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6347e+09
1707026347 邯郸保卫战是战国时代一次重要的会战,秦国在取得长平之战胜利后,企图动用优势兵力灭掉赵国的计划破产了。至于秦军失利的原因,白起早就说得很明白了。但秦国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有一些因素白起也未必能预料得到,比如说魏国的参战并没有必然性。如果不是信陵君冒险窃符夺兵,那么邯郸之战的胜负还是殊难预料的。
1707026348
1707026349 秦军的失利令秦国统一全国的时间被大大推迟了。信陵君、春申君这两位战国著名公子不仅拯救了赵国,也间接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存了赵国,就多了一份抗击秦国的力量。可是有一个人并不这么理解,这个人就是魏安釐王。他本来对信陵君的防备心就很强,现在信陵君自作主张,窃符夺兵,擅杀大将晋鄙,这无疑极大地触动了一位专制君王的心理底线。在他看来,信陵君就是乱臣贼子,是国家叛徒。邯郸战役结束后,魏安釐王派一名将领前往赵国,把魏国军队拉回国内。信陵君知道自己得罪了魏王,回国后恐无容身之地,索性呆在赵国不走了。
1707026350
1707026351 与魏安釐王的态度截然不同,赵孝成王对信陵君感恩戴德。既然信陵君不回魏国了,那么赵国可不能亏待他。赵孝成王与平原君两人一商量,得重谢信陵君才行,打算封五座城给他。人总是有虚荣心的,对于重视声名的信陵君来说,更是如此。他自认为是赵国的拯救者,内心不免有几分骄矜,而这种骄矜之气,又溢于言表,表现出来就是几分傲慢。这时有一个门客对他说:“有些事不能忘,但有些事必须忘。别人对公子的恩,公子不能忘了;公子对别人的恩,必须得忘掉。何况公子矫令窃符,杀晋鄙夺兵权以救赵国,对赵国是有功,但对魏国来说,公子就算不上忠臣了。所以公子不可把救赵当作自己的功劳,更不应当表现出骄矜傲慢的样子。”
1707026352
1707026353 这一番话,点醒了梦中人,信陵君大感惭愧,马上自我批评。正因为功成而不居,信陵君在赵国住了下来,谦虚而谨慎,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物。
1707026354
1707026355 邯郸之战不仅改变了信陵君的命运,也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就是白起。
1707026356
1707026357 秦昭王征服赵国的梦想破灭后,白起已是在劫难逃。
1707026358
1707026359 在此之前,秦昭王已经容不得他了。既然白起不愿意为国家效力,留着他有什么用呢?秦昭王把他连降十八级,降为一名普通小兵,发配到阴密。由于白起生病未能起行,故而还呆在咸阳城内。不久后,信陵君窃符救赵,魏、楚军队参战,秦军开始屡战屡败,每天都有使者从前线传来战报,无一例外都是坏消息。最坏的消息是郑安平率两万人马投降赵国,郑安平是范雎推荐的,这让宰相范雎大没面子,且把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白起在一旁冷笑着,他旁若无事地看范雎的笑话,看秦王的笑话,幸灾乐祸地用这种手段来报复范雎。
1707026360
1707026361 白起的态度令秦昭王心生厌恶,不行,这家伙不能继续呆在咸阳城内了,必须把他赶到发配地。秦昭王一纸令下,白起不得不卷铺走人,他出了咸阳城,往西赶了十里路,到了一个名为杜邮的小地方。这时范雎派人悄悄跟踪,去的人回来报告说,白起被赶出咸阳,心怀不满,满脸怨气。
1707026362
1707026363 这还用得着说吗?从秦军总司令一下子掉到小兵一个,谁没怨言呢?可是在范雎看来,这就是杀白起的理由了,白起要是不死,总有一天,他还会被秦王重用的。范雎向秦王打小报告:“白起一肚子不服气,有怨言。”还有一帮大臣也巴不得白起死,你一句我一言,把白起的坏话都说尽了。
1707026364
1707026365 秦昭王英明一世,不料却在邯郸栽了跟头,都是因为白起不肯出手。一员大将,如果他不想打仗了,就没有价值了。倘若每个将领都像白起这样抗命不从,他这个国王还怎么当呢?想到这里,秦昭王眼中露出杀机。
1707026366
1707026367 白起没有继续西行,他收到了一把剑。
1707026368
1707026369 这是秦昭王派一名使者送来的剑。赐剑就是赐死,白起心里十分明白,自己已经走向生命的终点了。他平静地接过剑,握在手中,想起过去四十年征战沙场的一个又一个细节,从伊阙之战到破郢之役,从华阳之战到长平之役,哪一场战役不是惊天动地呢?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之神,可是怎么从高空坠落地狱呢?
1707026370
1707026371 “我有什么罪?竟然落到这个地步!”他自言自语,一个英雄不应当是这样的下场。突然,他眼前闪过许多张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因为惊慌、恐惧而变形,那是一些赵国士兵临死前的表情。当年他坑杀数十万赵国士兵时,他以冷漠的眼光看着这些面孔,没有涌现出一丝的仁慈。“是了。我有罪。我该死。长平一战,赵国士兵投降数十万人,我却骗了他们,把他们全坑杀了。就凭这个,我就该死了。”那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有了一颗忏悔的心。
1707026372
1707026373 一代名将白起以自刎结束了传奇的一生。这里我要说一个题外话,我们在读古代战争史时,经常有一个遗憾,古人对战争的纪录很简略,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攻城,使用什么武器,基本上都不说,所以我们对细节了解很少。白起所指挥的几大战役,同样没有详细的资料,我们要复原当年的战斗场面,几乎是不可能了。
1707026374
1707026375 不管怎么说,白起之死对秦国是一个重大损失,东方诸国终于可以拍手相庆了,杀人如麻的瘟神终于死了。白起最早出现在史书中,是在公元前294年,那年他攻取韩国新城,但他的军旅生涯应该早于此。他死于公元257年,如此看来,从军应该长达四十年左右。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白起让赵、魏、韩、楚诸国吃尽苦头,消灭了上百万的军队,如此骄人的战绩,在整个战国史上,确实无人出其右。现在白起死了,东方诸国终于喘了口气,腰杆自然就挺硬了,与秦国对抗的勇气也在增长。
1707026376
1707026377
1707026378
1707026379
1707026380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1707019037]
1707026381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七 九鼎归秦
1707026382
1707026383 合力对抗秦国,已成为赵、魏、韩、楚四国的共同利益,只有遏制秦国的扩张,这些国家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
1707026384
1707026385 在邯郸解围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56年),赵国联合魏、韩、楚三国,对秦国发动反击,收复被占领的新中城。 秦昭王焉能忍受这样的耻辱?很快,秦国开始报复了。秦军首先发动征韩之役,攻克阳城、负黍,取得斩首四万的战果。紧接着,秦军攻入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中精锐尽丧的赵国军队一败涂地,阵亡九万人,又一次蒙受重创。
1707026386
1707026387 秦国兵团威力不减,两战两胜,总计歼灭韩、赵军队十三万人,震动诸侯。感到害怕的不仅仅是东方六国,苟延残喘的周王室也坐卧不安。周王室分裂为西周与东周,西周距离秦国更近,领主西周君对秦国势力不断东扩忧心忡忡。为了抵抗秦国,西周加入了东方合纵行列,与赵、魏、韩、楚四国结盟,共同出兵,出伊阙进攻秦国,令秦军不得出阳城。
1707026388
1707026389 然而西周君的举动却触怒了秦昭王。战国时代的周王室从来未能拥有实际的权威,春秋时代的“尊王”思想已经荡然无存。甭说秦国,就是其他中小诸侯,也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当战国跨入尾声时,周王室的命运早就注定了。秦国吞并二周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秦武王时,那位尚武君王便幻想着“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如今西周君却自不量力,武力拒秦,这只能加速周王室的覆灭。
1707026390
1707026391 很快,西周君就明白什么叫“以鸡蛋碰石头”了。秦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抵西周,西周一弹丸之地,如何抵挡?西周君已经没有选择了,他只能亲自前往秦国请降,献上三十六座城邑以及三万人口。仅仅拥有三万人口的西周,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秦国吞并了。秦昭王放逐西周君,这位西周领主最后郁郁而终。
1707026392
1707026393 西周君死后不久,周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周赧王也去世。周赧王名义上是天子,他在位时间很长,总计有五十九年,可是他只是一名窝囊天子。周赧王不用说号令天下,就是在西周这一小块地盘里,也没有实权,他仅仅是依靠西周君才得以勉强生存。这位周天子不仅没有权,也没有钱。据说他曾向别人借钱没还,结果债主追上门,天子为逃债躲在王宫内台。这件事成为一时的笑柄,后来人们把这座台称为“逃债台”。秦灭西周后,老朽的周赧王也一命呜呼,象征周室权力的九鼎落入秦人之手。
1707026394
1707026395 西周虽然灭亡了,可是西周的百姓却不愿意成为秦国的臣民,他们纷纷逃到东周。此时周赧王已死,东周君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不敢把王冠戴在头顶。从此之后,再无周天子,周王朝实际上也宣告结束了。
1707026396
[ 上一页 ]  [ :1.707026347e+09 ]  [ 下一页 ]