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1092e+09
1707021092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向来被视为兵家奇谋的“围魏救赵”,其事实是围了魏,却没能救得了赵。邯郸城被攻破,这种结果,其实是齐、楚两国想看到的,因为赵国被削弱了。对田忌与孙膑来说,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削弱魏国,这必须以一场大战来达到目的。
1707021093
1707021094 桂陵之战成为战国史上最经典的战例之一。
1707021095
1707021096 关于这场战役,史书语焉不详。所幸的是,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孙膑兵法》的残简,其中有一篇《擒庞涓》,所记便是桂陵之役的情形。结合《孙膑兵法》残篇,笔者勾勒出桂陵之役的大概情况。
1707021097
1707021098 在魏师攻克邯郸的同时,田忌的齐国兵团在魏国境内展开军事行动,控制了通往魏都大梁城的交通要道并占领若干魏军守备空虚之地。魏师攻克邯郸城后,便抽调一部分兵力回国,准备与齐军决战,此时魏军总指挥便是孙膑的同学庞涓。庞涓打仗也有一套本领,他与孙膑一样,都知道打仗得避实击虚,于是便集结八万兵力,攻入卫国。此时卫国已经投靠齐国,显然,庞涓这一招也是狠招,看你田忌救不救卫国。
1707021099
1707021100 田忌迟疑不决,孙膑的判断是,庞涓攻卫国已占先手,倘若齐师从魏国撤入卫国,正好中庞涓之计,而且被魏军牵着鼻子跑,因而援卫显然不是上等招数。
1707021101
1707021102 那要怎么办呢?
1707021103
1707021104 孙膑答道:“我们进攻的矛头应该是魏国的平陵。”他一边说一边展开地图分析说:“将军请看,平陵是魏国东部军事重镇,城池虽小,但管理的区域大,魏国在此地有重兵把守。平陵的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中间还有魏国的一座城邑名为市丘。这个地理位置对于进攻一方相当不利,因为粮草补给通道容易被截断,我们要假装对此一无所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先给魏国人一些甜头,才能把他们的主力吸引过来,达到调动敌人的目的。”
1707021105
1707021106 对于孙膑的智慧,田忌并不怀疑,他马上下令麾下八万大军启程,直扑平陵。齐师抵达平陵后,田忌又问道:“要怎么攻打平陵呢?”孙膑回答道:“我们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魏军主力驻扎于环涂,请调用齐城、高唐两地的军队,进攻平陵,至时环涂魏军必定会从背后夹击我军,这两路出击的人马势必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主力部队要按兵不动,不要暴露自己的力量,示弱于敌人,这是调动敌人的关键。”
1707021107
1707021108 钓鱼要放出诱饵,牺牲诱饵是为了钓到大鱼。
1707021109
1707021110 孙膑对自己同学庞涓太熟悉了,如果齐师只是诈败的话,那么庞涓肯定是不会中计。这场钓鱼游戏必须要做真实,齐国军队必须要付出惨重代价。正如孙膑所策划,齐城、高唐两地的齐军进攻平陵,果然遭到魏军的夹击,伤亡惨重。
1707021111
1707021112 作为主将的田忌在牺牲了这么大的鱼饵后,对能不能钓到大鱼还是心有疑惑,他又问孙膑:“我军没有能攻下平陵,反倒丧失了齐城、高唐两路人马,损失很大啊,现在该怎么办呢?”
1707021113
1707021114 尽管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按孙膑的意图进行,可是庞涓能否中计呢?接下来的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孙膑知道庞涓用兵谨慎,多心眼,是一位高明的将领,否则他也不可能爬到魏国军界高层,并取得攻克邯郸城的伟大胜利。但是任何一名将领都有弱点,庞涓功名心强,倘若能吊足他的胃口,让他觉得有扬名立万的机会,他必然会放弃进攻卫国。
1707021115
1707021116 孙膑对田忌说:“请马上派遣轻装战车部队奔袭魏国首都大梁,如此一来,庞涓必定要回兵救援大梁。”庞涓会中计吗?孙膑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第一,大梁是魏国的首都,救援首都与进攻卫国相比,显然前者的功劳更大;第二,平陵一役后,庞涓判断齐军伤亡惨重,势必会掉以轻心的。为了进一步示弱于敌,孙膑又建议说:“我们分出少数部队与庞涓交战,给他造成我军兵力单薄的假象。”
1707021117
1707021118 果不其然,庞涓判断齐军在平陵遭到重创后,已是强弩之末了。他迫不及待地从卫国抽身,想要抢下救援大梁第一功,同时抓住老同学孙膑。自从孙膑从魏国逃跑后,庞涓不由得有几分懊恼,看来这位师兄的能量不能小觑,没了双腿,还能在齐国受到重用。现在两人在沙场上相遇,这次一定要分出个高下才行。庞涓要证明给孙膑看,在战场上硬碰硬,他仍然会是胜者。
1707021119
1707021120 庞涓一路上不断击溃齐国的小股部队,这些部队对魏军完全构不成威胁。他断定齐军已经基本溃败了,于是丢掉辎重,轻装上阵,带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昼夜兼程奔向大梁城。这一切,似乎早在孙膑的预料之中,这位齐国军师把主力部队埋伏在庞涓必经之地桂陵,一个大口袋张开了,就等着庞涓落入网中。
1707021121
1707021122 这场师兄弟之间的较量,也是齐国与魏国争夺中原霸权的较量。
1707021123
1707021124 孙膑在《兵法》残篇中,有专门一部分写到如何对付敌人的强将精兵。有人问说:“敌方将领勇敢无畏,兵力多而强,全军将士都很勇敢,无后顾之忧,那么要怎么对付呢?”孙膑回答说:“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守拙而待之,以骄其意,以惰其志,使敌弗识,因击其不备,攻其不御。”就是要示弱于敌,让敌人骄傲自满,在桂陵之战中,孙膑正是用此计策。
1707021125
1707021126 从一开始,孙膑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布下一个迷雾重重的局,把对手一步步地引向既定的战场,在收官阶段时突然发力,逆转战局。
1707021127
1707021128 桂陵伏击战的具体过程,《孙膑兵法》没有详细写,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本残缺的兵法书中找到孙膑对于伏击战的深刻洞解。伏击战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把敌人诱入死地之中,《孙膑兵法》说:“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意思就是说,不管处于险峻的地形或是平坦易行的地形,都得知道何为生地,何为死地,打败敌人的方法就是占据生地,让敌人陷于死地之中。那什么是死地呢?孙膑归纳了五种:第一种是像天井一样的地形,抬头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跑到这种地方必死无疑;第二种是易进难出的地形,跑进去出不来了;第三种是草木丛生的地方,跑进去像进一个大罗网;第四种两边都是陡峭高山的狭长谷地,这是必死之地;第五种是沼泽地,前进不了,后退不得。
1707021129
1707021130 只要自己占据生地,而陷敌人于死地,那这场战斗的结果就没有悬念。桂陵之战即是如此,尽管我们不太清楚孙膑所选择的伏击地点是属于以上五种死地中的哪一种,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勇武著称天下的魏国武卒被困在此地,有力也是使不出,完全陷入被动挨打之中。当庞涓的部队进入桂陵后,忽然周围呐喊声四起,齐国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占据地形之利,把魏军团团包围。
1707021131
1707021132 高手布局,要么不打,一打的话必定是稳操胜券。
1707021133
1707021134 在孙膑精心设计的罗网面前,庞涓的武卒毫无用武之地,一败涂地。魏国最精锐的部队遭到歼灭性的打击,连主将庞涓也未能身免,他灰头土脸地成为齐军的俘虏。面对曾被自己陷害却身残志坚的师兄,他又要做何感想呢?是羞愧还是懊悔呢?
1707021135
1707021136 庞涓一生与孙膑有过三次明争暗斗。
1707021137
1707021138 第一次庞涓使诈,陷害师兄,导致孙膑被砍了双腿,这一局算是庞涓以卑鄙手段胜出;第二次即是桂陵之战,孙膑布下连环局,最终诱使庞涓掉进陷阱,全军覆没,身陷囹圄。两人之间还有一次最后的决战,这后文再说。
1707021139
1707021140 那么既然庞涓都被孙膑俘虏了,又怎么能脱身呢?史书上没有写清楚,但这应该与齐军遭遇到的襄陵之败有直接的关联。
1707021141
[ 上一页 ]  [ :1.7070210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