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20846
这下子齐威王不高兴了,怫然道:“倘若谈论五音,我相信没人比得上你;可是论及治理国家,那你就外行了。”
1707020847
1707020848
邹忌回答说:“不对,治理国家与五音的道理是相近的。国君要厚德温和,就象大弦之音;宰相要高调做事,就象小弦之音;政令要有张有弛,就象弹琴要有深有浅;治理国家要顺应四时之变,就象琴声中大弦小弦相互和谐;所以懂得了琴声协调的道理,就懂得了治国的道理了。”
1707020849
1707020850
这听起来还是有点玄,齐威王又点了头说一个字:“善。”
1707020851
1707020852
三个月后,邹忌入主内阁,成为齐国宰相。
1707020853
1707020854
事实上,这位杰出的辩士为齐国政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在他的努力下,推动了齐国言论自由的风气,开百家争鸣之先河。
1707020855
1707020856
邹忌的谏术十分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的例子,巧妙地把想表达的思想传递给君王,而不是犯颜直谏。
1707020857
1707020858
以下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则故事。
1707020859
1707020860
前面说过,邹忌是一名帅哥,他身高一米八六(八尺),当时齐国还有另一名帅哥,住在城北,号称徐公。有一天,邹忌照镜子时,问妻子说:“我跟徐公相比,谁帅呢?”妻子回答道:“当然是夫君你帅了,徐公怎么跟你比呀?”邹忌不信,又问小妾说:“我与徐公谁帅呢?”小妾的回答如出一辙:“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啊!”后来有一位客人来访,邹忌又问了同样的问题,结果仍一样,客人的回答是:“徐公比不上您的。”
1707020861
1707020862
看到这里,邹忌给人的感觉是很浮,不踏实,有点无聊的样子,可是他却是在试探、研究人性。第二天,正巧徐公来访,邹忌觉得自己不如他帅,后来又自个照镜子,更加自愧不如。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妻子说假话,是因为偏爱我;小妾撒谎,是因为怕我;客人忽悠我,是因为有求于我。”这个结论相当重要,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一旦人陷入偏爱、畏惧或有求于人的境地时,就不会说真话,而是谎话连篇。
1707020863
1707020864
他把这个结论告诉了齐威王,并且说:“齐国的土地方圆上千里,城邑一百二十座,后宫妃妾与左右近臣,都偏爱君王您;朝中大臣都畏惧您;国内的每一个人都有求于您。照此看来,这些人都不会说真话,只会说谎言,主上受到的蒙蔽也太大了。”
1707020865
1707020866
邹忌以自己的例子,深刻剖析人性的弱点,这令齐威王很容易就接受了。作为君主,谁愿意被群臣蒙骗呢?齐威王田因齐是一位开明君主,颇有胸襟与气量,而且性格果断,于是他马上下了一道命令:“诸大臣与百姓,能当面指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的,受中赏;能在市井中批评并传到寡人耳中的,受下赏。”这是一道鼓励批评的命令,批评政府、批评君主还可以得赏,这确实是很新鲜的一件事,不要说在当时,拿到两千年后,也还很保鲜呢。从这点看,齐威王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不仅开明,同时也很自信。
1707020867
1707020868
这道命令发布后,臣民们纷纷抱着试试的态度,对齐威王的各项政策提出批评,一时间朝廷门庭若市。齐威王并没有食言,只要批评有理的,一律采纳并赏赐。有了批评的声音,各项政事的弊病被揭露出来,推动了政令的完善。刚开始时大家一窝蜂地进言,后来隔三岔五有人进谏,几个月后,尽管还有人跃跃欲试,但要找出弊政已经不那么容易了,看来要挣赏钱越来越不容易,这就叫重赏之下,必有真言者、敢言者。
1707020869
1707020870
在《史记》中,记有齐威王一则故事。
1707020871
1707020872
即墨是齐国的一座重要城邑,管理该城的官员被称为即墨大夫,他是一个正直不阿的人,从不向上级或其他官员行贿,也不会溜须拍马,所以各级官员时不时就举报他,说他是一个不称职的地方官。齐威王没有偏听偏信,而是暗地里派出几批人前往即墨,实地观察即墨大夫的所作所为,结果发现即墨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田野得到充分的开发,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官府中没有积压的公事,社会太平、秩序井然。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并对他说:“你治理即墨以来,政绩卓著,但诽谤你的话漫天飞,这只是因为你不会逢迎别的官员的缘故。”于是封给即墨大夫万户食邑,立为官员学习的榜样。
1707020873
1707020874
有人幸运,也有人倒霉。
1707020875
1707020876
阿大夫就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官员,他在阿地当官挺久的,在朝廷总有人说他的好话,吹嘘成国家栋梁似的。可是齐威王派人前去暗访时,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阿这个地方,田野荒芜了,百姓愁苦,社会秩序混乱不堪。通过调查,齐威王又发现,这个阿大夫在以前齐国与周边诸侯的战争中,表现十分糟糕,有时敌人攻过来,他一点都不知道,有时友军求援,他置之不理。在掌握大量证据后,齐威王逮捕阿大夫,怒斥道:“你治理阿地以来,总有人说你的好话,只是因为你以重金贿赂朝中官员罢了。”阿大夫浑身瑟瑟发抖,再也神气不起来。雷厉风行的齐威王绝不手下留情,他下令将阿大夫与受贿的官员一同烹杀了,杀鸡骇猴。
1707020877
1707020878
《史记》所载的这则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70年,其实这一年齐威王尚未即位。前文说过,《史记》在齐国史的时间纪录上相当混乱,这就是一例。烹杀阿大夫一事,应该是在齐威王上任之初。这一事件震动朝野,正可看出齐威王雷霆霹雳般的手段,难怪乎后来他被谥为“威王”,确实够威猛的。
1707020879
1707020880
自从田氏篡齐后,齐国在诸侯国中的表现是不温不火,并不象魏国那么光芒四射。当时中原诸侯,多数还是把魏国捧为老大,包括韩、鲁、卫、宋等国家,都成为魏国的小喽啰。但是齐威王上台后,齐国面貌焕然一新,这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强烈关注。
1707020881
1707020882
齐威王是齐国走向超级强国的关键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清明、从谏如流,对人才也极其重视。齐国学术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况,儒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法家、兵家等各流派都十分兴盛。特别是在辩士邹忌出人意料地入主内阁后,更刺激诸多人才纷纷涌向齐国。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富活力的国家,它的全盛时代即将到来。
1707020883
1707020884
力图向中原求得发展空间的魏惠王更加关注这个有内涵的邻国,为了试探邻国实力的深浅,魏惠王魏罃决心要亲自访问齐国,会会齐威王田因齐。
1707020885
1707020886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二年),魏惠王魏罃访问齐国,在刚上台不久的齐威王田因齐面前,他有一种傲慢的自负。
1707020887
1707020888
一次郊外打猎时,魏惠王忽然问齐威王:“齐国有什么宝贝呢?”齐威王很谦虚地答说:“没有。”魏惠王不无得意地说道:“寡人的国家虽然小,却还有直径一寸以上的宝珠十枚,这种宝珠发出的光芒,足足可以照亮前后十二辆马车。齐国的土地辽阔,难道却没有什么宝贝吗?”
1707020889
1707020890
齐威王微微一笑:“要说宝贝也有,只是我说的宝,与你说的宝,恐怕有点不一样。”
1707020891
1707020892
“哦?”魏惠王有点惊愕,宝物还有什么不同吗?
1707020893
1707020894
“我手下有一位大臣名为檀子,镇守南部边关,楚国人不敢进犯边界,泗水流域一带的十二个小国,都前来齐国朝见。另一名大臣名叫田盼,镇守西部高唐城,赵国人不敢到附近的河流里捕鱼;还有一名官吏名叫黔夫,镇守徐州,燕国、赵国共有七千多户人家前来投奔;我还有一位大臣名叫种首,负责缉捕盗贼,维持治安,他治下的民众安居乐业,路不拾遗。我这四位大臣,他们的光辉足以照耀千里之外,岂止是映亮十二辆马车呢?”
1707020895
[
上一页 ]
[ :1.7070208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