离卫国很近,仇家是相国,也是君王的至亲,这样更不能多带人马,人多必有所闪失,万一泄露了机密,到时不仅杀不了韩傀,反倒会引来韩国举国上下找您寻仇,那岂不危险。”
1707020216
1707020217 聂政打算独自一人前往韩国,杀得了韩傀就替严遂报仇,杀不了的话,也不致于连累到严遂。于是他告别严遂,仗剑西行到韩国都城,住下来观察韩傀的动向,耐心地等待刺杀良机的出现。
1707020218
1707020219 你想想,作为一个平民,要见相国一面那是何等困难,更不用说有刺杀的机会。当年豫让吞炭毁容两度刺杀赵无恤均以失败告终,聂政能得手吗?
1707020220
1707020221 一个良机出现了。正好韩烈侯与其他诸侯有一个会盟,地点设在东孟,相国韩傀也将参加。春秋战国时代的会盟,经常是在郊外举行,因为还要搞一些祭祀鬼神的活动。到了会盟这一天,郊外搭起一座高台,韩烈侯与韩傀都坐在台上,台下有许多手持武器的护卫。聂政混在围观的人群中,怀中揣着一把利剑。
1707020222
1707020223 只要等会盟正式开始,这些护卫就得在两旁站得笔直,没有君主的命令可不能乱跑动,这就是动手的最佳机会了——聂政在心里暗暗盘算,可是他知道一件事,只要他挟剑冲上台,不论刺杀是否得手,必定难逃一死,因为他是单枪匹马,而对方有成千上百的卫兵。这样死值得吗?说真的,他与严遂又不算是熟人,严遂送给他的百镒黄金,他也没有收,为这样一个半陌生的人去送死值得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不值,但不要忘了,那是一个充满血性的时代。我敢说,迷信武士道的日本人,也从来没有到达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武士的精神高度。这些中国武士,为义而生,为义而死,死根本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似乎他们有九条生命,可以随随便便地遗弃其中的一条。有人也许会说,聂政为严遂报私仇,这也算是义吗?别人可能不觉得,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聂政自己认为这就是“义”,是义,就不容辞。用死亡之血,浇养出一朵义之花,这就是他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707020224
1707020225 决定命运的那一刻到了。
1707020226
1707020227 会盟开始时,全场肃静。但一声大吼如雷贯耳,只见得聂政一边吼叫着,一边冲破卫兵围成的人墙,发疯般地冲向高台。他从怀中掏出利剑,拔剑出鞘,剑锋直刺向韩傀。韩傀被眼前这一幕给惊呆了,他下意识地想找个人当掩护,旁边站的人便是韩烈侯,他一急之下,抱住韩烈侯。韩傀跑得快,可是没有聂政的剑快。聂政的一剑如雷电般迅捷,从韩傀后背刺进,从前胸刺出,剑锋惯性地又向前穿行,刺进韩烈侯的体内。这一剑,可谓是雷霆一击,威不可挡,韩傀当场气绝身亡,韩烈侯被刺伤。
1707020228
1707020229 据说,在聂政刺杀韩傀的那刻,白虹贯日,莫非是上天要见证此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击。
1707020230
1707020231 此时早已吓得目瞪口呆的卫兵这才缓过神来,操起兵戈围了上来。聂政果然是英雄好汉,手持利剑,左右翻飞,一边杀,一边吼,竟然一口气杀死了几十名卫兵。所有人都不敢靠前,谁愿意成为他的剑下之鬼呢?聂政哈哈大笑,这笑声足以把人吓死,笑过之后,又一幕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聂政轮起剑,朝自己脸上一剑、一剑、又一剑地划下去,很快他面目全非,一副狰狞恐怖的模样,就象是脸上涂满鲜血的饿鬼,神经不够坚强的人看到这一幕要晕过去了,可是这才是恐怖的开始。
1707020232
1707020233 划烂自己的脸后,聂政伸出两根手指,伸进自己的眼睛里,使劲地挖,痛苦使得他血淋淋的脸更加可怕,挖,挖,再挖,两颗圆圆的眼珠,竟然被他自己挖出来,掉在地上,留下两个大血窟窿。哈哈哈——,这时的笑声有几分凄凉了,他就象在完成一个神圣的宗教仪式似的,痛苦,但他在坚持,因为还剩下最后的祭礼。他把剑刺向腹部,“哼”了一声,表情更痛苦,但没喊出声来,右手把剑奋力一划,切开腹部,肠子流出来,落在地上。在小日本玩切腹之前的数百年,聂政已经用这种残酷的手段结果了自己的性命,没有介错(小日本玩切腹时,在肚子上象征性切一刀,有个辅助的人叫介错,帮他砍脑袋,以免切腹者遭受痛苦的折磨),他从头到尾忍受巨大的肉体痛苦,直到肉体再无知觉。
1707020234
1707020235 聂政就这样死了。
1707020236
1707020237 自杀并不是难事,可是为什么用这种痛苦的毁容手段呢?很显然,聂政不想因为自己刺死韩傀而使亲人受到牵连。把自己划得面目全非,目的是让人认不出他。可是被刺伤的韩烈侯坚决要求查明事情的真相,他下令把聂政的尸体暴于野外,并悬赏千金,希望有人能认识他,并提供准确的姓名。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始终没有人知道刺客的真实身份。
1707020238
1707020239 有一个人知道刺客的真实身份,她便是聂政的姐姐聂荣。
1707020240
1707020241 聂荣怎么得知聂政是刺客呢?原来当年严遂结交聂政时,聂荣还未出嫁,当时跟母亲、弟弟住在一起,自然晓得严遂与弟弟的事情。当刺客毁容自尽的消息传到齐国后,聂荣一下就明白了,这个刺客就是她的弟弟,姐弟情深啊,如今弟弟遭遇横祸,又暴尸野外,想到这里,聂荣不禁潸然泪下。要不要去给弟弟收尸呢?如果去的话,韩国政府早就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她钻进来;如果不去的话,那么天下就没有人知道他是聂政,他的英勇事迹就会被埋没了。
1707020242
1707020243 “必须去。”聂荣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弟弟是极为义气的人,我不能因为害怕自己受迫害,就让我弟弟的名声泯没在尘土之中,虽然我这样做,并不是我弟弟的本意。”她知道,弟弟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死去,是为了保全姐姐,不致受到韩国政府的追杀或迫害。
1707020244
1707020245 就这样,聂荣从齐国到了韩国,聂政的尸体还被扔在市场上,散发着腐臭之味。毕竟是亲姐姐,一眼就认出是自己的弟弟,她悲从心生,走近弟弟的尸体,沉痛地说:“真勇敢啊,浩气长存,你如此壮烈的行为,超过了古代勇士孟贲、夏育与成荆。你死了,却没留下姓名,你已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只有我一个姐姐,你都是为了我的缘故才这样做的啊。我不忍心埋没你的名声啊。“
1707020246
1707020247 说完后,聂荣紧紧抱着聂政的尸体,痛哭流泣地对着众人说:“他就是我弟弟聂政。”这哭声把围观的人群给感动了,人们纷纷对她说:“这个人刺杀了我们相国,主上悬赏千金购刺客姓名,夫人难道没有听说吗?你怎么敢来相认呢,你还是快走吧。”
1707020248
1707020249 聂荣答道:“我当然听说了。可是我弟弟聂政本来就是一名志士,为躲避仇家忍辱含垢隐居于市井之中,只是因为有个母亲尚在,有个姐姐未嫁。后来母亲辞世,姐姐也嫁人了,他为了报答严仲子(即严遂)的知遇之恩,不惜铤而走险。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大义所在,只是他不想连累姐姐,用自毁的方式来掩藏自己的身份。可是我就算受牵连而死,也不能让贤弟成为无名烈士。”
1707020250
1707020251 “老天爷啊——”聂荣仰天而呼,喊了三声。悲到极尽,她没有想过要活着离开,弟弟太孤单了,她要陪着他,哪怕是在阴曹地府。她忽然拔出一把短剑,刺入自己的胸膛,鲜血涌出。她艰难地张开手臂,抱住自己的弟弟,看不到周围人群了,听不到嘈杂的喧嚣了,似乎在那一刻,回到了安静的家,回到了往日的时光,回到了姐弟两人嬉戏的童年了……
1707020252
1707020253 聂政刺杀韩国相国韩傀,震动诸侯,而聂荣为弟而死,是这个暗杀事件的余波荡漾。姐弟两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三晋、楚国、卫国、齐国等,大家听后都长唏短叹,纷纷称颂道:“不光是聂政勇敢,他姐姐也是刚烈的女子啊。”正是由于聂荣的挺身而出,使得聂政成为千秋传颂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刺客之一。
1707020254
1707020255 他与豫让一样,都是怀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为别人报仇而不惜牺牲自己。但两人又有所不同。知瑶对豫让是真的有“知遇”之恩,以国士对待豫让,在心里欣赏他;而严遂有意结交聂政,从一开始便是要利用他,从这点看,严遂绝非聂政的“知己”。聂政刺韩傀,为严遂报了私仇,可是他被暴尸时,严遂到哪去了呢?要真是“知己”的话,怎么没有挺身而出?聂政能为严遂死,严遂却不能为聂政正名,两人品格之高下,立马可判。聂荣以一女流之辈,尚且不惜一己之身,严遂算什么狗屁呢?
1707020256
1707020257 梁启超在评价聂政时说:“聂政之侠,旧史之所以称道者至矣,吾无赞焉。”对于旧史称赞聂政为报知遇之恩而不惜一死的说法,梁启超不认同,因为聂政就是被利用来报私仇。但是梁任公又说:“学聂政者当学其性情之厚而已。夫其有母存不许友以死,犹普通之义也。用茕茕一姊,而犹顾恋之,不欲以相累,乃至抉眼屠肠以绝踪仞。……天下岂有天性凉薄之人而能以侠闻者哉。”
1707020258
1707020259 从某种意义上说,聂政是个幸运的人,尽管他只是被利用来报私仇的工具,但正是他的“性情之厚”使他超越了普通刺客的水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被顶礼膜拜的英雄豪杰,他的事迹被写入诗歌,戏剧,拍成电影,谱写成曲。中国最著名的琴曲《广陵散》脱胎于《聂政刺韩曲》,曲子慷慨激昂,“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当年嵇康临刑前,一曲《广陵散》,“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
[ 上一页 ]  [ :1.707020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