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20346
1707020347
就在齐国享受着四处出击的快感时,魏文侯魏斯却从容地排兵布阵,为闪击齐国做最后的准备。公元前405年,执政五年的田悼子去世,他的死引发了齐国的权力斗争,并最终爆发内战。魏、赵、韩果断地卷入战争,并在廪丘一役中大败齐军,是役齐国损失两千辆兵车与两万人,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优势在手的三晋军队得寸进尺,痛打落水狗,突进齐国境内,又一次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
1707020348
1707020349
对于新掌门田和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蒙羞的时刻,刚刚上台却接连遭到惨败,在国人面前也抬不起头。可是他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勇气,既然技不如人,就苦练内功吧。于是齐国的外交政策又一次发生逆转,重新回到田盘的老路上,小心翼翼地搞好与三晋的关系,对鲁、卫这些邻邦,也多点客气,少点杀伐了。田和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在之后十三年时间里,齐国基本上没有遭遇战争。
1707020350
1707020351
其实,田氏代齐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只差掀去最后的遮羞布罢了。
1707020352
1707020353
公元前391年,即田和执政的第十四年,他把国君的遮羞布也摘下来了。齐康公如同被剥光衣服,一丝不挂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偌大的齐国不再是姓姜的了,他一无所有了。田和的“仁慈”仅仅是在海边给齐康公搭了一个住所,让他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好祭祀齐国先祖姜太公。只是姜太公的在天神灵看到自己的子孙如此不济,不知当作何感想呢?
1707020354
1707020355
从田无宇崛起于齐国,到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前后六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使田氏家族完成了颠覆姜姓齐国的大业。可是对田和来说,革命尚未成功,还差最后一步,就是要得到周王室的承认,需要傀儡周天子的册封。
1707020356
1707020357
只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才算是合法的诸侯。
1707020358
1707020359
要怎么样才能得到册封呢?
1707020360
1707020361
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当属魏国,显然,只要魏国出面,这件事就好办了。此时魏文侯魏斯已经去世,接替他的是魏武侯,田和倡议召开一个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四个国家:齐国、魏国、楚国、卫国。田和与魏武侯暗地里做成一笔买卖:由齐国出面,作中间人,拉拢魏国与楚国的关系;作为回报,魏武侯则向周天子及其他诸侯提议,立田和为诸侯。
1707020362
1707020363
你想想,周天子完全是看三晋的脸色,三晋老大魏国说话了,周天子能拒绝吗?
1707020364
1707020365
这样,继赵、魏、韩三家封侯后,田和也赶上末班车,从卿大夫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诸侯。尽管国名还是叫“齐国”,但此齐非彼齐了。在田和篡权之前,称为“姜齐”,在田和篡权之后,称为“田齐”。这是继“三家分晋”后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周朝旧的政治大厦土崩瓦解,春秋时代以“尊王攘夷”旗帜为口号捍卫周天子的重量级诸侯晋国与齐国全部易主,周王室进一步被边缘化。
1707020366
1707020367
公元前379年,被田和流放到海上的齐康公病死,他没有子嗣,姜姓齐国的历史至此终结。
1707020368
1707020369
从姜太公开国到齐康公亡国,姜姓齐国立国共计744年,从存活的时间上看,也算是十分长命了。只是天下万物,有生即有灭,国家亦然。姜姓齐国在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名君齐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无可奈何花落去,当故事曲终收拔之时,昔日的辉煌如烟云散去,徒令人感叹历史变迁的沧桑与凄凉。
1707020370
1707020371
1707020372
1707020373
1707020375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六 吴起之死
1707020376
1707020377
在田和篡齐时,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1707020378
1707020379
名将吴起遭人陷害,被迫逃离魏国,投奔楚国。吴起出走,结束了魏国的全盛时代。
1707020380
1707020381
魏文侯时代,魏国西挫强秦,东抑齐国,北并中山,南击楚国,几无敌于天下。当是时,魏国名将如云,吴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李悝、翟璜等人的推荐下,魏文侯起用吴起为西河郡守,镇守河西。此后,吴起为魏国的扩张立下赫赫战功,据《吴子》所记,“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1707020382
1707020383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必须要先发制人才能夺得战略主动权,故而战争频繁。在吴起参加指挥的七十六次战斗中,有六十四次全胜,十二次打了个平手,无一败绩。这样的战绩可谓令人瞠目结舌。
1707020384
1707020385
吴起在魏国如鱼得水,这得益于魏文侯的慧眼识英雄。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让吴起单挑大梁、独当一面,这才使得名将能把一身本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故而吴起之成就,实为魏文侯之成就也。公元前396年,执政五十年之久的魏文侯去世,他是战国初期最伟大的君主,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并不起眼的魏国异军突起,不仅领袖三晋,甚至称雄天下。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击继位,是为魏武侯。
1707020386
1707020387
魏武侯尚能延续父亲既定的国策,但他的智慧与才识均不及其父,魏国之所以还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强盛,主要是依赖父亲遗留下来的大批人才。
1707020388
1707020389
公元前395年,刚上台不久的魏武侯视察西河郡,并与吴起泛舟西河(即黄河之一段),两人搭一条小舟,从上游漂流而下。到了中流时,魏武侯望着险峻的群山、宽广的大河,不由得转过头对吴起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言下之意,有这么一道天险在这里,魏国的西线无忧也。
1707020390
1707020391
吴起听完了眉头皱了一下,内行人只消听一句话,便可以测量出一个人内心的高度,显然,魏武侯内心的高度远远不及魏文侯。于是他便答道:“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这是对魏武侯当头棒喝,山河之险是靠不住的,倘若没有道义,就算是身边的人都可能是敌人,你如何依赖山河之险呢?
1707020392
1707020393
从吴起的这句话中,自然可以看出他的胸襟与气度,绝非常人所及,对于史书上说的他“贪财好色”的说法,我总是十分怀疑,既没有证据,也不像他的为人。魏武侯被吴起这么一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赞了一字:“善。”这说明这位新君主也算是明君,并非糊涂蛋。
1707020394
1707020395
在吴起时代,战国七雄的格局已初定,诸侯国中以七国面积最大、实力最强,此七国便是秦、楚、魏、赵、韩、齐、燕。从地缘政治来看,秦、齐、楚、燕、赵比较有地利优势,这五个国家都不存在四面受敌的情况,而魏、韩两国位置最糟糕,特别是魏国,周围被五大强国包围,要以一敌五,谈何容易。
[
上一页 ]
[ :1.7070203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