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6297e+09
1707026297 侯嬴答道:“公子招揽士人,名闻天下。如今遇到难事,没有别的办法,只想着去跟秦军拼命。可是这样做,就像把肉扔给老虎吃一样,哪能有什么作用呢?如果遇到事情后束手无策,那么养着一帮门客又有什么用呢?公子对待我情深义重,您要去送死,而我却一言半语都没说,您心里怨恨我,一定会回来讨个说法。”
1707026298
1707026299 听到这里,信陵君向侯嬴拜了两拜,说:“有劳先生赐教。”
1707026300
1707026301 侯嬴把旁人支开后,低声对信陵君说:“要救赵国,靠几千个门客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支军队。现在魏国十万大军,兵权掌控在晋鄙手中,要夺取兵权,就得取得虎符。我听说虎符就在魏王的卧室里,一般人是进不去的,但是魏王的宠妃如姬则可以自由进出。如果能得到如姬的帮助,一定可以窃取到虎符。”
1707026302
1707026303 如姬会帮这个忙吗?侯嬴认为没问题,因为信陵君有恩于她:“当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她一直想为父报仇,可是三年过去了,魏王却一直没能找到凶手。后来如姬找您哭诉,公子派人找到了她的仇人,并砍下脑袋,替她完成报仇的心愿。您如果请如姬帮忙,她一定会答应的,到时就可以凭虎符夺晋鄙的兵权。北援赵国,西却秦军,这可是五霸的伟业呀。”
1707026304
1707026305 听到这里,信陵君魏无忌豁然开朗,他礼遇侯嬴终有回报。侯嬴的计谋是可行的,如姬果然是位有恩必报的奇女子,她从魏王卧室里偷出虎符,交给了信陵君。
1707026306
1707026307 窃得虎符后,信陵君得赶紧离开大梁城,他前去向侯嬴道别。侯嬴对他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为的是有利于国家。公子虽然窃得虎符,但是晋鄙是个聪明的人,要是他心生怀疑,不肯把兵权交给公子,而是向朝廷禀报,那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去,他是屠夫,也是个大力士。要是晋鄙能从命最好,如果他不肯听从,就让朱亥杀了他。”
1707026308
1707026309 这时几滴泪水从信陵君的眼睛中流出,侯嬴问道:“公子怕死么?为什么哭了呢?”
1707026310
1707026311 信陵君拭去泪水说:“我怎么是怕死呢?只是晋鄙是魏国宿将,我此番前去,他怕是不会听我的,到时必定要杀了他,我对此伤心哭泣罢了。”
1707026312
1707026313 拜别侯嬴后,信陵君来到了市集屠宰坊,把事情跟朱亥说了,请他一起前往。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集里一个杀猪的,公子却多次亲自前来拜访。我以前没有登门回访,只是不拘小节。如今公子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当前往效命。”说完后,他把屠刀一扔,大踏步走出屠宰坊,头也不回,跟着信陵君走了。
1707026314
1707026315 两人又来到侯嬴家中,侯嬴对信陵君说:“我本应当与公子一同前往,只是我已经老朽了,走不动了。等到公子到晋鄙军中时,老夫将面向北方,自刭以谢公子。”侯嬴为信陵君出谋划策,窃取虎符,自知死罪,可是自己已经七十多了,年迈力衰了,与其等着魏王把他抓到监狱中,不如自己了断。战国时代士人重义轻生,果然如此!
1707026316
1707026317 话说信陵君离开魏都大梁城后,昼夜疾行,到了邺城,见到魏军总司令晋鄙。信陵君谎称魏王有令,让他接替晋鄙掌管兵权,并取出虎符交给晋鄙过目。古代将领出征时,虎符是兵权的信物,虎符剖为两半,一半在将领手中,一半在君主手中。如果君主要更换将领时,就必须派人持另一半虎符前往兵营,两个虎符一合,对上号了,就说明是货真价实。晋鄙取得自己的虎符,与信陵君的另一半虎符一合,没错,是真的信物。可是晋鄙心思缜密,对信陵君产生怀疑:一来自己并无过失,魏王怎么无缘无故撤他的职呢?二来信陵君带来的符虽然是真的,为何却没有魏王书面签署的命令?想到这里,他抬起头,对信陵君说:“我掌控着十万大军,驻屯于边境线上,身负守卫国家的重任。现在公子自个驾了一辆车,就要来接替我的位置,我认为这件事有些可疑,我得核实才行。”
1707026318
1707026319 其实信陵君也猜到晋鄙未必会把兵权交给他,他不可能让晋鄙去核实事情的真伪,否则一戳就穿。这时他向朱亥瞟了一眼,朱亥心领神会。战国时的衣服是宽襟长袖,谁也没发觉朱亥的袖子里还藏了一把四十斤重的铁锤。此时晋鄙眼睛正盯着信陵君,冷不妨朱亥突然从袖子里掏出大铁锤,朝他的脑门上“轰”就是一锤。这一锤打下去,晋鄙惨叫一声,脑浆迸出,当场气绝身亡。
1707026320
1707026321 晋鄙一死,信陵君马上召集诸将。他取出兵符,对众将说,晋鄙抗令不从,已经将其击杀。各将尉听后,纷纷表示愿听命于魏公子。就这样,这次兵变夺权十分顺利。就在信陵君杀晋鄙的同时,远在大梁城的侯嬴果然如期自刭而亡,以一死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1707026322
1707026323 信陵君召集三军将士,发布一条命令:“父子都在兵营的,父亲回家;兄弟都在兵营的,兄长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养亲。”为什么他要下这么一条命令呢?此番前去,将与秦军血战,到时一定会死许多人,信陵君不想让魏国的家庭没有男丁。经过筛选后,十万人中有两万人被遣返,剩下八万精兵。这八万人,将为魏国赢得无上的荣誉。
1707026324
1707026325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赵国的战局。
1707026326
1707026327 此时邯郸城已危在旦夕了,据史书所载:“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吃的是人肉骨头汤,不忍心吃自家的孩子,互相交换着吃,这堪称是人世间的惨事了。赵国政府左盼右盼,却还盼不来楚、魏援军,许多人开始动摇了,投降的论调又起。
1707026328
1707026329 赵国将领李同问平原君:“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
1707026330
1707026331 这什么话呢?平原君给了李同一个白眼:“要是赵国灭亡了,我赵胜就成了阶下之囚,我岂会不担心?”
1707026332
1707026333 李同反问道:“您要是担心的话,您还守着家财做什么呢?您看看,现在邯郸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易子相食。可是您家里的侍妾奴婢还穿着绫罗绸缎,粮食鱼肉也吃不完。老百姓衣不裹体,连米糠都没得吃。守城士兵武器都用尽了,有的人只能拿着削尖的木头当矛箭来使,可是您家里的器具、乐器一样也不少。试想想,要是赵国灭亡了,您这些东西还可以用吗?倘若赵国幸得保存,你又何愁没这些东西呢?所以我建议您把家中的闲杂人等编入士兵行伍,把家里的财物拿出来犒赏给战士们。此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大家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的。”
1707026334
1707026335 平原君赵胜听了后大汗直流,感到很惭愧。他听从李同的建议,散尽家财,得三千名敢死队员,并把这三千人交给李同。李同率领敢死队勇敢地发起冲锋,将生死置之度外,连英勇善战的秦国人都被他们的气势所镇住,退兵三十里。可惜的是,在这次冲锋战中,李同不幸战死沙场,但他的奋力一搏,为邯郸城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707026336
1707026337 魏、楚援军终于赶到邯郸战场。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杀大将晋鄙,得八万精兵,入援赵国。与此同时,楚国也出兵了,春申君黄歇率楚国兵团也赶赴赵国。邯郸之战,从秦赵两国交战变成为赵、楚、魏三国联合对付秦国,强弱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1707026338
1707026339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前后历时三年,无论赵国或是秦国,都已筋疲力尽,强弩之末矣。新投入战场的魏国兵团与楚国兵团却是生力军,倘若是平时,魏、楚军队也非秦国的对手,可是现在却不一样,秦国这头老虎已经没力气了。
1707026340
1707026341 秦军统帅王龁开始吃不消了,在魏楚援军的打击下,秦军败势已露。平原君赵胜乘机鼓舞士气,盼到头的赵军尽管疲惫不堪,仍顽强地投入最后的反击。秦军将领郑安平更加倒霉,他的部队被联军包围。郑安平并非一名出色的将领,他之所以能当上将军,完全是因为当年救过范雎的缘故。身陷重围后,郑安平首先考虑的是保命要紧,他没有拼死抵抗,而是放下武器,连同部众两万多人,投降赵国。
1707026342
1707026343 郑安平投降后,秦军的士气更加低落了。王龁再也不敢恋战,带着残兵败将,撤了邯郸之围,逃回秦国去了。
1707026344
1707026345 至此,邯郸战役终于以秦军的失败而告终。
1707026346
[ 上一页 ]  [ :1.7070262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