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21042
这决非一场轻松的战争。
1707021043
1707021044
我们来了解了一下魏国的军事实力。
1707021045
1707021046
根据《战国策》的纪载,魏惠王在发动邯郸之战时,魏国总计“带甲三十六万”,而围邯郸的人数则有“十万之军”,这样的军力确实颇为惊人。相比春秋时代,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急剧扩大,军队数量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上升。春秋末期吴国全盛时代,军队大约有十四万人,而最后一位春秋霸主越王勾践灭吴时仅有五万兵力。在勾践灭吴一百二十年后,光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便拥有三十六万的军队,而且,大家不要忘掉,在之前与秦国的较量中,魏国已经损失了数以万计的人马。
1707021047
1707021048
进攻赵国的还不止魏国一家,宋国、卫国都出兵了。不过这些喽啰国是有点靠不住,譬如说宋国吧,迫于魏惠王的压力,宋国政府不得不派出军队参加侵赵战争。可是你想想,宋国与赵国相比,那还只能算是小国,以小打大,难道就不怕赵国报复吗?对此,宋国政府颇为有趣,事先派人向赵成侯通气说:“魏国向敝国征用军队,如果不从的话,恐怕会危及社稷。但是帮魏国打贵国,这件事我们不忍做也不敢做。所以,我们不好办啊,只好先向您打个招呼,请您允许我们象征性地攻打贵国边关城邑,就是做做样子,把军队逗留在边界处就是了。”
1707021049
1707021050
您瞧,宋国人就是这样滑头。表面上狐假虎威,在魏国大哥的号召下,杀进赵国。可是就是摆摆花拳绣腿,装腔作势,并不真打,找理由按兵不动,静待时局发展。
1707021051
1707021052
这场战争对于魏惠王来说,意义重大。
1707021053
1707021054
无论是吞并赵国,或是逼赵国臣服,分裂的三晋将在魏国的领导下再次合而为一,那么魏国在对付秦国或齐国上,将再次取得优势。对于这一点,楚国人与齐国人都看得明白,两国的战略出发点惊人的相似,便是绝对不能让魏国坐大。
1707021055
1707021056
话说田忌当了主将,率领齐国男儿出国作战,他这个人比较直,不太会拐弯抹角,对段干纶所说的进攻襄陵的战略不太理解。他心里犯纳闷,明明赵国首都邯郸告急,不去救邯郸,反倒去进攻毫不相干的襄陵,这真是莫名其妙,不是头痛医脚吗?
1707021057
1707021058
显然,田忌只关心军事行动,却没有象政客那样用尽心机盘算利益。
1707021059
1707021060
在那个时代,主将的权利是很大的,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到了战场上,那是主将说了算的。田忌想要改变战略方向,把进攻目标直接对准邯郸城外的魏军,但孙膑阻止他了。
1707021061
1707021062
孙膑说道:“要解开杂乱纷纠,得用巧劲而不是蛮力;劝解相斗的人,不能冲到他们兵戈之下。我们应该要避实击虚,如今魏、赵相攻,魏国精锐部队必定都被调往国外,国内剩下的定是老弱残兵。您不如率领大军,直奔魏国首都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控制其空虚之处,到时魏国必定要放弃赵国而自保。这么一来,我们既可以解赵国之围,又可以挫败魏国的锋芒,岂不是一举两得?”
1707021063
1707021064
孙膑这样一说,田忌总算是明白了。
1707021065
1707021066
赛马场上要用智慧,战场上更得用计谋。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下令齐师大举入魏。齐国突如其来的一击,确实令魏国人手忙脚乱,在桂阳一役中,魏军失利。齐国的参战,令魏国的小喽啰们立场开始动摇了。
1707021067
1707021068
首先是装模作样的宋国,本来对魏惠王的伐赵命令就阳奉阴违,在赵国边界线上故意磨磨蹭蹭的,裹足不前。魏惠王也看在眼中,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如今田忌率齐军前来,宋国人倒颇能见风使舵,觉得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魏国要以一战四,能有戏吗?索性一倒戈,投奔齐军去了。
1707021069
1707021070
宋国人是这样首鼠两端,那么卫国人有没有义气呢?
1707021071
1707021072
很遗憾,卫国也没有义气可言。
1707021073
1707021074
本来卫国一直是赵国的出气筒,魏惠王给他们撑腰,不但把赵军赶出卫国,还一鼓作气打到邯郸城下。可是作为一个小国,卫国人很明白,什么叫夹缝中生存,齐国人没来,就跟着魏老大,齐国人来了,对不起,我得溜了。这样,卫国步宋国之后,也加入齐国一方了。
1707021075
1707021076
赵国在北方,援赵的齐军却拼命往南跑,直逼魏国的首都大梁。
1707021077
1707021078
这就是“围魏救赵”典故的来源,这个计谋被列入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相当有名,可是后世对这个计谋的理解却是有所偏差的。一般人的理解是,采取避实击虚的方法,通过打击敌人的薄弱后方,攻敌所必救,来达到救援其他战场的目的。可是对于齐国人来说,并不完全是这样,齐国人绝不仅仅是为救援赵国,而是要同时削弱赵国与魏国,来达到齐国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1707021079
1707021080
应该说,齐国人的心思,魏惠王也是看出来了。
1707021081
1707021082
此时魏惠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仅是齐国人带着叛变的宋、卫军队进攻魏国本土,南方的楚国人也派出军队攻取睢水一带之地。西线的秦国人进攻暂时停止,可是种种迹象表明随时可能再次发动新的攻势。魏国地理上的劣势尽现无遗,可是魏惠王必须赌,只有赌赢了,征服了赵国,魏国才可能赢得一个生存空间。
1707021083
1707021084
魏惠王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非但没有从邯郸撤兵,反而加大了攻击力度。显然他是要孤注一掷,魏国能否成为第二个伟大的晋国,全在此一击。
1707021085
1707021086
齐国与楚国隔靴搔痒似的救援行动,无法减轻邯郸城的巨大压力。
1707021087
1707021088
是年十月,在庞涓的指挥下,十余万魏军对邯郸城发动猛攻,邯郸城终于抵挡不住,被魏军攻陷。关于邯郸陷落的详情,史书上并没有写清楚,但是可以肯定两点:第一,城破时赵成侯并不在城中,其政府机构早已迁出邯郸;第二,赵国首都落入魏军之手,但赵国并没有因此投降,抵抗仍在继续。
1707021089
1707021090
魏国人攻陷了赵国首都,可并未征服赵国。
1707021091
[
上一页 ]
[ :1.7070210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