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5019e+09
1707025019 貂勃听到这话后,向齐襄王叩首问道:“大王,您自认为比得上周文王吗?”
1707025020
1707025021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齐襄王有点丈二金钢摸不着头脑,便答说:“比不上啊。”
1707025022
1707025023 貂勃说:“我也知道您比不上周文王,那么,您比得上齐桓公吗?”
1707025024
1707025025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襄王只得说:“还是比不上。”
1707025026
1707025027 貂勃便说道:“是的,我也知道您比不上齐桓公。可是周文王得到吕尚辅佐,尊他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称他为仲父。如今大王得到安平君的辅佐,却直呼他的名字。这种不尊敬的称呼,乃是亡国之君才说得出的。自从开天辟地、有人类以来,没有任何一位臣子的功劳超过安平君。大王您不能保住国家社稷,燕国兴兵伐齐后,大王您逃到城阳山中。安平君守卫即墨城,仅凭借区区三里内城,五里外城,残兵七千余人,却最终擒杀燕军统帅,收复千里河山。这不全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吗?在那个时候,要是安平君想把您撇在一旁,自己称王,那天下人谁也无法阻止。然而安平君是一个重道义的人,他不仅没有自立为王,还修栈道木阁迎回大王,大王这才得以重返旧都。如今国家已经平定,百姓也安居乐业,大王却毫不尊敬地直呼田单的名字,我敢说,就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也不会这样做。我听说有几个人在背后挑拔离间,希望大王能杀掉这几个人,向安平君表示道歉。不然的话,国家就危险了。”
1707025028
1707025029 这些话说得很重,掷地有声。貂勃告诉齐襄王,没有田单,你这个王是扶不起来的,你非但没有感恩之心,反倒狂妄失人君之礼,这是亡国的征兆。
1707025030
1707025031 齐襄王与燕惠王颇为类似,都是属于没什么本事的人,同样缺乏感恩之心。没有乐毅,燕国在七雄中根本就抬不起头;没有田单,齐国可能已经被从地图上抹掉了。可是乐毅蒙冤,田单受谗,命运又有相似之处。齐国比燕国略有走运的,是有像貂勃这样敢于直谏的大臣,而齐襄王总算不是糊涂到底,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倘若他把田单逼上绝路,以田单的聪明才智,要把他赶下台并非不可能。齐襄王总算听了一回忠言,他把几位进谗的大臣全部处死,同时把夜邑万户封给田单,以这种方式委婉地田单道歉。
1707025032
1707025033 复国英雄田单总算没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1707025034
1707025035 田单复国与乐毅伐齐一样,都是战国时代哙炙人口的故事,两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田单与乐毅都可入选战国最伟大的名将之列,两人有许多共同点:精于谋略,擅长心理战术,用兵大胆且敢于冒险。乐毅在伐齐之战中,置侧翼于不顾,大胆采取蛙跳战术,撇开沿途的敌方城邑不攻,直捣齐都,以奇取胜,一举端掉齐国的指挥中枢。田单冒险风格不逊于乐毅,在军事欺骗手段上层出不穷,在战术上也颇多创新,独家首创的火牛阵更是饮誉古今。两个人的事业几乎同样伟大,乐毅以弱国之兵几灭强国,差点成为勾践灭吴的翻版;田单则以弹丸之地,规复千里河山,同样是创造奇迹。如果说有留给军事迷们少许遗憾的话,就是田单与乐毅没有面对面地交锋,否则两位军事天才又会留下什么样的经典战例呢?谁又能技高一筹呢?
1707025036
1707025037 只是田单的奇迹,对于齐国来说,也不过是回光返照。历时六年的燕齐战争,虽然以齐国复国而告结束,可是却永远也回复不到齐威王、齐宣王时代的鼎盛水平。如果能有一位好君主,那么以田单的才华,齐国或许还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之时。可惜的是,齐襄王终非明君,他能听从貂勃的话,与田单和解,那已经算是齐国之福。对这位平庸的君主,实在无法要求他更多了。
1707025038
1707025039 齐国已经从神坛摔下了,其军事强国的地位已不复存在,沦为二流的国家,并很快被后起之秀赵国全面超越。在齐国衰落的同时,赵国则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战国后期惟一可与强秦对峙的国家。
1707025040
1707025041
1707025042
1707025043
1707025044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1707019025]
1707025045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第九章 谁能狙击秦国
1707025046
1707025047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1707019026]
1707025048 一 渑池之会
1707025049
1707025050 倘若没有赵国的支持,燕昭王与乐毅是无法完成伐齐大业的。“五国伐齐”的构想始于燕国,却成于赵国,因此在《战国策》中称“赵收天下且以伐齐”,这足见赵国在反齐联盟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秦国的参予,赵国是打了保票的,同意秦国可以在伐秦之战中获得好处。由于秦与齐领土相距遥远,要远征就必须要从第三国穿过,我估计秦军就是由赵国开往齐国的。
1707025051
1707025052 五国联军在济水河之战中重创齐师后,秦国与韩国的军队撤走,由燕、赵、魏三国继续发动对齐国的进攻,其中赵国攻略河间。在伐齐之战中,赵国一颗将星冉冉升起,此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将廉颇。公元前283年,廉颇率领赵国军队大败齐军,攻取昔阳(一说晋阳),此役有力地配合了乐毅对齐国诸城的扫荡,也使廉颇英勇善战的美名广为人知。战役结束后,赵惠文王将廉颇提拔为上卿。
1707025053
1707025054 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从廉颇伐齐开始,史书上便没有记载赵国权臣李兑的消息。李兑应该是伐齐战争开始后不久便去世了,约是公元前284年或283年。李兑之死并不是一件坏事,他是弑杀赵武灵王的主谋,也应该是赵惠文王一直心怀畏惧的人物。在此之前,各个国家要与赵国合纵或连衡,只找李兑,从来没找过赵惠文王。可见李兑的权势是何等大,而赵惠文王又是何等窝囊。李兑死后,赵惠文王终于熬到出头之日了,他虽然没有父亲赵武灵王那么有魄力,可是颇能知人善任,对一位君王来说,这一点弥足珍贵。
1707025055
1707025056 李兑死后,赵国可能与秦国有过一次土地交换。在齐国伐宋后,齐湣王把宋国的陶邑送给了赵国权臣李兑,可是后来陶邑却成了秦国权臣魏冉的封邑。为什么会这样,史料上却没有明确的说法。我想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赵国与秦国作了一次土地交换。秦国加入五国同盟伐齐,曾攻取齐国九城,这九城是位于河东,与赵国相接壤。笔者估计,李兑死后,赵国政府以陶邑交换河东九城,此后陶邑成为秦国的孤悬东方的土地,也是秦相魏冉的封邑。
1707025057
1707025058 在廉颇伐齐的这一年,赵惠文王得到了一个宝贝,这便是著名的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块美玉,据说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所发现,故称为“和氏璧”,被认为是一件无价之宝。和氏璧如何从楚国辗转到了赵国,其中的缘由我们也弄不清楚。赵惠文王得此璧后,爱不释手,可是秦国人却偏偏要来找麻烦。
1707025059
1707025060 秦昭王听说赵国有这么一块宝贝,便派使者入赵,开出一个令人心动的条件:以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我们常说“价值连城”,和氏璧的价值不是一座城,而是十五座城。对一个国家来说,十五座城显然比一块美玉要有价值,以璧换城,这是不吃亏的。可问题是秦国的信用等级很低,到时收了璧后,恐怕要翻脸不认人。秦人劣迹斑斑,就说当年张仪答应给楚国六百里之地,到了移交时,却变成六里之地。因此天下人都知道,跟秦国打交道,一定得小心谨慎,否则一不小心就要落入其陷阱。
1707025061
1707025062 可是要拒绝秦国呢?拒绝秦国就意味着有战争的风险。要怎么办呢?赵惠文王打算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得派一个机谨且才智过人的使节前去与秦昭王周旋。这时,宦官令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
1707025063
1707025064 蔺相如有什么本事呢?
1707025065
1707025066 令缪贤跟赵惠文王讲了一则故事。
1707025067
1707025068 有一次,令缪贤冒犯了赵王,心里十分害怕,打算逃到燕国去,便找蔺相如来商量此事。蔺相如问他说:“怎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呢?”令缪贤便回答说:“我曾追随赵王与燕王会晤。燕王曾私底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与我交朋友。所以我想他一定会收留我的。”蔺相如摇摇头说:“赵强燕弱,当时您又受到赵王的宠幸,燕王自然想与你结交。如果您犯了事,从赵国逃往燕国,燕王害怕赵国,是不敢收留您的。到时燕国人一定会把您绑了,送回赵国。”
[ 上一页 ]  [ :1.7070250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